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嘉義市是位于臺灣西南部的一個市,地處嘉南平原北端,有北回歸線經過。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余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外圍由嘉義縣環繞,人口數為27.2萬人,市區人口密度12,642人/平方公里,整體人口密度為4,534.54人/平方公里。古名“諸羅山”,系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又名“桃城”,因清代興筑之古城形如桃而名。嘉義市為嘉義次都會區的核心都市,也為該地的政經、生活與消費中心。
嘉義市區內第三級產業人口占全市就業人口72%,在加上流動人口之影響下,近年由于云嘉地區產業發展受限,嘉義市自1994年人口數突破26萬以來迄今,人口僅增加1萬多人。在目前臺灣行政區人口密度為第二位。
特產推薦 真味珍香腸 阿里山高山茶 槺榔掃帚 恩典酥 日式糕餅
真味珍香腸以臺式、廣式為主,臺式又有原味、五香之分,廣式除原味外,尚有蒜味及黑胡椒等口味,由于不添加色素,呈黑色的五香香腸與紅色的臘腸十分易辨,口感上,前者咸香、后者醇甜,食客可各取所好。
阿里山高山茶平均生長在1000公尺以上的中海拔低溫山坡地,常年云霧繚繞,水氣充沛,日照豐富,水質澄凈優良,再加上精進的制茶技術,可說是“地靈人杰”,茶種以烏龍、金萱為主。其茶不僅質地香純,入口甘甜潤醇且耐泡,可謂茶中上品。
槺榔掃帚是以曬干的槺榔樹葉制作的掃帚。槺榔樹是臺灣制作掃帚的主材料之一,槺榔掃帚輕便耐用、又耐濕,是大掃除和清水溝的好幫手。
恩典酥全名為恩典方塊酥,是退伍軍人黨長發于1971年,研發成功而于自家燒餅店擺賣的副產品,現已成為嘉義名產。
值得購買的還有新臺灣餅鋪內的日式糕餅,如口感綿密香濃的水晶杏仁餅、各種口味的神木小羊羹、清豆沙餅、日式糖饅頭及腰果酥等,均是難得一嘗的傳統糕餅。
最佳旅游時間 四季皆宜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臺灣——嘉義——彌陀禪寺;D2.九華山地藏庵。
風土人情
地理環境
由于地處交通要塞,一直以來仍是嘉義縣重要的觀光勝地。嘉義市著名的景點頗多,如蘭潭泛月、彌陀曉鐘,以及嘉義公園、植物園、二二八紀念公園等;由于 嘉義地區開發甚早,古廟林立,并有不少歷史古跡,如城隍廟、雙忠廟、仁武宮、先天玉虛宮、地藏庵等,俱是百年的老廟,而嘉義公園內的福康安生祠碑、孔廟,則是歷史悠久的古跡;此外,歷時300年的上帝廟傳統蕩秋千比賽,亦獨樹一格,極俱民俗情趣。 下轄東、西兩區。1982年, 嘉義市恢復為省轄市。嘉義市位于嘉南平原東隅,背山面海,交通便利。
嘉義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以七月最高,一月最低,年平均溫度攝氏23.3度,氣候溫和怡人;冬季為干季,以東北季風為主,夏季西南風盛行,風力和緩,因高溫及對流作用旺盛,有雷雨,加以位居侵臺臺風主要路徑地區,七至九月間常臺風侵襲,雨量甚豐,年平均雨量2000毫米,有利農業發展。
歷史文化
嘉義市古名“諸羅山”,其名由來有二:一為“番語”社名之譯音,荷蘭人稱之為Tirosen社,音近諸羅山社,一為取其東方“諸山羅列”之意。亦名桃城,以其古城形如桃而名,桃之尾尖,在今中央七彩噴水一帶,市民慣稱桃仔尾。嘉義是原住民鄒族及平埔族中洪雅族的活動范圍,鄭氏治臺時期設置1府2縣(天興縣、萬年縣),今天嘉義縣的位置即在天興縣內,這個時期的大陸移民多由東石港登陸,其中以樸子及六腳地區墾荒時期較其他地區早。
清治時期臺灣建置為1府3縣(諸羅、鳳山、臺灣縣)并隸屬於福建省,此時嘉南平原的漢人日益增多、開墾拓荒也日益繁榮,至康熙、乾隆年間民雄、大林一帶相繼完成數座灌溉農田的埤圳;西元1786年林爽文起義抗清,由于諸羅軍民堅守城池使起義師敗,因此乾隆皇帝為嘉許諸羅縣民的忠義取“嘉其忠義”賜名嘉義,諸羅縣正式改名為嘉義縣;192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屬臺南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歸屬於臺南縣(除嘉義市外),之后又整行政區劃改設嘉義縣,至1982年嘉義市改制為省轄市,嘉義縣治遷於太保市和樸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