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成都作為西南地區的交通樞紐,交通非常便利,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意選擇,成都的大門始終為你敞開。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繁忙的民用樞紐機場。全國70多個大中城市有航班飛往成都,香港、曼谷、新加坡、東京等8個國際城市和地區也有航線往返成都。有兩個候機樓,新的航站樓T2是2012年起用的,川航航班以及國際航班在T1航站樓,其余航班均在T2。
成都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是成渝、寶成、成昆、達成等鐵路干線的起點,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有列車直達成都。
成都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公路樞紐,有108國道、319國道等6條國道在此交匯。成都市區有8個主要客運站,可供汽車通往各地。
成都道路非常便利,自駕車是非常好的游玩方式,不僅在市內出行方便,也便于到郊區的眾景點一覽風光,省事省力。
成都當地交通
公交
成都市公交網絡四通八達,可以到達任何市內及近郊旅游景區、景點。市內公交車分普通車和高檔車兩種,市區內的車次基本以兩元為主。
出租車
白天(6 :00-23:00)起步價8元(速騰2.0和1.4T為9元),包含2公里,之后1.9元/公里,10公里到60公里2.85元/公里。
夜間(23:00-6:00)起步價9元(速騰2.0和1.4T為10元),包含2公里,之后2.2元/公里,10公里到60公里3.3元/公里。
地鐵
成都現有兩條地鐵線路,1號線(升仙湖—世紀城)2號線(茶店子客運站—成都行政學院),兩條線路在天府廣場交匯換乘。均為分段收費,起步價初定2元, “每段六七站”,以1元遞增,即票價根據里程分別為2元、3元、4元,全程票價初定5元。
租車
租車行業發展迅速,到成都后租車作為交通工具越來越方便。在成都,神州租車和一嗨租車算是比較大的租車公司,管理也比較完善。租車時要帶好駕駛證、身份證、信用卡,并注意取車和還車時的車輛檢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節假日是租車高峰期,建議提前預定。
火三輪
又稱“耙耳朵”,市中心起步5元。郊區起步一般2元 ,現在市場中心已經沒有了,至少要在三環路以外才有。取而代之的是電動車和摩托車。
川菜的名號早已是馳名中外,八大菜系之一,也是最有特色的菜系,民間最大菜系,味型多樣是川菜的最大特色。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醬等是主要調味品。在國際上享有“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美譽。
鴛鴦火鍋,是以傳統毛肚火鍋的紅湯鹵和宴席菊花火鍋的清湯鹵,兩者合并改制而成的四川創新火鍋。此品原名“雙味火鍋”。為1983年重慶隊參加全國第一屆烹飪大賽的參賽菜品,由閻文俊取名設計、特級廚師陳志剛制作。這種火鍋用銅片隔成兩半,造成一個太極圖形,一邊放清湯鹵,一邊放紅湯鹵,入鍋燙涮的原料可隨人意。1985年,熊四智將“雙味火鍋”改名為“鴛鴦火鍋”。麻辣鮮香,鮮醇濃厚。
陳麻婆豆腐是由國家命名的一家《中華老字號》老牌名店。 清朝同治初年(1862),開業于成都北郊的萬福橋。原名陳興盛飯鋪,主廚為陳春富之妻。陳氏所烹豆腐色澤紅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燙、形整,極富川味特色,很快便名播遐爾,求食者趨之若鶩,文人騷客常會于此。有好事者觀其陳氏臉生麻痕,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此言不徑而走遂為美談。飯鋪因此冠為“陳麻婆豆腐店”。清朝末年,陳麻婆豆腐就被列為成都的著名食品。
成都地區人人皆知的一款風味名菜。相傳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華,與其妻一道以制售涼拌牛肺片為業,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籃叫賣。由于他們經營的涼拌肺片制作精細,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為區別一般肺片攤店,人們稱他們為“夫妻肺片”。設店經營后,在用料上更為講究,以牛肉、心、舌、肚、頭皮等取代最初單一的肺,質量日二姐兔丁益提高。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風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成都很有名氣, 它最有名是兔丁肉多骨頭少,不加兔頭,佐料加有二姐特殊的配法,香鮮可口。二姐的“兔”系列中還有五香鹵兔、紅板兔、麻辣兔丁。
老隍城傳統鍋魁總店經營的鍋魁品味多樣,風味獨特,雞片鍋魁、牛肉鍋魁、蒸肉鍋魁、肺片鍋魁、素菜鍋魁都是其特色品種,另外,那里的牛尾湯也很有特色。
其它美食
擔擔面
