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黃流老鴨是海南名菜中的后起之秀,源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樂東黃流鎮。黃流老鴨的烹制方法多種多樣,但以白斬最能體現原汁原味,因之最為有名。旺火燒水,慢火浸煮,水溫保持微沸而不太滾,至鴨將熟時(以鴨身有彈性, 用筷子往鴨腿上端戳進肉內而不冒血水為度)撈起 ,待自然冷卻后斬件裝盤,砌成整鴨形狀上席,香氣誘人。再用滾鴨湯沖入蒜茸、姜茸,擠入酸桔汁做成佐料,耐人尋味。黃流鎮福哥老鴨店經營頗具特色,每天限量100只供應,售完不再供應,名氣就是這樣出來,如果都泛濫成災,就算不上珍品了。如果量上去了,就味同嚼蠟了。
黎族甜糟是用黎族特產山蘭糯米發酵而制成的。黎家的人民將山蘭糯米飯,拌以黎山特有的植物做成的酵母,再裝到竹籃里然后用新鮮干凈的芭蕉葉蓋好,讓其自行發酵幾天后再密封進壇里,經過半個月時間便成為甜糟。其實黎族甜糟營養價值很高,用來煮雞蛋則更香美。如果將毯炳裝在壇里深埋地下,經三、五年挖出,則甜糟已人部化為漿液而變成“山蘭酒”。
特產推薦 樂東腰果
樂東腰果
海南特產,系50多年前從國外引種。由于它耐旱,可在貧瘠的土壤上生長,適應性強,在海南發展很快,樂東縣被稱為腰果之鄉。腰果一年收獲三次。它營養豐富,美味可口,在世界上有“十果之上”的稱號。果殼可作工業原料,腰果木花紋美觀,并散發香味,是制作家具的良材。
最佳旅游時間
11月至翌年4月。5-10月是雨季,出行注意攜帶雨具。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尖峰嶺;D2.鶯歌海鹽場。
風土人情
藝術
機關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街頭文化、廣場文化、家庭文化等競相發展;剪紙、少年美術書法、交誼舞、文化創作舞蹈、蒲公英鋼琴等6個輔導基地應運而生;文化下鄉等城鄉文化活動異彩紛呈。黎族農民羊永生的剪紙作品《磨谷》在日本展出。大安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縣歌舞團跳拉彈唱有特色,為城鄉群眾送歌送舞,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先進集體"稱號,鶯歌海鎮文化站獲國家文化部頒發的"全國社會文化工作先進單位"獎,黃流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花燈藝術之鄉”,千家鎮被文化部命名為“海南省黎族傳統棉紡織工藝保護工程試點單位”,2003年樂東縣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先進縣”。
民族
樂東縣黎族人口169461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7.9%,90%以上居住山區。
歷史文化
自宋至民國中期為崖州轄地。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崖州曾在抱由峒南6千米的瑞芝山建筑“樂安城”。明清二代均設“樂安營、汛”。據《崖州志》載,“樂安水(今昌化江)源出五指嶺,西南流,至樂安汛地”,故“樂安城”以“樂安水”為名,而樂東縣則是由“樂安城”演變而來。
民國24年(1935年)四月,廣東省政府民政廳正式批準將昌江、感恩、崖縣部分黎區劃設樂東縣,治所設在抱由峒。1950年解放,屬海南行政公署管轄。1952年7月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轄。1987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樂東縣,設立樂東黎族自治縣,劃歸海南行政區管轄。1988年海南建省,屬海南省直接管轄。
1995年底,樂東黎族自治縣總面積2724.5平方千米,總人口44.6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15萬人,農業人口38.49萬人;城鎮人口4.04萬人,農村人口40.60萬人。轄11個鎮、5個鄉:抱由鎮、萬沖鎮、志仲鎮、千家鎮、九所鎮、沖坡鎮、樂羅鎮、黃流鎮、鶯歌海鎮、佛羅鎮、尖峰鎮、永明鄉、三平鄉、大安鄉、山榮鄉、福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