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清邁國際機場位于素帖山下,離古城約兩公里。一樓為國際、國內乘客到達大廳,二樓為國際乘客離境大廳。由清邁至曼谷及泰國南部的普吉島等地每天有直航班機,到曼谷航程約1小時。
清邁到中國昆明也有直航航班,但票價較貴。航班很多,中國直飛城市有昆明(東航)、上海(亞航)、杭州(亞航)等等,價格上下波動大,建議提前預定。
清邁是泰國鐵路北線的終點站,每天有6班火車來往曼谷和清邁之間,分快車(RAP)、特快(EXP)及加特快(SP)。快車行車時間為15小時,特快及加特快為12小時。交通:從古城到清邁火車站乘坐Tuktuk約40-50泰銖/車。清邁火車站乘坐雙條車到古城約25-35泰銖/人,Tuktuk約80-100泰銖/車。
清邁汽車站 Arcade Bus Station班車較多,開往曼谷Bangkok、清萊Chiang Rai、美賽Mae Sai等地。客運公司有很多,首選NCA Bus、Green Bus等正規公司。具體車次時間及價格最好在出行前上客運公司官方網站查看或致電咨詢。
美食推薦 咖哩面 泰式河粉 香蘭葉雞蛋燒 奶油玉米 冬陰公湯
咖哩面里加了酸菜增添酸味,還有生洋蔥適度的辣味和刺激的香味,再撒上一點萊姆汁,可以將咖哩與椰奶的味道微妙的融合在一起。一般可選雞肉、豬肉或牛肉,也可選擇全素。
蛋皮包裹的泰式河粉及配料,添加辣椒粉、花生粉及魚露等。建議大家魚露不要亂加,份量沒控制好的話味道很恐怖的。除了炒在河粉裡頭的外,還有生的韭菜、豆芽菜附在旁邊讓你配著吃。
老板將蛋汁及配料到入葉子編織成的船型容器中以碳火烤熟。有蟹肉及蘑菇等口味,烤到大致定型后還會把整只船翻過來用直火烤。外帶時老板會幫你切成六小塊,吃來熱呼呼的帶著QQ的口感,還不錯。
隨處可見的現拌奶油玉米。因為用的是新鮮玉米而非罐頭,嘗起來的口感甜又脆。點用后老板娘會把蒸熱的玉米粒拌上奶油、糖及一點點鹽巴,光聞不吃都香噴噴。
清邁餐廳必點的冬陰公湯,味道類似酸辣海鮮湯,一般價格約100泰銖。炎夏里喝上一口,唇舌留香,似乎湯里放了某種特質的香料。喝不慣的人會覺得口味略重,愛喝的人真的會越喝越喜歡。
這是清邁最有名的精油產品店, 一走進這里,就見滿眼的精油、肥皂、洗發水等各種香噴噴的東西撲面而來。一般來說,女性來到這樣的商店就會動彈不得。各種花朵和草藥精華做成的肥皂色彩艷麗,還有被做成棒棒糖的肥皂。
這家店最大的特色就是,歡迎客人把這里當做自己家,可以隨便玩、隨便拍、隨便坐。這里出售的東西都是女孩子喜歡的裝飾品,比如手機殼、冰箱貼等,也有價格比較高一些的首飾等物品。
這是一個生產泰國傳統木雕的地方,雕塑作品十分精美,有佛像也有很多裝飾用的木雕。這里不光雕刻大型木雕,也有小擺設,甚至可以雕刻整堂的木質家具,要是不嫌沉可以買幾樣回去。木雕擺設的價格并不貴,選一些回去送朋友很不錯。
這座“泰北玫瑰”與曼谷的繁華卻截然不同,租一輛摩托車,慢慢游行于古城中,逛古寺廟和做泰式按摩是必須要做的事。
最佳旅游時間
11月-次年2月最佳,此期間內降雨較少,溫度不太熱,適宜游玩。
建議旅游天數 4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北京——曼谷老清邁文化中心——嘟嘟車游覽古城;D2.馬沙大象營——古牛車鄉間游覽——清萊——清萊夜市;D3.清萊——清邁——湄賽——金三角——湄公河——白廟;D4.素貼寺——手工藝村——清邁夜間動物園。
注意事項
1、女士不要觸摸和尚。如果女士想給和尚傳遞東西,必須通過間接方式,把東西放在和尚接觸范圍內。進屋和進寺廟的時候要脫鞋。
2、避免觸摸別人。泰國人認為頭是身體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不能碰。腳是最不莊嚴的,所以不要用腳指別人,或者用腳踢人。除此之外,泰國人基本不握手。
3、Wai在泰語中是打招呼用的。雙手合十舉至臉部,低頭,輕輕一鞠躬。手舉起的高度由對方的地位決定。舉得越高越有禮貌。
4、見到和尚,高僧或者是長輩,雙手舉至鼻梁,同輩間舉到胸口。對年輕人和下級不做Wai,只是點下頭也是可以的。
5、在吃飯時不要擦鼻涕或者舔手指。泰國人有很高的餐桌禮儀,所以他們是不會挖鼻子的。必須用右手拿食物。公共場所中男女不可有太過親密的舉動,也不要當眾發脾氣。
6、在第一次接觸外國文化時,很容易犯錯。如果你在泰國犯錯了,只要微笑一下,或者Wai,人們就會諒解你了。
風土人情
當地民族
泰國四分之三的人口屬泰族,此外泰國有許多華人。其他少數民族包括馬來西亞人等。 泰民族或泰族,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泰族又有很多分支,各個分支講泰語方言,這個民族在泰國也有很多分支。
宗教文化
大多數泰國人信奉小乘佛教。此外還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信徒。
歷史文化
清邁是泰國古都,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建于1296年。1296年4月14日清晨4點,清邁在曼格萊王(King Mengral)的領導下落成,伏著良田千里、濱河(Maeping)護衛,清邁成為泰國黃金時期的根據地,并逐漸成長為現今泰國最大的一府、第二大城。
清邁的黃金時代是在提洛卡拉王在位期間(西元1441到1487年),他蓋了柴尤寺(Wat Chet Yot)、 完成了柴迪隆寺(Wat Chedi Luang),并于西元1455年在柴尤寺舉辦了第八次的世界佛教會議,將蘭那的文化帶到全盛時期。
傳說在清邁的府會廳前有一座三王雕像,述說著清邁城是得到了另外兩位國王的幫助。傳說曼格萊王在一次打獵時發現這里出現被視為吉祥象征的白色水鹿、白鹿與白老鼠,因此決定在此建城。曼格萊王與素可泰的藍坎亨王(King Ramkhamhaeng)、帕堯(Phayao)的南蒙王(King Ngam Muang)互結友好條約,形同兄弟,在建造清邁城時,得到二王非常大的幫助,集結了9萬人參與城市的興建。建好后的清邁城繞著一條18公尺的護城河,是一個長方形,東西寬1800公尺,南北長2000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