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始于秦漢,色澤鮮亮,食之爽口,氣味芳香,風味獨特,可涼食外,還可晾干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上可與蝦片媲美,還有炒,燴等吃法。面皮是百姓化、大眾化的吃食。
又稱菜豆腐粥,制作歷史悠久,是漢中的名小吃,原在漢中是招待賓客的佳肴,現在以是大眾化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黃豆,菜豆腐營養價值極高,古人贊道:山珍海味油膩膩,不如漢中菜豆腐。
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臣相蕭何在此吃面時所起,它一直是漢中人民喜愛的面食,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并具有開胃之功效,是漢中名小吃之一。
又稱“片皮”,入口咸、酸、辣、香、沖五味俱全。吃的方法都是涼拌,嚼之光滑,柔韌,自帶幾分涼爽,頗能誘發食欲,最適合青年人的胃口。
又叫熏肉,是陜南秦巴山區一帶的地產特產。而漢中臘肉腌制工序獨特、選料考究、保存方式、烹飪技術等都非常講究,它的吃法多樣,煮熟以后可直接吃,肥肉不膩,瘦肉味美。
漢中城固縣自古出“貢桔”,有“桔鄉”的美稱,是世界惟一的“酸甜型”柑橘優生地。其中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注冊認證的有“張騫蜜柑”、“升仙蜜橘”、“漢江蜜橘”等品種。城固桔柑具有甜中潛酸、口感爽利的獨特風味,并且成熟期早。
午子仙毫產于漢中西鄉縣午子山一帶。這里的茶園分布在海拔600-1200米之處,自然條件十分優越,所產茶質極佳。成品茶葉狀似蘭花,葉底芽勻嫩成朵,色澤翠綠鮮潤,白毫滿披,香氣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甘。
漢中市西鄉縣特產的西鄉牛肉干,是陜南西鄉縣傳統名貴的清真風味食品,其特點是:顏色紅潤鮮嫩,呈紅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紅色,切面帶光澤,香味濃郁,味道鮮美,咸淡適中,表面涂上香油,油潤光亮,冬季可存放二三十天,貯存、攜帶、食用方便,為佐餐下酒美食。
變蛋即皮蛋,西鄉松花變蛋因蛋清表皮呈松、柏葉陰影狀花朵而得名,已有百余年歷史。制作技術獨特,別具風味,成品質地透明,松花晶瑩,軟硬適宜,香而不膩。
美譽“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兩漢三國文化底蘊厚重,自然風光獨特秀麗,有“秦巴天府”之稱。
最佳旅游時間
春夏最佳,春季百花盛開,夏季避暑休閑。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南湖;D2武侯祠——漢中石門。
風土人情
地理環境
漢中地處祖國大西南,北界秦嶺山脈,南界大巴山,總面積2,7246平方公里。其間有由漢江沖積的漢中平原。漢中屬于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氣候溫和濕潤,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甌玉盆”之美稱。漢中生態環境優越,物種多樣,生活在秦嶺南麓漢中盆地的朱鹮、大熊貓、金絲猴和羚牛這四種珍稀動物,一直被譽為“漢中四寶”。
歷史文化
漢中是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據文獻載:“郡臨漢水之陽,南面漢山,故名漢中”。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漢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石門棧道系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鐫刻于石門之上而現存于漢中市博物館的《漢魏十三品》,不僅是藝術研究價值極高的書法珍品,而且是寶貴的考古和文學資料。漢中是漢王朝的發祥地,漢高祖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完成統一大業,特用“漢”字為號,建立漢王朝,留有古漢臺、拜將壇、張良廟、飲馬池等遺址。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漢中,六出岐山,鞠躬盡瘁,死后葬于勉縣定軍山下,其武侯墓、祠彪炳青史。出生于城固的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是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走向世界第一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鼻祖蔡倫封侯并長眠于洋縣龍亭。漢中還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王震、汪鋒等同志都曾在這里戰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