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合肥目前有兩個機場:駱崗機場與新橋機場。由于新橋機場仍在建設中,所以去合肥旅游一般還是選擇駱崗機場。駱崗機場位于合肥市包河區駱崗鎮,距市區9.6公里。機場現已開通合肥至北京、上海、杭州、重慶、三亞、拉薩、香港、臺北、澳門、韓國首爾、新加坡、日本東京等50余條國內外航線,是國際大型的現代化機場。
合肥目前有合肥站、合肥南站、合肥西站、合肥北城高鐵站四個火車站。合肥站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淮南鐵路(復線)貫穿南北,目前已形成以合肥為中心、輻射五個方向的鐵路交通網。每天有始發北京(西)、上海、寧波、漢口、成都、鄭州、商丘、深圳西和省內的蚌埠、淮北、亳州、黃山等地的列車。
合肥已成為全省公路交通中心,有開往本省13個地市42個縣的直達汽車。312國道和206國道在合肥交匯。合寧、合蕪、合蚌等高速公路的相繼開通,大大便利了與滬寧杭和長江流域各城市的往來。
合肥當地交通
公交
市內公交有80多條線路,非常便利,從1路到47路以及東線201路、西線202路為大公交,單一票價1元。101路到135路為小公共汽車,市區所有景點均有公交車通達。合肥BRT公交于2007年啟用,站臺分布于長江中路以及徽州大道部分路段,長江路站點實行“島內免費換乘”而徽州大道則不支持島內換乘。
出租車
出租車起步費8元,夏利每公里1.2元,夜間(22:00—06:00)每公里1.5元;桑塔納、富康每公里1.5元,夜間每公里1.8元。
曹操雞又稱“逍遙雞”。合肥名菜。相傳曹操屯兵廬州逍遙津,因軍政事務繁忙,操勞過度,臥床不起,治療過程中,廚師按醫生囑咐在雞內添加中藥.烹制成藥膳雞,曹操食后病情日趨好轉,并常要吃這種雞,這道菜流傳開來被人們稱為“曹操雞”。其皮黃骨酥,肉白細嫩,有別于燒雞、扒雞。
以秈米粉制成餃皮,豬五花肉及調料制成餡心,成餃后油炸而成。色澤金黃,外皮微酥脆、餡心味鮮美。已有近百年制作歷史。
包公魚原名“紅酥包河鯽魚”。包河所產鯽魚背烏,人稱“包公魚”。1958年毛澤東主席視察安徽時,名廚梁玉剛為毛主席做了紅酥包河鯽魚這道菜,深得贊賞。這道菜是冷菜,魚經醋等調味和小火長時間燒燜,骨酥肉嫩,回味無窮。
李鴻章大雜燴是合肥名菜。 相傳李鴻章在訪問美國期間,曾宴請美國賓客,因中國菜可口美味,深受歡迎。李即命廚師加菜,但正菜已上完,廚師只好將所剩海鮮等余料混合下鍋,燒好上桌,外賓嘗后贊不絕口,并詢問菜名,李用合肥話說:“雜碎”(即雜燴諧音)。此后,“大雜燴”便在美國傳開,合肥城鄉也仿而效之,遂成名菜。
美食聚集地
淮河路步行街
淮河路步行街位于合肥市中心地帶,各類美食小吃和商場穿插交錯,在這條街上你可以捕捉到合肥最時尚的潮流,也可以品嘗到合肥最可口的美食。尤其在逛街后又累又餓的時候,這也是步行街餐飲火爆的秘訣之一。交通:乘坐4路,14路, 46路,快速公交5號線在【市府廣場樞紐站】下車。
寧國路美食街
合肥最早的美食聚集地——寧國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夏天的夜晚,露天的龍蝦街攤。龍蝦是當地知名的美味,一般都是現殺現做,比較新鮮口感不錯哦~合肥的大龍蝦絕對是值得一提的,色香味俱全,再配上合肥本地產的雪花啤酒,那才帶勁呢。吃龍蝦是合肥人的傳統,每年的6月會舉辦一起龍蝦節"。交通:乘坐11路在【地調院站】下車。
又稱烙畫、燙畫。古代烙畫起源于西漢,興盛于東漢宮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后來,由于連年災荒戰亂,烙畫工藝曾一度失傳。直到4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才真正走進民間并流傳開來。安徽火筆畫是江淮地區獨具特色、流傳甚廣、極具群眾基礎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主要是用特制高溫鐵筆,借鑒國畫技法,運用遠近虛實、濃淡相間的方法,烙灼而成,很有特色。
羽毛扇是合肥所轄肥西縣水鄉古鎮三河的傳統手工藝品。三河周邊地區有許多“換毛”的人,挑著貨郎擔,搖著撥浪鼓,走村串戶,用糖果百貨、針頭線腦換購鵝毛,為三河的羽毛工藝品業提供源源不竭的原料。鵝毛分白鵝毛、雁鵝毛兩種,因雁鵝毛稀少,尤其珍貴。
竹簧雕刻,系在竹簧上刻畫花鳥、人物、山水而成。表面光滑細膩,呈象牙色,別有風格。
發繡,系以人發或動物長毛代線,以針代筆,繡制而成的手工藝術品。繡制品黑白分明、深淺有度,畫面色澤素雅,堪稱藝術佳品。
三國故地,包公故里,淮右襟喉,江南唇齒,這里美麗的風光和人文底蘊交織成熠熠生輝的徽山皖水。
最佳旅游時間
春秋兩季最佳。合肥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四季可游,自然風景優美,古址遺跡眾多,最佳旅游季節為每年4至10月。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徽園——包公祠——逍遙古津——李鴻章故居;D2.三河。
注意事項
1.安徽地區語言以普通話為主,普通話在省內大城市通用。
2.安徽梅雨季節降水較多。
3.安徽各旅游城市的住宿條件較好,設施齊備,但在各個旅游黃金周期間,各處入住率較高,游客在此期間到安徽旅游,要在出發前預訂房間。
4.安徽以合肥市為中心,各地級市之間全線開通高等級公路。全省公路交通狀況較好。
風土人情
環境氣候
合肥市位于江淮之間,處于中緯度地帶,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合肥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的戰略地位,常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魏將張遼大敗孫權十萬大軍的逍遙津戰役,即發生在這里。兩千多年前,這里就已開始形成商業都會。秦、漢在此設郡縣,明、清為廬州府治,1949年定為安徽省省會。
年平均氣溫在15℃~16℃之間,極端最低氣溫-20.6℃,極端最高氣溫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1毫米之間。全年氣溫變化的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總之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
歷史文化
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六世紀,合肥地區分布著諸多小國,后成為楚國的一部分。許多考古發現都可追溯至這一時期。公元前二世紀,漢朝在此置縣,首次給予合肥之稱,名曰合肥縣。公元四至六世紀,這個位于南北國交界處的兵家重地陷入延綿不休的爭戰之中,屢次更改名字和行政轄區。隋(581—618)唐(618—907)年間,合肥一帶改稱廬州——這一名號一直保留至十五世紀廬州升為廬州府。公元三世紀,三國歷史上著名的張遼威震逍遙津一戰在如今的合肥逍遙津拉開戰幕。魏國統帥張遼率800名精銳騎兵一舉擊潰吳國21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