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江西民用航空運輸發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一個以南昌為軸心,自北向南,以九江、樟樹、泰和、吉安、景德鎮、贛州連接全省和全國各地及香港的航空運輸網,除南昌機場外,江西還有九江、贛州和景德鎮3個民航機場。
全省鐵路以京九、浙贛、皖贛、鷹廈、武九5條鐵路為骨干,另有橫南、向樂、分文、弋樟、張塘、張建、新泰等支線。
江西已開通贛粵高速公路,可直達廣東。已開通泰井高速公路,由昌北機場到達井岡山只需4.5小時。
江西省公路四通八達,省會城市南昌北往九江、南至樟樹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梨溫高速公路業已通車,沿320國道進江西省就能上高速公路,直達南昌市和廬山等地方。
此外,省內還有6條國道,分別是東西向的 316國道(福州至蘭州)、319國道(廈門至成都)、320國道(上海至云南瑞麗)、323國道(瑞金至云南瀾滄)和南北向的105國道(北京至珠海)、206國道(煙臺至汕頭)。其中105和206國道雙雙縱貫江西。
江西美食又稱贛菜系列,非常具體道家風味。
美食推薦 贛味乳狗肉 藜蒿炒臘肉 廬山三石 三杯雞 烤多味肉串
贛味乳狗肉特點是鮮香微辣,為佐酒佳肴。制作方法:取乳狗四肢(軟肋部分留著它用),用京蔥、料酒、八角、精鹽、味精適量腌漬上味。余下的姜、香蔥、干椒蒜子切末。將花生仁用油炸好,用刀塌成末,吹去皮。將姜末、蔥末、干椒末、蒜末、花生仁末放在一碗內,用高湯、精鹽、味精、胡椒、香油、香醋、紅油兌成鹵汁待用。制作時將腌漬好的狗肉入籠內蒸熟后取出晾干后去骨,然后切成4.5厘米寬的薄片,整齊地排在盤內。
藜蒿是鄱陽湖內的一種水中野生植物,藜蒿季節性很強,,諺云:“三月藜,四月蒿,五月當柴燒”。每年陽春三月,南昌人特別偏愛用其炒臘肉,有 俗話說“鄱陽湖里的草,南昌城里的寶”。臘肉金黃,藜蒿青綠,脆嫩爽口,有一股特別的清香味道。
赫赫有名的“廬山三石”可算得上是世間罕有的美味,它們分別是指廬山石雞、廬山石魚和廬山石耳。這些都是廬山上名貴的東西,價格不菲。
石雞因其肉質鮮嫩,肥美如雞而得名。石魚長年生活在廬山的泉水與瀑布中,把巢筑在泉瀑流經的巖石縫里。其肉細嫩鮮美,味道香醇。石耳形狀扁平如人耳,是一種野生在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上的菌類植物。
選用萬載三黃子雞,剁塊后直接盛入砂缽內用炭火爐燜制,使雞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充分溶解于湯汁之中,調味料中只需投放醬油、豬油、米酒各一杯,以達到除去腥味,突出鮮味,增加滋味的目的,從而使主料的香鮮味得到充分的體現。采用三杯調料進行調味和炭火爐燜制出來的“三杯雞”色澤紅亮,雞肉香鮮骨酥,汁稠味濃、原汁原味,風味獨特。
“烤多味肉串”是新派贛菜中的多味菜代表,其特點是外香肉嫩,一菜多味。
其他美食
姜茶鴨子
贛菜中采用姜茶味調味的“姜茶鴨子”也是典型的菜例。由此創新調制的系列姜茶味菜肴有“姜茶蝦仁”、“姜茶桂魚”、“姜茶鴿子”、“姜茶豆腐”等美味佳肴。
桔汁魚
桔香味調味的菜品在贛菜中也有多款,諸如“桔香狗肉”、“桔汁魚”、“金桔粉蒸腸”、“桔皮雞絲”、“桔味蝦”等,均是利用鮮桔皮切絲去澀與執菜原料爆炒,桔汁鮮甜與調味料調和對汁烹制熱菜,去肉整桔皮裝菜肴作盛器取其香味作菜,特色新穎、風味別致。
家鄉肉
家鄉味的贛菜以“家鄉肉”為代表,此外還有“家鄉魚”、“家鄉豆腐”、“家鄉雞”、“家鄉牛肉”等,都具有咸鮮兼辣、豉香味濃的共同特點.
