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吉林的菜肴比較符合大眾口味,主要有三大特點:油大、鹽多、菜碼大。
人參是東北三寶之一,是吉林特產的名貴補品。用吉林人參與當年母雞經加工后,再加入適量高湯,調料上屜蒸制而成的。此菜上桌,只見參臥雞中,雞臥湯中,形體美觀,肢態飽滿。常吃人參雞可提神健腦,大補元氣,延緩衰老。
對于真正的“殺豬菜”,多數人的理想還只停留在“酸菜燉白肉血腸”的層面上,以為這便是東北“殺豬菜”的全部內涵了。其實,地道的“殺豬菜”,是由多種菜品組合成的系列菜的總稱。
現在的“殺豬菜”在保持原風味的同時,其制法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口味更鮮美內容更豐富,另外真正講究的殺豬菜館,都選取農村用糧食、豬草圈養而形成的“笨豬”,這種豬才有最純正的天然肉香。
田雞是吉林特產,含有產高的蛋白質。田雞身上稱為珍品的是田雞油。田雞油的傳統做法是冰糖什錦田雞油,即取田雞身上的精華——田雞油作為主料經發制再配上蘋果、香蕉、白梨、桔子、菠蘿、紅果、京糕等調料制成糖糕,湯汁明亮,油如珍珠,配果似錦,色澤艷麗,口味香甜,營養豐富,滋補延年,是宴席上的佳肴。
吉林市是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的主要產地之一,在市內河南街上集中了多家這樣的商店。
紅景天的應用歷史悠久,兩千多年前,西藏高原的人就以它入藥,以強身健體,抵抗不良環境的影響。民間常用來煎水或泡酒,以消除勞累或抵抗山區寒冷。同時還防病健體和滋補益壽,因其扶正固體、補氣養血、滋陰益肺的神奇功效,歷代藏醫將其視為“吉祥三寶”。主要藥理:增強運動耐力;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肺炎及哮喘;具有抗癌及抗突變的能力。
松花湖浪木根雕是選用吉林省松花湖浪木制成的藝術品,是江城特有的根藝資源。早在三十年代,松花江上游攔江筑壩,修建電廠,致使松花湖水位上漲,沿江林木被浸入湖中,經過幾十年湖水的浸蝕沖刷、日曬雨淋,剩下的便是精華了。被浸泡在水中的木材有的隨波逐流,有的潛在湖底,還有的漂浮在水面或擱淺在沙灘上,就形成了今天的松花湖浪木。它可以說是江城除“東北三寶”之外的又一寶。
利用樹皮所具有的天然形態、不同顏色與紋理,經創意巧妙組合粘貼出的各類半浮雕式圖畫,即為樹皮畫,主要以風景畫為主。
參茸為中醫入藥的常用藥,其性溫、味苦、微甜。治重病、久病或大出血虛脫,脾胃虛弱、性機能衰退等。具有強心、鎮靜、降血糖、抗疲勞、利尿等作用。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和產地的不同,加工后人參的名稱、功效也不同
吉林省具有豐富而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自然景觀千姿百態,人文景觀獨具特色。
最佳旅游時間
四季分明的吉林給旅行帶來了不同感受和樂趣。
如果喜歡冰雪的話,冬天是最好的季節了。晶瑩的冰,潔白的雪,更有綻放在冬季的霧淞。溫度越低,這北方的魅力就愈發濃郁。
秋天的吉林是另一番景色。遼闊茂密的森林、連綿起伏的山林,色彩紛呈,落葉繽紛,總能讓人找到驚喜。行走鄉間,成熟的田地一改往日的單調重復,在收獲的時候展現出豐富的色彩和形態。
春暖花開時,吉林則綠的稚嫩而鮮亮,森林里、草地上,充滿春天特有的顏色。建議此時去向海自然保護區等草原地區,草色嫩綠,一派清新自然。天空滿是歸來的仙鶴大雁,鳥聲啾啾,撥出大自然最動聽的和弦。
七、八月份,綠意熾烈,幾乎所有景點到了自己最繁榮的時候。
建議旅游天數 5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長春——偽滿新皇宮——舊八大部——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重慶路;D2.長影世紀城;D3.凈月潭——凈月潭滑雪場;D4.長白山——天池——長白瀑布——溫泉群;D5.延吉。
注意事項
1、冬季請帶足保暖防寒衣物,做好防寒準備:羽絨服、圍巾、帽子、棉手套,一個也不能少,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戴上口罩。東北特有的雪地鞋很實用,而且不貴,三五十塊錢就能買到一雙,既保溫又防滑。如果在雪地上長時間行走或滑雪的話,還要注意臉部的防曬。一般SPF15的防曬霜就夠了。還要注意干燥的空氣,潤唇膏是必備的,臉部和手部的防凍也很重要。備好常用藥品。
2、景區嚴禁煙火,森林防火責任重大,嚴禁野外用火,愛護景區一草一木,注意景區環保。冬季駕車要帶上防滑鏈條,冰雪路上車速勿快,牢記安全第一。
3、愛好攝影、登山的朋友,請帶好有關器材,注意戶外保暖。
