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臨汾的燒麥和其它地區并沒有太多不同,只是稍微添加了當地的口味。燒麥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的優點。
洪洞元宵在宋代已享有盛名。洪洞元宵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霍泉水澆灌的糯米品質優良的緣故。據說,這種糯米曾與“沁州黃”小米共同被選為向皇帝進貢的物品。
羊雜燴是臨汾洪洞縣的特產,最早出現于元代。其最大的特點是原汁原湯,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調味品,然后放入砂鍋中慢慢煮熟。這一做法與蒙古族吃羊肉的習俗大同小異。
豬血灌腸是臨汾霍州的傳統名食之一。主料是豬血,配以豆芽等。在山西,一年四季街頭巷尾均有攤點銷售山西小吃豬血灌腸,它既可涼吃,亦可炒吃。
生在臨汾,就不能不說牛肉丸子面。老湯是牛肉丸子面的最大賣點。湯里還燉著丸子,可以看到上面厚厚的一層辣椒油,吃的時候用滾燙的湯一次一次的把面條澆透澆熱盛上丸子,再放幾片牛肉和星點香菜就可以了。很辣很爽,辣中又透著麻麻的感覺,總是令人神往。
由山西隰縣午城酒廠生產的玉屏酒是山西省優質名牌產品。該酒以清香稱著的午城白酒作底酒,按照我國古典醫藥名方《玉屏風散》,選用參、芪、術、檀等十五味名貴藥材,精心配料釀制而成。
洪洞縣靠汾河一帶盛產甲魚,即鱉,俗稱“王八”,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用品,也是一種具有多種功效的名貴藥材。當地人用甲魚做成一道道風味獨特的地方名菜。其中用甲魚和雞為原料制作的名菜“霸王別姬”,色鮮味美,營養豐富,深受歡迎。
吳家熏肉是臨汾的傳統佳肴,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以雞和豬的心、肝、腸、肚、蹄、口條、頭為主要原料。成品在棕色中襯著金黃,“靈”味中夾著草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后味翻香。
古縣核桃生產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所產的古縣核桃皮薄、仁滿、出油率高,生食甘美適口,炒食齒頰留香,營養豐富。
東枕太岳余支,西依呂梁山脈,中部是廣闊的河谷平原,這就是臨汾——黃土高原上的“花果城“。
最佳旅游時間
5-10月適宜游玩,春季日夜溫差大,風沙多。冬寒夏暖,秋季氣候溫和。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壺口瀑布——堯廟;D2大槐樹尋根祭祖園——霍州署衙——朱家大院。
注意事項
1、臨汾市氣溫的一般特點是冬寒夏熱。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均大。
2、每年十月是壺口瀑布水量最大的時候,也是去壺口旅游最好的時候。由于氣溫較低,須攜帶厚衣服。
3、攝影的最佳時期在5月到7月之間,由于瀑布附近水霧較大,要注意攝影器材的防潮。
風土人情
環境地理
臨汾地區地處黃河高原,汾河下游。東有太岳,西有呂梁,兩山之間為臨汾盆地。最高峰為太岳山系的霍山,海拔2346米,境內的呂梁山系以隰縣的紫荊山為最高,海拔2012米。河流有百余條,主要為黃河、汾河、沁河、昕水河等。黃河及其支流汾河、沁河為常流河,其他多為季節河。
天氣氣候
臨汾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大陸性氣候特點極為顯著,年均氣溫10.7℃,一月零下 4℃左右,七月26℃。年降雨量555毫米。無霜期為180天。
歷史文化
臨汾市是中華民族最早發祥地之一。襄汾“丁村人”遺址和其他一些考古發現,證明遠在十多萬年以前的石器時代,汾河沿岸的土地上就勞動、生息、繁衍著中華民族最早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在我國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關于原始公社的傳說,《帝王世紀》稱:“堯都平陽”,即今臨汾。堯王訪賢、讓位于舜的傳說就發生在本地。
春秋屬韓,秦、漢為河東郡地。晉永嘉三年劉淵建都于此。隋為臨 汾郡,唐置晉州,宋、元、明、清為平陽府。民國初屬河東道。
解放后設晉南區,屬陜甘寧邊區。1950年為山西省臨汾專區。1954年與運城專區并為副晉南專區。一九七一年兩區分置,稱為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