擔擔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面粉搟制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擔擔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數陳包包擔擔面了,它是自貢市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始創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過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擔擔面,用一中銅鍋隔兩格,一格煮面,一格燉雞或燉蹄膀。現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的擔擔面,多數已改為店鋪經營,但依舊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擔擔面特色最濃。
美食聚集地
寬窄巷子
2008年6月14日,歷時4年,耗資6億元,磨煉的老成都名片、新都市會客廳——寬窄巷子正式開門迎客,作為成都市政府投資最大的單項旅游項目之一,作為汶川大地震后成都旅游重建啟動的標志,寬窄巷子承載了更多意義。
修復開放后的寬窄巷子,擁有成都最地道的川菜、川劇、茶樓,也有世界聞名的印度美食、法國巧克力;有成都的悠閑、優雅,也有歐洲的現代、時尚;有老成都百姓生活最草根、市井的成都文化,也有來自世界最時尚現代的成都印象。
天府之國,物產豐富。“中國四大名錦”之一蜀錦和“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蜀繡都是你的好選擇;瓷胎竹編讓人大開眼界;銀絲工藝品美侖美奐;青城絲毯精美絕倫,掛毯、地毯任你挑選。好吃的朋友們千萬別忘了帶一點正宗的郫縣豆瓣醬。
蜀繡又叫做“川繡”,與湘繡、蘇繡、粵繡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繡。成都的自然條件使其盛產絲帛,因此蜀繡的制作與生產均“冠絕天下”。蜀錦是指東漢至三國時期蜀郡,即今成都所織造的錦。其織紋精細、圖案繁華、配色典雅、獨具一格,成為了一種最具地方風格與民族特色的五彩織錦。常見品種有方方錦、語絲錦、散花錦、鋪地錦、浣花錦等等。
郫縣豆瓣素有川菜之魂的美稱。產于四川郫縣。郫縣地處成都平原中部,因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盛產稻、小麥、油菜籽、胡豆(蠶豆)、大麻等。這里的胡豆品質優良,以它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豆瓣醬油潤紅亮,瓣子酥脆,有較重的辣味,香甜可口。除用作調味外,也可單獨佐飯。
超市和特產店的牛肉干琳瑯滿目,但是真正好吃的卻只有幾種:張飛牛肉,遛洋狗,紅光牛肉。張飛和劉洋狗一般超市都有,紅光牛肉在西藏飯店樓下有賣。牦牛肉干非常不錯,當然價格也稍貴。需要注意的是,燈影牛肉是一種制作工藝,并不是特定品牌。
四川有著充足的水源和優良的水質,為四川出現眾多的名特好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四川的釀酒業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歷代匠人運用自已的聰明智慧,釀造出了許多具有濃厚地方物色的名特好酒。這些名酒以其歷史悠久、釀制工藝精良、酒香獨特,自古享有盛譽。 在眾多四川名酒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五朵金花”了,她們分別是:五糧液、瀘州老窖、綿竹劍南春、全興大曲、古藺郎酒。
購物天堂
四川特產商城
位于新華大道玉沙路10號,新華大道和紅星路交界處,春熙路步行10分鐘就可以到了。這是成都市產品最齊全,規模最大,價格最實惠的特產商城。有數百種產品,從工藝品到四川各個地方的特產美食,一應俱全。
王府井
位于總府路,與春熙路毗鄰,是個綜合的娛樂,美食,購物的場所。乘坐28路,6路都可到達。
春熙路
成都的春熙路,整一個超級購物廣場,店鋪林立、人流如織,集休閑,購物,美食于一體。春熙路中間是孫中山廣場,并有大型水幕墻,周圍咖啡吧、茶樓眾多,在購物的同時,還可以體會一把成都休閑的生活氣息
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個讓時間慢下來的“休閑之都”。
最佳旅游時間
成都的氣候為潮濕,多云霧、少日照,是一個春早、夏爽、秋冷、冬溫的城市。成都年平均溫度在16攝氏度左右,夏季最高溫一般不會超過35攝氏度,但卻很悶熱;冬季平均氣溫度在5攝氏度左右,很少有冰雪,但很陰冷。因此,成都的最佳旅游時間是在3-6月和9-11月,當然在7月、8月最熱的時候也可以到附近的九峰山、天臺山、九龍溝、青城山、西嶺雪山、龍池森林公園去避暑,而冬季下雪的時候,西嶺雪山以及龍池森林公園是賞雪景的好去處。
每年的農歷二月,到成都旅游是踏青的最好時節。此時的龍泉山桃花盛開,百花爭艷,山腳下成片的梨花好似白雪飄落大地。加上其他各種時令花卉,把整個龍泉山打扮得姹紫嫣紅,春意盎然。繽紛的花朵,成群的游人,使桃花盛會應運而生。桃花會期間,開辦家庭接待站是花農們最有特色的項目,游人在花農家中飲茶賞景,休閑娛樂,還有可口的農村家常風味餐,吃的是真正的綠色食品,別有一番風味。每年十月成都歡樂谷會在南湖夢幻島舉行萬圣節,這里必然是家庭歡樂的主場。化妝好的精靈鬼怪,即可愛又滑稽,和小朋友一起“整蠱”“搞怪”“搗蛋”,與你的家庭一起歡快度過萬圣節。個性裝飾、整蠱道具、搞怪活動層出不窮,更有家庭體驗設備和親子游戲,讓你體驗不黑暗的家庭式萬圣。
