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美食推薦 宜春炒扎粉 蒸米粉肉 宜豐燒賣 銅鼓包圓 樟樹清湯
晚米收割后,經過浸米、磨漿、濾干、采漿等工序,做成一摞一摞干的米粉,曬干后的米粉捆扎成一扎扎,故稱扎粉,也方便攜帶。炒粉的原料,一定要選擇地道正宗的袁州傳統手工扎粉。一盤正宗炒粉,口味柔韌、潤滑、香辣,油而不膩,鮮美可口。
米粉肉屬于貧血食療藥膳食譜之一,對改善癥狀十分有幫助。米粉肉的特色:肉質酥爛,米粉粘而有肉香,色澤金黃,肥而不膩,宜于酒席飯菜。
江西宜豐傳統名點,具有備料特殊、成型別致、香甜酥爛、入口消融、甜而不膩、四季適宜等特點,以豬肉、面粉、白糖、胡椒粉、芝麻粉為原輔材料,將豬肉煮熟剁爛成細末,與白糖、胡椒粉、芝麻粉拌勻。
包圓是贛西北銅鼓客家人飲食文化的化表,主要采用香芋和紅薯粉精制而成,佐以鮮肉、冬筍為餡,口感柔韌爽滑,有潤性,營養豐富。銅鼓包圓一般為三角形,代表銅鼓客家人根在中原、來自閩粵贛、情系銅鼓的客家情結。
亦稱餛飩、云吞、抄手,從明末清初形成,有數百年歷史,是一道久享盛名的風味小吃。清湯皮子薄如竹膜,餡心殷實鮮紅賽丁香,下清湯的水寬大,好似贛江,等水開后,投進的清湯被沖上水面,即要求趕緊用裝好調料的湯碗盛裝。
贛西中心,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咸宜”之稱,文物昌盛,物產豐饒。
最佳旅游時間
春秋兩季,此時風景秀麗,旅游為佳。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明月山天沐溫泉;D2酌江風景區——宜春花博園——化成禪寺——袁州譙樓。
風土人情
環境氣候
宜春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冬季冷而夏季熱,春季濕而秋季干,熱量豐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氣候資源豐富,有利于農作物和林木生長。但由于季風進退遲早和強弱程度不同、地形起伏、垂直高度相差懸殊、氣候因子時空分布不均等,使氣候呈多樣性,天氣變化大,并導致旱澇、酷暑、低溫、風雹等氣象災害時有發生。全市年平均氣溫16.2℃-17.7℃,東南部較高,西北部較低;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6℃-5.3℃,南部高于北部;夏季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3℃-29.6℃,東部高于西部。
歷史文化
今宜春市境域,漢代屬豫章郡(治所在今南昌)。三國孫吳寶鼎二年(267),設立安成郡(治所在今安福)、袁河流域地區歸安成管轄。隋王朝統一天下,廢安成郡。開皇十八年(598)設袁州,治所設于宜春縣。袁州以袁山而名,而袁山又以隱居于此的高士袁京而名。初設時,袁州轄宜春、萍鄉、新喻三縣。宋開寶八年(975),萬載縣由筠州劃入。淳化三年(992),劃新喻入臨江軍。此后九百余年,袁州一直管宜春、萍鄉、萬載、分宜四縣。宜春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州府級行政機構是袁州,其次為靖州,再次為臨江軍。靖州設于唐武德五年(622),治所在今高安。未幾,以米嶺產米改名"米州",繼而又以羊山產竹而改名"筠州",武德八年(625)廢。南唐保大十年(952)復置筠州。
宋寶慶元年(1225),理宗趙昀登基,因州名與皇帝之名同音,為避諱,須改名,此時恰好州衙后山碧落堂長出靈芝一株,視為祥瑞之兆,故而改名"瑞州"。瑞州轄高安、上高、新昌(今宜豐)三縣。南唐升元二年(938)割高安、新淦兩縣之地田置清江縣于蕭灘鎮(今臨江鎮)。宋淳化三年(992),于清江縣置臨江軍(元改臨江路,明改臨江府)。其轄境相當于今樟樹市、新干縣、峽江縣與新余市渝水區。明清時,奉新縣、靖安縣、豐城縣、銅鼓縣(其時為義寧州屬地)為南昌府管轄。今宜春市境域分屬袁州、瑞州、臨江、南昌四府。鋰資源豐富,國內知名企業投資的鋰電項目已花落宜春并破土動工,稱為亞洲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