江西特產很豐富,有南豐蜜桔、廣昌白蓮、大余麻鴨、景德鎮瓷器及毛筆、云霧茶、四特酒、夏布、竹器等。
李渡毛筆已有1700多年的生產歷史。傳說秦代蒙恬發明“柳條筆”不久,咸陽人郭解和朱興由中原流入江西臨川李渡一帶,傳授制筆技藝。經過世代相傳,逐步形成一套獨特的制筆工藝,博得了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擔任臨川內史時,對李渡毛筆愛不釋手。由于王羲之的緣故,李渡毛筆名聲大振。近年來李渡毛筆已經風靡日本、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家。
景德鎮地區的制陶業“始于漢世”,東漢約公元25-220年,此時的陶器“質甚粗,體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邇俗粗用”,并不遠銷。因此,影響所及,極為有限。五代時的景德鎮以為南方最早燒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從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壟斷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對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對于元、明、清瓷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江西有著“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雄壯從廬山漫開,有水、有閣樓、有景德陶瓷的地方,溫婉融合了雄闊的音域。
最佳旅游時間
春秋兩季,拍攝婺源風光的最佳季節一般是在3月下旬和11月下旬。當地人很淳樸,也不拒絕拍攝,如答應給他們寄照片,事后一定要兌現。
建議旅游天數 4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九江;D2.廬山——仙人洞——朱元璋敕建之御碑亭——廬山會址外貌——蘆林湖 ——蘆林橋——廬林1號別墅——廬山博物館;D3.廬山——含鄱口——廬山植物園——五老峰——三疊泉;D4廬山——九江。
注意事項
1.江西氣溫略低、山上較冷,需帶些防寒衣物;山上氣候潮濕,衣物不易干,應多帶些換洗衣物。最好帶上雨具,如果有住宿農家的準備,還要自備睡袋。
2.爬山時應穿軟底膠鞋或運動鞋;山上輻射較強,要注意防曬。
3.還需準備一些預防感冒、水土不服、扭傷藥物。
江西省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屬江南地帶,東臨浙江、福建,南嵌廣東,西連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境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自南向北縱貫全境,注入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江西省森林覆蓋率達63.1%,居中國第二。
風土人情
氣候環境
江西,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熱干燥;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氣候明顯。由于江西地勢狹長,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但總體來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全省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江西省年平均氣溫18℃左右。贛東北、贛西北和長江沿岸年均氣溫略低,約在16℃到17℃之間;濱湖、贛江中下游、撫河、袁水區域和贛西南山區約在17℃到18℃之間;撫州、吉安地區南部和信江中游約在18℃到19℃之間;贛南盆地氣溫最高,約為19℃到20℃之間。全年全省極端最高溫度南北差異不大,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現象,但幾乎都接近或超過40℃,個別縣區日最高氣溫曾經達到過44.9℃。極端最低氣溫則南北差異較大:九江大部分地區在-12℃到-14℃之間,個別縣區還出現過日最低氣溫-18.9℃的極端最低值;贛南則在-5℃左右,全省其他地區一般在-7℃到-12℃之間。
傳統戲劇
弋陽腔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戲曲聲腔,簡稱為“弋腔”,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流傳到當時的江西弋陽以后,結合了當地的方言以及民間音樂,并與北曲相融后所演變而成的,與昆山腔、余姚腔、海鹽腔統稱為四大聲腔。
弋陽腔最晚在元代后期也已經出現,并以“杜撰百端”的連臺大戲以及“錯用鄉語”的藝術特點,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并在廣泛流傳于民間。在明朝嘉靖年間,弋陽腔向著北京、南京、湖南、廣東、福建、安徽等地快速發展并達到頂峰,劇目發展到100多種,曲牌400多個。當時其在全國各地形成了龐大的高腔體系,以至于對京劇、川劇、湘劇、秦腔等44個劇種的形成均起到了極大的影響作用,并且對中國地方民間戲曲的發展起到了推進的作用。
節日
【朝仙會】
活動特色:朝拜前 , 要齋戒一個禮拜 , 再洗澡換衣 , 肩上斜掛黃色進香袋 , 敲鑼打鼓結隊出發。凡是敬到了頭香的人 , 比中了狀元還高興。
活動地點:西山萬壽宮
節慶日期:每年農歷八月至十月
歷史文化
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為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民國時期,清朝的府、州、廳一律改為縣。江西省共轄81縣。至1926年北伐軍進駐南昌時正式設南昌市。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1947年劃回安徽,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據地。其中著名的有贛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寧岡、永新、蓮花3縣和吉安、安福、遂川與湖南酃縣的一部分)、湘贛革命根據地、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包括弋陽、橫峰、貴溪、德興、余江、萬年、上饒、鉛山等縣,后發展為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以及包括銅鼓、修水、萬載、宜豐等縣的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當時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贛南和閩西地區的21縣(包括江西的瑞金、安遠、信豐、廣昌、石城、黎川、寧都、興國、于都、會昌、尋烏等11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在瑞金,故瑞金有紅都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