成都還有很多的旅游節日,例如:正月十五的成都燈會、農歷二月的成都花會、四月的天棚牡丹會等等!然而成都最佳旅游季節是秋季,成都旅游最佳時間在3-6和9-11月,總之每個季節,每段時間都有各自的特色旅游。
建議游玩天數 6天
游覽順序建議
D1. 成都---歡樂谷---都江堰。 D2. 青城山,都江堰---成都,寬窄巷子。 D3. 成都---樂山---報國寺(是否住金頂?有點貴)。 D4-5. 峨眉山,---成都,錦里或者寬窄巷子。 D6. 草堂,武侯祠。
注意事項
1、要注意旅途安全,旅游有時會經過一些危險區域景點,如陡坡密林、懸崖蹊徑、急流深洞等,在這些危險區域,要盡量結伴而行,千萬不要獨自冒險前往。
2、講文明禮貌,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對人都要有禮貌,事事謙遜忍讓,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3、愛護文物古跡,旅游者每到一地都應自覺愛護文物古跡和景區的花草樹木,不任意在景區、古跡上亂刻亂涂。
4、成都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由于四周高山環繞,又呈典型的盆地氣候。春天來得早,通常在春節前后就春暖花開。夏天由于盆地原因比較悶熱,秋天涼爽宜人,冬天無嚴寒霜凍。全年平均氣溫在16℃~18℃。每年7、8兩月是雨季,春季和冬季少雨,冬天的氣溫極少低于5℃。
5、雙流機場出來,特別是晚上較遲的時候,不要圖省事就近叫車,司機往往會漫口要價。最好走到專門的出租車上客點,這樣正規一點,司機也不會隨意要價,正常打表。
6、多了解一些歷史文化,在成都會玩得更加透徹與盡興。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別稱“蓉城”、“錦城”,簡稱“蓉”、“成”。成都物產豐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美譽。成都自古為西南重鎮,三國時為蜀漢國都,五代十國時為前蜀、后蜀都城,是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風土人情
地理氣候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成都平原的西部,都江堰市西面的岷江上面,距成都市區約五十六公里。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戰國時期的秦國蜀郡太守李冰領導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樞紐,是現如今世界上最古老并且依舊在保持工作、造福成都人民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主要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以及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組成,其為在此生活的人們消除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為了“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
成都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暖的氣候特點(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年降雨量1000mm左右。成都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多云霧,日照時間短。民間諺語中的“蜀犬吠日”正是這一氣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空氣潮濕,因此,夏天雖然氣溫不高(最高溫度一般不超過35℃),卻顯得悶熱;冬天氣溫平均在5℃以上,陰天多,空氣相對干燥。成都的雨水集中在七、八兩月,冬春兩季干旱少雨,極少冰雪。
宗教文化
成都是古蜀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早在商周時期,古蜀國人民就創造了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是我國的著名文化之都,成都文化博大精深,吃文化,休閑文化,茶文化,道教文化,三國文化等等在中國人中影響深刻。
【蜀繡藝術】
蜀繡又叫做“川繡”,是以現今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多種刺繡的總稱,其主要產于四川的成都和綿陽等地。蜀繡、湘繡、蘇繡、粵繡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繡。成都地區有著的自然地理條件,盛產絲帛,因此蜀繡的制作與生產均“冠絕天下”。 蜀繡有著悠久的歷史,晉代常璩《華陽國志》中就有記載,而當時蜀中的刺繡就已經非常有名。蜀繡最初的時候主要在民間流行,分布于成都平原,世代相傳,直到清朝中葉才漸漸形成了產業。蜀繡遍布成都平原,在七十年代末期,幾乎是“家家女紅,戶戶針工”,人數可達數千之多。他們除了在被面、枕套、襯衣、頭巾、手巾、桌布幾十個品種刺繡外,同樣生產用于外貿出口的生紡繡片、繡屏等。
