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素萬那普國際機場,機場巴士往來于機場和曼谷市之間,共有4條線路(運營時間信息不準確,暫不提供),車費150B,售票處位于一樓的8號入口附近。(如果兩個人及超過兩人去曼谷中部,那么坐出租比較劃算,如果去的更遠一點的幫蘭普,則選擇機場巴士)。
廊曼國際機場,廊曼國際機場位于曼谷北面的郊區, 乘坐任何交通工具都四通八達,30分鐘便可到達市中心、恰圖恰市場及很多其他附近的景點。
華南蓬火車站是泰國四條鐵路線路的起點,也是泰國最大的火車站。如果乘坐地鐵,在華南蓬站下有通道直接進入火車站。
去泰國北部省份,Sky Train在Mo Chit站下,但到車站還有相當的距離,步行大約半小時。
美食推薦 冬陰功湯 芒果糯米飯 青木瓜沙拉 水果奶昔 泰國面條
這個著名的湯的泰文名字是,在國內多譯作冬陰功湯,不過在食材用料上其實還是偏陽性。用材是鮮蝦、香茅草、南姜、苦橙葉,味道是酸甜中帶著辛辣,是典型的泰國菜的口味。如果海味足夠新鮮,那么這個湯將是泰國菜肴中最受中國人歡迎的。
芒果糯米飯是泰國經典的甜主食。芒果和糯米飯要一起進嘴才能起最魔幻的化學反應。芒果甜中帶酸,這酸味與裹上了泡浸香濃椰漿的泰國香糯米飯的甜味混合,美妙無比。糯米潔白如玉,芒果燦燦如金,大魚大肉油膩過后,這道主食最為清新爽口。
清爽酸辣的青木瓜沙拉是泰國人很喜歡的一道開胃小菜。將青木瓜削成絲,拌上魚露、檸檬汁、紅蔥、大蒜、辣椒、小蕃茄、蝦米等材料,正統的泰北口味還會加上腌過的小生蟹,放進木臼里搗碎,然后將所有食材攪拌后盛盤。
曼谷的熱帶水果品種繁多,將這些新鮮的水果,加上奶昔、冰塊,放到攪拌機里攪拌后就成了一杯冰爽帶著水果清香還有牛奶醇香的水果奶昔(Shake)。炎炎夏日,喝上一杯,感覺再爽不過了。
和典型的分享式泰國菜肴不同,多數泰國面條給個人食用。雖然有些餐館提供泰國面條,特別是Pad Thai泰式炒粉,面條常常在專門制作泰國面條的街旁小吃供應和食用。
基本算是亞洲女性必買物品,質量好,款式佳,關鍵是價錢便宜。很多分店:Central World里面那間人最多,要排隊;另外每個NaRaYa店里都是一群女人拿著籃子在掃貨,埋單處一排椅子給老公坐。
泰國的純棉制品工藝精湛,價格便宜,性價比很高。M.B.K. 里面很多都是99B一件, 夜市里更是便宜的驚人,可以多買幾件回去穿或送人。
泰國的工藝品和香薰非常有特色,買回去擺在家里紀念非常棒,如果大件的東西都可以直接DHL。舍得的話就去大商場買,很精致;省錢就去JJ market買。
購物天堂
加都加周末市場
加都加市場號稱泰國所有市場之母,規模巨大,占地35英畝,可容納1.5萬多家店鋪。去之前最好帶份地圖,不然可能轉著轉著就迷路了。你在這兒幾乎可以買到任何東西,當然幾乎任何東西都需要砍價。市場只在周末開放,準備好在人群中擠出一條路吧。
泰國的“佛教之都”,融合東西方文化、包羅萬有的“天使之城”。
最佳旅游時間
11月-次年4月最,此期間內降雨較少,溫度宜人。
建議旅游天數 3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大皇宮——玉佛寺——臥佛寺——考山路——湄南河;D2美功鐵道市場——安帕瓦水上市場;D3.四面佛——暹羅廣場——恰圖恰周末市場。
注意事項
1、在曼谷旅行,安全并不是太大的問題,曼谷人大部分都很友善、熱情,但是在旅游區還是存在一些宰客,甚至詐騙的情況,需要多加小心。
2、在泰國,言論自由,但千萬不要說皇室的壞話。泰國人對皇室的熱愛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是愛到骨子里的。
3、不要在旅游區隨便找人問路,盡量找旅游信息服務亭;
4、如果你上了突突車后才回過神來,就堅決要求下車,不要聽司機所謂再去一個店就帶你到景點去的承諾,不需要給車費。
5、曼谷的主要寺廟都有著裝要求,無袖、露背的上裝和短褲、中褲、拖鞋都屬于不恰當著裝。一些地方,如大皇宮,甚至要求更加嚴格,用圍巾圍裹起來仍然會被門衛攔住并告訴你不夠恰當。
風土人情
地理氣候
曼谷位于湄南河三角洲,距暹羅灣40公里,離入海口15公里,全市面積1568平方公里。城市地跨湄南河兩岸,地勢低洼,平均海拔不足2米。
曼谷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炎熱,年平均氣溫27.5℃,年降水量為1500毫米。6月份為全年最高氣溫35℃,而一年中最舒適的月份是11月至次年1月,那是曼谷的涼季,月均溫度17℃-24℃左右,各種花卉依然絢麗多姿,曼谷此時景色最美。
當地語言
曼谷主要使用泰語。泰語,舊稱暹羅語,是泰國的官方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使用人口約5000萬。曼谷話是泰語的標準語。泰語是一種分析型、孤立型語言,基本詞匯以單音節詞居多,不同的聲調有區分詞匯和語法的作用。構詞中廣泛使用合成和重疊等手段。泰語中吸收了大量的梵語、巴利語和相當數量的孟語、高棉語、漢語、馬來語和英語詞匯。
民族
泰民族或泰族是曼谷的主體民族,泰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泰族又有很多分支,各個分支講泰語方言,這個民族在泰國也有很多分支。中國對泰民族各個分支稱謂有紅傣、黑傣、白傣等稱謂。
歷史文化
曼谷原先是漁村,吞武里王朝興起時,曼谷逐漸形成了一些小集市和居民點。1767年起吞武里王朝于河西吞武里建都。1782年,曼谷王朝拉瑪一世把都城從湄南河以西的吞武里遷至河東的曼谷。拉瑪一世在此造宮殿、修城墻,大王宮和玉佛寺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拉瑪一世并興建了曼谷最早的九條街道,其中以唐人街的三聘街最為著名。拉瑪二世和三世統治時期城內增建和維修了許多佛寺,其中以臥佛寺和金山寺為代表。拉瑪五世時期曼谷的大部分城墻被拆除,新建了馬路和橋梁。
1892年曼谷城里通了電車。1900年與大城市之間修通鐵路。1916年建立了第一所大,朱拉隆功大學。1937年以湄南河劃分成曼谷和吞武里兩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城市發展迅速,面積、人口大大增加。1971年兩市合并成曼谷-吞武里都市區,面積達290平方千米。1972年組成曼谷吞武里京都,組成曼谷吞武里京都,又稱大曼谷,面積2000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