吉林省簡稱“吉”,省會長春市,位于中國東北中部,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加工制造業比較發達,汽車與石化、農產品加工為三大支柱產業,裝備制造、光電子信息、醫藥、冶金建材、輕工紡織具有自身優勢特色。
風土人情
氣候環境
吉林省位于中緯度歐亞大陸的東側,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季干燥風大,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從東南向西北由濕潤氣候過渡到半濕潤氣候再到半干旱氣候。全省氣溫、降水、溫度、風以及氣象災害等都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和地域差異。
傳統藝術
【傳統建筑】
吉林北山是一座久負盛名的寺廟風景園林,坐落于吉林省吉林市的西北。北山又曾成為“九龍山”,只有相對高度僅百米左右的東西兩峰,然而這里卻因為在東峰上所散布著的關帝廟、藥王廟、坎離宮和玉皇閣等四座古寺廟,以及相沿成俗已達二百余年的廟會而遠近聞名。在北山古建筑中,關帝廟為最早修建的建筑,其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寺廟的正中高懸“靈著幽岐”這個乾隆御書的四字匾額。這里所立的康熙玉石碑上還刻有當時康熙帝所作的《松花江放船歌》,因詩中所云“乘流直下蛟龍驚,連檣接艦屯江城”,吉林市因此又被稱為“江城”。吉林北山廟會作為中國東北地區規模最大,且影響最廣的廟會,其早在清朝年間就有:“千山寺廟甲東北,吉林廟會勝千山”的美譽。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北山廟會逐漸被當地人們辦成了一個具有集市貿易以及旅游特點的盛會。
【傳統藝術】
東北地區特有的民間戲曲藝術形式二人轉,俗稱為“蹦蹦”,以其地道的“關東情、關東味兒”而深受人們喜愛。二人轉形成于清朝末年,按照通常的說法是從東北大秧歌、民歌與河北蓮花落等藝術形式融合演變而成。其表演形式主要有一人表演的單出頭、二人表演的二人轉以及多人表演的拉場戲三種。二人轉所表演的素材主要出自戲曲小說、評書鼓詞和民間傳說故事、社會新聞等,以關東百姓喜聞樂見的古代英雄好漢、男女愛情和忠孝節義類的故事為主,比較有名的如《西廂》、《藍橋》、《楊八姐游春》、《燕青賣線》、《潯陽樓》等。二人轉所演唱的都是人人聽得懂的大白話,再配以從生活中所提煉出來的藝術動作,使觀眾感覺特別的親切。
【傳統文學】
吉林省的滿族民間說部是一種由滿族的民間藝人所創作并傳講的,體現出從古至今滿族人征戰生活以及情感世界的長篇散文體敘事文學。由于其體式與漢族民間的 “說書”非常類似,且每部書均可獨立講述,因而被稱為“說部”。滿族民間說部最早起源于“講古”這種歷史更為久遠的民間講述形式,滿語叫“烏爾奔”,其主要講述本民族,尤其是本宗族在歷史上所發生的故事。滿族人在入主中原之前,幾乎沒有通過文字來記錄本民族歷史的習慣,因此口傳歷史便成為當時人們記錄歷史的唯一方式。滿族民間說部通常是以歷史上本民族的某個英雄人物具有傳奇性的個人經歷作為講述的主線,這種民間文學形式具有突出的文學價值、歷史價值以及學術價值,是一種研究滿族文學和滿族歷史十分珍貴的資料。
歷史文化
遠古時期,吉林省是許多民族的領地,尤其是靺鞨人和勿吉人。它也曾是鮮卑人的主要領土。不過,隨后高句麗王朝就占領了吉林。公元698年到926年渤海國在吉林建立。隨后這里又先后被契丹遼國,女真金國以及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所占領。清朝的時候,吉林大部分地區隸屬于吉林將軍的管轄,其勢力范圍延伸到日本海以及今天俄國的庫頁島省,并且杜絕漢族人遷入。
不過,自從1860年庫頁島省割讓給俄國后,清政府開始允許漢族人向吉林移民,大多數移民來自山東。二十世紀開始,這一地區的人主要都是漢族。1932年,這個地區并入了日本設立的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并將現在吉林省省會長春(當時的盛京)定為偽滿洲國首府。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蘇聯將包括吉林在內的整個東北地區歸還給了中國共產黨。最終中國共產黨統一了整個中國。
1949年吉林省的轄區范圍較小,只包括長春市郊和吉林市,省會定為吉林市,長春作為一個獨立的直轄市。上世紀五十年代吉林擴展到現在的范圍。文化大革命期間,吉林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包括了內蒙古的部分地區,與蒙古國直接接壤,不過后來又變回了文革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