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區號:00976
匯率:1人民幣元=298.1793蒙古圖格里克(2014年9月)
時差:無
蒙古國駐華大使館:http://www.beijing.mfat.gov.mn/
簽證申請須知
1. 中國公民持外交、公務和公務普通護照可免簽入境蒙古,持因私普通護照需要事先獲得蒙古簽證方可入境。
2. 簽證申請由蒙古國駐華使領館受理。不接受郵件申請。
3. 簽證可由護照持有人本人或由本人授權的代理人申請。
4. 申請個人商務、旅游或學習簽證,應從蒙古接待方獲取官方或個人的邀請函。簽證邀請函必須是由蒙古外交部批準(公務邀請函)或由蒙古國公民注冊與信息中心簽發 (因私邀請函)。
簽證申請流程
1. 簽證申請人確定赴蒙目的和行程計劃。
2. 登陸蒙古駐華大使館官方網站,瀏覽有關簽證信息和要求,下載簽證申請表。
3. 根據不同簽證類型著手準備所需材料。
4. 到蒙古駐華使領館辦理簽證手續。
5. 等候簽證申請審核。
6. 領取簽證。拿到簽證后,應及時仔細核對簽證上的各項信息是否正確,尤其是簽證有效期的起止時間及停留天數是否與所申請的相符,簽證上的個人信息如姓名拼寫是否正確,如發現任何錯誤,應及時與簽證處聯系。
簽證申請需要材料
1. 短期停留簽證
(1)有效護照,有效期至少6個月。
(2)一份填寫完整的簽證申請表。
(3)一張近期護照照片。
(4)一份包含如下內容的邀請信:
1)預計停留期限。
2)停留目的和行程安排。
3)需簽字并注明邀請方公司地址、電話、傳真。
2. 過境簽證
(1)有效護照,有效期至少6個月。
(2)一份填寫完整的簽證申請表。
(3)一張近期護照照片。
(4)需提供前往最終目的地的有效簽證。
(5)火車或飛機票的復印件。
簽證費用
1. 入境簽證:225元人民幣。
2. 1次出入境簽證:270元人民幣。
3. 2次出入境簽證:520元人民幣。
4. 1次過境簽證:180元人民幣。
5. 2次過境簽證:315元人民幣。
6. 6個月內多次出入境簽證:630元人民幣。
7.12個月內多次出入境簽證:1215元人民幣。
使領館信息
蒙古國駐華大使館
地址:中國北京市建國門外秀水北大街2號
電話:86-10-6532-6512 轉120、106、108(簽證處)
傳真:86-10-6532-6216
郵件:beijing@mfat.gov.mn
網址:http://www.beijing.mfat.gov.mn/
蒙古國駐呼和浩特總領事館
地址:中國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烏蘭小區5號樓
電話:86-471-4303266、86-471-4923819
傳真:86-471-4303250
蒙古國駐二連浩特領事館
地址:二連浩特市友誼北路
電話:86-479-7539200、86-479-7539202
傳真:86-479-7539200
1. 貨幣
蒙古的貨幣為圖格里克。人民幣可在蒙古國到指定銀行自由兌換,匯率為1人民幣元=298.1793蒙古圖格里克。
2. 電源
蒙古的電壓為220V,頻率為50HZ。插座多為歐標雙圓孔抽頭,國內電器的插頭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插頭轉換器。
3. 通信
(1)手機漫游
打向國內31.99元/分鐘,打本地7.99元/分鐘,接聽5.99元/分鐘,發短信1.99元/條。
(2)上網卡
蒙古手機使用GSM或CDMA系統,在國內辦理國際漫游的移動電話用戶可在蒙古進行漫游。也可在當地購IP卡打國際長途。不用辦漫游,直接在蒙古買個卡,最省錢和省事,蒙古國手機支持GSM和CDMA。蒙古國手機卡,沒有漫游費,接聽費,資費也低。在蒙古國境內,及二連部份城區,均可使用。打往中國的電話,使用IP號,資費也很低,大約在0.8-2元/分鐘之間。
4. 語言
蒙古語是古老的民族語言之一,屬于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布在中國、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等國家,現時蒙古國主要使用西里爾字母,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則仍以蒙古語字母書寫。
可能用到的日常用語:
你好 saibainuu (ta-sai-nu 他賽努 )
再見 byyartai (ba-ya-er-tai 巴雅爾太 )
謝謝 talerhal (ta-le-ri-ha-la 塔樂日哈拉)
對不起 osoldla (ao-si-le-de-la 敖思樂得拉 )
公交車站 (ni-te-yin-ma-xin 尼特音馬欣 )
飛機場 (ni-si-ge-le 尼寺格樂)
酒店(zhao-qide-yin-bu-wu-da-le 昭其德因布烏達樂)
洗手間 (zhao-ri-leng 昭日楞)
是 (ta-ri-na 塔日那)
不是 (ta-ri-hui 塔日會)
沒有 (bai-hu-gui 百呼貴)
歷史
