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作為河南特色小吃,燴面在不同城市也有所不同。它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面按配料不同可分為:羊肉燴面,牛肉燴面,三鮮燴面,五鮮燴面等等,有著悠久的歷史。
又名糊辣湯,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湯類食品。常見于街上的早點攤點,其特點是微辣,營養豐富,味道上口,十分適合配合其它早點進餐。且價格便宜,2-5元不等。
烤面筋如今已然在各地屢見不鮮,但漯河的烤面筋有其獨特的風味。如果火候恰到好處,烤出來的面筋外焦里嫩。撒上些辣椒與芝麻,更添美味。漯河的烤面筋更特別的地方在于單膜。將烤面筋卷在單膜里,味道真是美極了。
一般賣烤面筋的地方就有魚豆腐。魚豆腐烤起來味道獨特。伴著些辣椒、芝麻味更是好吃的飄起來。魚豆腐攤位主要集中在漯河新天地、美食街、文化路。
中原大地上的一座小城,如一顆塵封千年的珠寶,重新散發著光芒。
最佳旅游時間 四季皆宜,秋季最佳。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許慎文化園;D2南街村。
風土人情
地理氣候
漯河市位于伏牛山東麓平原與淮北平原交錯地帶,總地勢西高東低,有少量黃土崗分布,漯河境內有大小河流81條,均屬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潁河等,其中沙、澧河橫貫全境,在市區交匯后穿越市區而過。漯河市位于暖溫帶南部邊緣,屬于暖濕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漯河市累年平均氣溫為14.7℃,7月份最熱,累年平均氣溫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氣溫為0.5℃,年日照時數2181小時,全年無霜期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為786毫米。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適中,氣候溫暖。
歷史文化
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里定居生息。賈湖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崗文化契刻符號、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將中國文字史向前推進了4000多年,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將中國音樂文化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賈湖遺址的釀酒工藝、將中國造酒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
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就逐漸形成,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屬召陵縣管轄。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宋書-州郡志》記載:“景平元年(公元423年)魏師南伐,破許昌城,潁川郡治召陵,稱南潁川郡。”潁川郡治,原在陽翟(今禹州),后遷許昌。北朝魏軍攻占許昌城后,南朝宋所屬的潁川郡治便設在召陵縣的奇雒城,領召陵、曲陽、臨潁三縣,稱南潁川郡。
北朝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撰著《水經注》卷二十一汝水篇中寫道:“汝水又東南,經奇雒城西北,今南潁川郡治也,隱水出焉,世謂之大隱水。”在《水經注》卷二十二潁水篇記載:“潁水又東南,汝水支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別瀆于奇雒城三十里,世人謂之大隱水也。東南徑召陵縣故城南。”酈道元曾實地考察了這些水道,其注準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