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亳州獨有的清蒸食品。色澤金黃,外脆里嫩,香氣撲鼻。饃以牛肉、粉絲和佐料為陷,用上好的面粉做皮,陷皮層層相疊,其特點:入口油而不膩,香酥可口,是亳州小吃中的上品。
又稱油杠,為亳州獨有。其形似油條,卻比油條短而粗,其味道也似油條,但比油條松軟可口。
又叫壯饃,是一種獨特的食品。做法是,取大塊面團反復揉“熟”,做成臉盆大一個圓餅,厚約寸許,直徑一尺到二尺,表層粘上一層芝麻,放在平鍋上文火干炕,成后外焦里軟,食之噴香。
是亳州農(nóng)家自制的一種米酒。以小米經(jīng)蒸煮、拌曲自然發(fā)酵而成。其味酸甜,色澤淡黃,是佐飯、消食、健胃、消暑的保健飲料酒。
撒湯源于亳州市蒙城縣。撒為肉湯、肉雜之意,因其字生僻,人誤寫為“撒湯”、“殺湯”等。撒湯是用老母雞、豬排等為原料,燉好后,打生雞蛋在碗里,攪拌勻后,用沸騰的肉湯澆沏,制成黃橙的肉湯蛋花茶。
亳州是一座資源豐富,產(chǎn)業(yè)突出的特色新城,素有中華藥都、酒鄉(xiāng)、華中黃牛金三角之美譽。
最佳旅游時間 4-11月最佳
建議旅游天數(shù)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曹操地下運兵道——湯王陵公園;D2.花戲樓——魏武祠。
風土人情
環(huán)境氣候
亳州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為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接觸地帶。冷暖比較溫和,而且四季比較分明。年平均氣溫14.5℃,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零下0.1℃;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7.5℃。季風交替明顯,夏季多偏南風,冬季多偏北風。年平均降水811.2毫米。
歷史文化
亳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以“三朝古都”名揚海內(nèi)外。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燦若星辰的風流人物、英雄豪杰、文人墨客。載入中國《歷史名人大辭典》的就有近百人:有一代圣君商湯;有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于一身的梟雄曹操;有中醫(yī)外科鼻祖華佗;有“天資文藻、博文強識”的魏文帝曹丕;有出口成章、七步成詩的曹植;有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安七子”;有在軍事上震古爍今的張良、曹仁、曹洪、夏侯淵、許褚等;還有代父從軍的孝烈將軍花木蘭;有中國道教上聲益極高,被宋太祖稱為“希夷先生”的陳摶。此外唐代著名憫農(nóng)詩紳;畫家曹霸;《牡丹史》的作者薛鳳翔,清代大書法家梁獻也都生于亳州。
悠久的歷史、眾多的名人、燦爛的文化、給古都亳州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名勝古跡。其中有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6處,一般文物古跡150處,豐富的人文景觀成為亳州重要的旅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