蒙古國原稱外蒙古或喀爾喀蒙古。蒙古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西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統一的蒙古汗國。1279 -1368年建立元朝。1911年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佈“自治”。1919年放棄“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憲政府。1924年11月26日廢除君主立憲,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Mongolia)。1945年2月,英、美、蘇三國首腦雅爾塔會議規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并以此作為蘇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之一。1946年1月5日,當時的中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1992年2月改名為“蒙古國”。
藝術
蒙古牧民為了抵抗嚴寒,經常使用肥肉和高脂肪的食品來保持自己溫暖和健康。如果你到了牧民家他們會熱情的給你們提供上述食品,既使有些看起來引不起食欲, 但為了取樂于主人,您還是嘗試一點為好。
蒙古最具有代表的傳統佳肴是名叫“皓勒皓客”的烤肉,其做法非常獨特,是將石頭燒紅后放入鋁合金罐中將羊肉烤熟,只放水和鹽土豆洋蔥胡蘿卜,味道很地道。“包得克”是另一種著名的烤肉,它是將剛剛獵殺的旱獺從頸部將內臟掏空, 然后將燒紅的巖石安置入皮囊內,隨后將皮囊在脖子處縫合并至入火中燒烤,待毛全部燒焦后便可食用。在牧民慶祝節日和迎接客人時會做上述兩種食品。
蒙古人最喜歡喝的是咸牛奶茶, 牧民還會用他們自己獨特家釀辦法釀制成成為“埃勒克”的馬奶酒,酒精含量大約3%,許多牧民還會將牛奶蒸餾加工成名叫“西密埃勒赫”的奶酒,酒精含量到大約12%,喝多了非常上頭。
蒙古奶制品非常豐富,有牦牛、牛、綿羊、山羊和駱駝等,數量和品種非常之多,奶和酸奶、各種各樣的乳酪和凝乳組成各種各樣不為人所知的白色食物,因此白色被游牧人民認為是運氣的顏色。雖然許多動物油脂、被發酵的牛奶和它提供了生計的咸牛奶茶不是一個普遍的節食者選擇, 但它們能量和營養滋養了幾個世紀的游牧人。
蒙古人認為非肉食者是不會生存的,因此在這里佛教徒也是可以吃肉的。動物的每個部份都會被使用,或吃或使用為衣物或覆蓋物。夏季牧民不喜歡屠殺動物,因為在這些季節期間動物比較消瘦。
環境
蒙古國屬典型的大陸型氣候,早晚溫差大,冬季最低氣溫可至-40℃,夏季最高氣溫達35℃。降水少,年平均降雨量200多毫米。蒙古春季(五至六月)較短,夏季(七至八月)晝熱夜涼,紫外線強,陰雨天和夜晚時天氣會驟然變涼。秋季(九至十月)天氣變幻無常,有可能突然變冷,甚至下雪。冬季(十一至四月)天寒地凍,最冷時可達攝氏零下四十度。
民族
喀爾喀蒙古族約占全國人口的80%,還有哈薩克等族。主要語言為喀爾喀蒙古語。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
節日
1. 全國法定節日
1月1日--元旦
3月1日--蒙古人民革命黨成立日
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
3月18日--蒙古人民建軍節
5月1日--國際勞動節
6月1日--國際兒童節
6月25日--蒙古革命者日
7月11日--人民革命勝利日(即國慶節)
8月25日--蒙古青年節
11月26日--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日
12月25日--蒙古礦工節
2. 傳統節日
白節
時間:農歷正月初一
地點:蒙古
是蒙古國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同我國的春節相似,在比特翁之夜(相當于我們的除夕),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吃團圓飯。初一的時候,晚輩會向長輩拜年,向他們敬酒、敬奶茶,寓意著吉祥如意。
祭敖包
時間:一般都在每年五月下旬六月上旬
地點:蒙古
這是蒙古傳統的祭祀活動,敖包是由石頭壘砌的鼓包,上面插滿了樹枝和柳條,人們圍繞著敖包,點燃香燭,朗誦經詞,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人旺年豐,年輕男女還會在活動中表達愛慕之情。
那達慕
時間:每年7月11日至13日
地點:蒙古
這是蒙古人的重要節日,也是蒙古的國慶節,活動為期三天,在這期間,蒙古人穿上最漂亮的蒙古服裝進行摔跤、賽馬、射箭等競技,不少郊外的游牧民族甚至騎馬趕來相聚,在生機盎然的草原上、敖包旁歌舞、娛樂、競技、物資交流。
飛機
烏蘭巴托的國際機場名為“成吉思汗機場”,位于烏蘭巴托西南方向十八千米處,蒙古航空公司MIAT的縮寫是OM,中國航空公司的簡寫是CA。
(1)每周一、三、六:北京——烏蘭巴托開通的航班是OM224,烏蘭巴托——北京開通的航班是OM223
(2)每周二、五、日:北京——烏蘭巴托開通的航班是CA901,9:20—11:20;烏蘭巴托——北京開通的航班是CA902,12:20—14:20
火車
只有一條主線在東邊也是西伯利亞鐵路一支,最南站是札門烏德,這是由中國火車進入蒙的首站,中途大站是東戈璧的賽音商達(Sayshand),當你看到一片樹林時就是UB (另在外蒙還有一條小支線) 。北京直達火車則需要30多個小時到達,票價68美元。火車票預定電話:94133(國際火車),94137(蒙古境內火車) 。建議乘蒙古列車,其餐車極有特色。火車票約600元,蒙古車與中國車大約有50元差價。在列車上要多睡,境內過關要3小時以上(包括安檢、換輪子底盤),進蒙古后過關1個半小時。