【傳統戲劇】
川劇一直以來就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歷史久遠,傳承至今仍保留了不少優秀精彩的傳統劇目,以及豐富飽滿的樂曲與技藝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川劇就被冠與“蜀戲冠天下”的美名。川劇的劇目繁多,早就有“唐三千,宋八百,數不完的三列國”得說法。其中耳熟能詳的名戲有《白蛇傳》、《彩樓記》、《玉簪記》、《柳蔭記》等。川劇中展現的絕技豐富多彩,如變臉、托舉、開慧眼、藏刀、噴火等,很多傳統的技藝至今都令人嘆為觀止。
【成都茶藝】
成都人愛喝茶,也會喝茶,因而許多外地人會用“頭上青天少,眼前茶館多”來形容。“坐茶館”也成為了成都人的一種特殊的嗜好,也因此使得大大小小的茶館遍布成都鄉鎮城市的各個角落。很多成都的茶館不僅有著歷史悠久,而且數量眾多,并且大部分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詩詞】
《花間集》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詞集,其是由五代十國時期的后蜀人趙崇祚編輯。本書收錄了韋莊、溫庭筠等十八位花間派詞人的經典作品,典型而又集中得反映了我國早期詞史上文人詞創作的主體藝術取向、體貌風格、審美情趣以及藝術成就。
民族
成都市擁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11366447人)。少數民族人口60538人(主要散居成都市建成區,青白江區彌牟鎮,郫縣團結鎮、紅光鎮,彭州市,都江堰市)。
節日
【成都燈會】
成都燈會是在元宵賞燈習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南宋詩人陸游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繡峰,游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
從1962年起成都恢復春節燈會,會期一個月。燈會期間,公園內有民間曲藝、雜技、雜耍表演;有各種地方風味小吃;還有鑄糖人的擔子,賣風車的草把子,每屆燈會游人都在百萬人次以上。
歷史文化
關于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 成都天際線最后的都邑’。五代十國時,后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墻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繡”,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
成都歷史悠久,有“天府之國”、“蜀中江南”、“蜀中蘇杭”的美稱。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構筑城池。2001年出土的金沙遺址,已經將成都建城歷史從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
秦漢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316年,秦國先后吞并蜀國(首府成都)、巴國。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
隋唐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有數的大城市(長安、洛陽、越州、成都、太原),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經濟發展僅次國之東門的越州。“蜀繡”為全國三大名繡之一,“蜀錦”被視為上貢珍品,產量全國第一。
宋朝時期,成都鼎興。由于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北宋初年朝廷在成都設立成都府,為成都府路治所。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元軍攻占成都。元至元二十三年,元朝中央政府在成都設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后簡稱“四川省”。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隨后滿洲八旗入川,與張獻忠在成都激戰。清順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焚毀于戰火之中,隨后的五六年間竟斷絕人煙,康熙年間,朝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省會也又遷回成都。
清宣統三年(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時任四川總督趙爾豐鎮壓民眾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