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眉山到成都、重慶 都有直達高速公路連接。眉山有至成都新南門車站、城北客運站、石羊車站三地的城際大巴,至新南門車站的運營時間為:6:40——19:00,每隔 15-30分鐘一班;至城北客運站的運營時間為:6:00——18:30,每隔15分鐘一班;至石羊車站的運營時間為:7:35——17:20,每隔25 分鐘一班。眉山至重慶大巴,每天8:30、15:30各發(fā)一班;眉山仁壽縣每天7:40、9:10各有一班車發(fā)往重慶。
眉山境內(nèi)沒有機場,距離成都雙流機場40公里,游客可以選擇乘飛機到成都,再轉(zhuǎn)乘大巴或火車抵達眉山。
眉山市境內(nèi)成昆鐵路穿越南北,經(jīng)過彭山縣、東坡區(qū),路線長度50千米,眉山火車站目前一共有8趟列車經(jīng)過.,眉山站地址為四川省眉山市眉山鎮(zhèn)
眉山市著名的傳統(tǒng)美食有很多,而且都名揚海外。
東坡肘子是蘇東坡制作的傳統(tǒng)名菜。它有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特點,色、香、味、形俱佳 ,有人稱其為“美容食品”,外賓贊頌它“可列入世界名菜”。眉山的東坡肘子制作,比蘇東坡的作法有較大的改進;首先在選料上,只選豬蹄膀,洗凈后放入清水中燉,燉至八分火色,將肘子撈起來,再上蒸籠蒸。經(jīng)兩次脫脂后,肘子已達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境地。食用時有 兩種形式:一是清湯式。即將蒸熟的肘子取出,放碗內(nèi),灌以燉雞的湯,若無雞湯,白開水也 行。加少量鹽、少許蔥,即可。最好另碗盛醬油,食時蘸點醬油,其味更鮮。二是佐料式。即 將蒸熟的肘子取出庭 碗內(nèi),將配好的佐料澆上,即可食用。眉山的東坡肘子佐料十分講究,由17種原料組成,具有鮮明的特點,且適合東、南、西、北的客人和海外友人的口味。
現(xiàn)今留傳的東坡魚有各種做法,如東坡糖醋魚、東坡鳊魚、東坡墨魚、東坡鱖魚、東坡鰣魚、東坡魚頭、東坡鰒魚、東坡鱸魚等,反正炸、烹、煮、蒸不一而足;但最佳的做法,還是當年蘇東坡創(chuàng)制的“東坡魚”。
仁壽縣張記芝麻糕廠生產(chǎn)的張記芝麻糕,是仁壽獨特的地方名特產(chǎn)品。張記芝麻糕是繼承先輩方和獨特的生產(chǎn)工藝,按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采用優(yōu)質(zhì)材料精制而成,其產(chǎn)品已有百多年歷史。 張記芝麻糕其味馨香,糕質(zhì)細嫩,柔和化渣,甜而不膩,潤肺補身,營養(yǎng)豐富,老幼皆宜,深受消費者喜愛,并多次獲得產(chǎn)品和質(zhì)量榮譽。
東坡松花蛋,又稱東坡皮蛋,東坡彩蛋,眉州皮蛋,眉州松花蛋,眉州彩蛋,源產(chǎn)于大文豪蘇東坡的故鄉(xiāng)四川眉山,是眉山市的特產(chǎn)之一。東坡松花蛋因其色香味俱佳而長期獨樹一幟,它作工考究,采用傳統(tǒng)方法與現(xiàn)代工藝相結(jié)合,制作出來的皮蛋,蛋白晶瑩,透過蛋白里面的蛋黃清晰可見。它味道鮮美,風味獨特,食用后回味極佳,是不含鉛的純綠色食品。松花蛋較鴨蛋含更多礦物質(zhì),它能刺激消化器官,增進食欲,促進營養(yǎng)的消化吸收,具有中和胃酸作用,兼具潤肺、清涼、消暑、養(yǎng)陰止血、涼腸、止瀉、降壓之功效,此外,皮蛋還有保護血管、提高智商,保護大腦的功能。東坡松花蛋營養(yǎng)豐富、風味獨特,且攜帶方便、易于保存,深受海內(nèi)外朋友青睞,是家庭宴請、旅游、饋贈親友的佳品。
眉山市工藝品有:青神的竹編工藝和仁壽的火鳳凰陶瓷工藝品等。
眉山因蘇東坡而聞名天下,表現(xiàn)出一種具有古代歷史痕跡的感覺,更體現(xiàn)出眉山的古老文化。