蒙古牧民為了抵抗嚴寒,經常使用肥肉和高脂肪的食品來保持自己溫暖和健康。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手扒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肉方法之一。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達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
手扒肉
手扒肉是蒙古人最傳統的食肉方式,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達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
“皓勒皓客”烤肉
“皓勒皓客”烤肉:這是蒙古一道就有代表性的傳統佳肴,將石頭燒紅后放入鋁合金罐中將羊肉烤熟,只放水和鹽土豆洋蔥胡蘿卜,味道很地道,為蒙古節慶活動上的必備美食。
到蒙古旅游,購物是一段重要旅程,而各類富有特色的紀念品店最受外國旅客的喜歡,出售的繪畫、古董、工藝品、地毯、羊絨、傳統蒙古衣物、皮革制品、壁掛、 明信片、鼻煙壺和木雕等,都具有極好的市場。
蒙古雕刻品
歷史悠久,有石雕、木調、骨雕等多種類型,作品生動、質樸,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蒙古氈毯
織毯工藝品,具有很大的實用性,旅客可以帶回家饋贈給親友,絕對是上品。
春節
過春節,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古時候,將春節稱為“白節”。如今,人們將農歷正月叫做“白月”。原來,蒙古族人以“白”為吉祥。據說與日常飲用潔白的奶食有關,包含著恭賀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們相互交往聚會的時節。節前,人們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備下羊肉和各種奶制品,加上幾壇上好的美酒,然后開始“調馬”。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開始飲酒進餐,按常規要多吃多喝一些。除夕人們還紛紛地向長輩人敬“辭歲酒”,圍坐吃餃子,俗稱“黃饃饃”或“扁食”,耍“嘎拉卡”(下棋),還要聽藝人說書,通宵不眠,沉醉在歡樂之中。初一,一大早身著各色服裝的男女,跨上早已調好的駿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鎮),挨個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給長輩叩頭祝愿,接著主人家的女婿為前來串包的客人敬酒,習慣上這種敬酒每敬必喝,有的還邊歌邊舞,串包男女利用這個機會賽馬,尤其是青年男女各不相讓,他們大都以“浩特”之間距離為比賽距離,開始男女追逐。
國慶節-那達慕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取得勝利,7月10日,在庫倫(今烏蘭巴托)成立君主立憲政府。后定其次日定為國慶日,即7月11日。1997年6月13日,蒙古國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將蒙國慶節易名為“那達慕”。
“那達慕”蒙語意為游戲或者娛樂,原指蒙古民族歷史悠久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現指一種按著古老的傳統方式舉行的集體娛樂活動,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1922年起,定期在每年的7月11日舉行,成為蒙古國慶活動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大會召開前,男女老少乘車騎馬,穿著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遙遠,都來參加比賽和參觀。大會第一項一般是摔跤比賽,摔跤手腳登高筒馬靴,下身穿寬大的綢緞摔跤褲,上身穿“昭得格”(一種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頸上圍有五彩繽紛的飾物“江戈”,仿古代騎士跨著大步,繞場一周。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艷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先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贊譽的健兒。射箭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技藝高超者可百發百中,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那達慕”大會又是農牧物資交易會。除了工業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燃燈節
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現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縣蒙古族在燃燈節的—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