最佳旅游時間
四季各有特色
建議旅游天數(shù)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樂山大佛;D2. 三蘇祠——黑龍灘。
眉山市屬于四川省,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是成(都)樂(山)黃金走廊的中段重點地區(qū)及“成都平原經(jīng)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風土人情
氣候環(huán)境
眉山市境內(nèi)山巒縱橫,丘陵起伏,地勢呈西高東低,最高海拔3522米,最低海拔335米,自然條件復(fù)雜,每年海陸季風交替更迭,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冬季受西北利亞和冷空氣影響,加之太陽輻射的周年變化,形成區(qū)內(nèi)多種氣候類型。全市以中亞熱帶濕潤氣候為主,全年平均氣溫在17度左右,無霜期302—314天,降水降雨量充沛,年日照時數(shù)為1060—1202小時,是全國日照時數(shù)較低的地區(qū)。氣候溫和,旅游四季皆宜。
藝術(shù)文化
眉山市,古稱眉州,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孕奇蓄秀當此地,郁然千載詩書城”的美譽。被稱為“東坡故里,中國詞鄉(xiāng),詩書古城,道教圣地,長壽之邦。”
眉山市人文旅游資源有東坡文化、長壽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竹文化、水文化等。歷屆眉山東坡文化節(jié)、彭祖壽星節(jié)、青神竹編藝術(shù)節(jié)、丹棱嗩吶節(jié)等。名人有西晉文學家李密,宋代大文豪蘇氏三父子,有長安畫派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東方梵高”、“畫壇怪杰”的石魯和中國著名書畫家、詩人、美術(shù)教育家馮建吳。
歷史文化
說起眉山,熟悉中國文學的人會有所耳聞,因為這是大文豪蘇軾的故鄉(xiāng)。但假如你以為我僅憑蘇軾甚至加上蘇洵、蘇轍就夸眉山是四川的靈秀之地,那就大錯特錯了。蘇軾固然是眉山最優(yōu)秀的文人,但眉山?jīng)Q不僅僅只有蘇軾!陸游稱眉山是“千載詩書城”,并不是虛夸。因為陸游生活的宋朝,眉山就出了886名進士,這個數(shù)量還沒算今屬眉山的仁壽、洪雅等縣。論人文之盛,眉山在四川是最優(yōu)秀的。
蘇軾、蘇洵、蘇轍這三人就不用說了,現(xiàn)在人們了解眉山,很大程度上都是通過他們。但除他們之外,歷史上的眉山名人還不絕于書。早在殷商時期,眉山的彭山就誕生了一位奇人,曾封于彭城,后來又歸隱故里,他就是壽享八百的彭祖。直到今天,彭山還是全國百歲老人比例最高的地區(qū)之一。在五代時期,眉山張遠霄得道,被稱為彈弓張仙、送子張仙(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張仙樓張仙洞)。這兩位著名的道教神仙都來自眉山,預(yù)示著這里從遠古時期就極富靈氣。
中國歷代著名文章中有“二表”:《出師表》和《陳情表》,古人云:“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因“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卓立于典籍中的《陳情表》的作者李密,是晉代的眉山人。南宋時期,著名的采石一戰(zhàn)的指揮者,以幾千老弱殘兵大敗金國皇帝親征的虞允文,這個名垂青史、再造南宋的杰出儒將,今天的籍貫也應(yīng)該寫上:眉山仁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