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作為上午的小食,即第二次早餐而倍受青睞的是白腸(Wei?wurst)。白腸及其享受卻要嚴守戒律,它“禁忌聽到十二點的鐘聲”,這是過去那個尚未發明電冰箱的時代的一條清規。佐餐可選松脆的圓圈面包,或者一杯新鮮的白啤酒。
地道的慕尼黑風味包括傳統的葷食和可口的面食。無論在州府哪家像樣的傳統風味餐館中,您都會品嘗到烤豬肘子或鮮辣根清燉肉、慕尼黑醋燜牛肉及野味,尤其是受人歡迎的丸子燉豬肉。
德國面包大概有三百種以上,常見的包括黑面包、酸面包、全麥面包、八字形面包及小圓面包。
卡門貝干酪對大多數人來說耳熟能詳。將之與大蒜、五里香一起放入烤箱中,立即便能聞到其濃郁的香味。在面包片上涂抹奶酪,并添加蘑菇、火腿,更是美味無比。
在大多數古玩店以及街邊林立的百貨商店里,簡約的玻璃杯以及更多裝飾有鋅蓋和繪畫圖案的精致杯子皆會有驚喜。這是巴伐利亞州絕對不能錯過的經典紀念品!
寧芬堡瓷器工廠建于慕尼黑,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歷史了。您能在它附屬的商店中找到精美絕倫的商品。無論是小瓷器還是整套餐具,寧芬堡瓷器都是基于歷史模型建造。這些作品藝術價值很高,價格也不菲。
古典和現代的民間服飾都是紀念品的好選擇。服飾都是由上等材料精心制作而成。比較耐穿的要數皮褲子。傳統巴伐利亞皮質燈籠褲,不禁穿不爛,而且年歲越久,越發好看。
購物天堂
馬克西米利安大街
這里是慕尼黑豪華與魅力的典范。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19世紀中期修建了這條莊嚴的林蔭大道。大街從國家劇場一直延伸到舊城環線(Altstadtring)。沿著這條著名的豪華商業街開設眾多的精品時尚店,例如GUCCI、Armani、Yves St. Laurent等等。這里對于只想逛逛的Windowshopping的人們來說也同樣大開眼界。
特立獨行又有皇家氣派,但是也無疑有其狂野的一面。這里大概是唯一一個新與舊、保守與革新激烈沖撞的地方。
最佳旅游時間
9、10月最佳。恰逢聞名世界的慕尼黑啤酒節,城市里到處熱鬧非凡。
建議旅游天數 3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卡爾斯廣場——美術館——國王廣場——皇家啤酒館;D2山德林根門——阿薩姆圣母院——瑪利亞廣場——安聯球場——寧芬堡宮;D3新天鵝堡——國王湖。
注意事項
1、所有時刻表都分三種:工作日、周六日、節假日,請按圖索驥找清楚。
2、大部分公車和一部分電車下車前需要按停車鈕提示司機停車。
3、和伊斯蘭國家相反,請盡量直視每個人的眼睛。
4、在超市買水的話得付瓶子的押金,瓶子是可以退的。
5、凡是有頂兒的地方就不能抽煙,吸煙區除外。
6、租車時手動檔的車可以比自動檔的便宜一小半。
7、快餐店各種醬都需要另買。
8、垃圾需要分類丟。
9、周日除了中國超市之外沒地方買東西,周一沒有餐館開門。
10、買凡是超過50歐的東西一定要記得索要退稅單。
風土人情
地理氣候
慕尼黑所處的地域屬于阿爾卑斯山冰川前緣地。該市位于一片沙質高地上,這片高地的北部為一片非常肥沃的燧石區域,已經不受阿爾卑斯褶皺運動的影響;而在其南部地區,覆蓋著冰磧丘陵。位于兩個地帶之間的慕尼黑附近,則是冰河作用形成的冰水沉積帶。在沉積物變薄的地方,地下水就滲入沙礫層表面并注滿這一地區,導致在在慕尼黑北部形成沼澤。
慕尼黑屬于大陸性氣候,并且受到鄰近的阿爾卑斯山的強烈影響。由于該市接近阿爾卑斯山脈的北坡,海拔高差大,降水量較大。經常會意外地落下猛烈的暴雨。晝夜及冬夏的溫差非常之大。來自阿爾卑斯山上干熱的焚風能在幾小時內徹底改變溫度,甚至在冬季也是如此。慕尼黑的冬季是從12月持續到3月,相當寒冷,但在冬季降雪并不多見。
藝術文化
慕尼黑有一百多座博物館和畫廊,定能讓藝術愛好者大飽眼福。德意志博物館作為歐洲最大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有其獨特的魅力。慕尼黑大大小小的劇目每天都在這里上演。這里還有兩家輝煌的歌劇院,單個享有國際聲譽的交響樂團,以及眾多音樂會,吸引了無數音樂愛好者。
歷史文化
慕尼黑地區最早的居民點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但是慕尼黑城市的形成是在12世紀以后。在8世紀,這個地方出現了一個本篤會修道院,慕尼黑這個地名在德語中有“僧侶之地”的含義。1158年是慕尼黑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的年份,因而被推定為該市成立的年份。這一年,薩克森和巴伐利亞公爵獅子亨利覬覦附近弗賴辛鎮奧托主教控制橋梁、向過往鹽商征稅的特權,放火燒毀了主教擁有的橋梁,而在本篤會修道院附近的伊薩爾河上架起一座新橋,迫使商路改變,控制了過橋稅。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新的集鎮。在奧格斯堡舉行的帝國會議上,主教和亨利在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面前為該市進行爭論。裁決承認亨利的占領,但每年必須付給主教賠償金,這樣就承認了慕尼黑的貿易權利。
1175年,慕尼黑正式獲得城市身份,建立了要塞。1180年,獅子亨利失勢受到審判,奧托一世成為巴伐利亞公爵,他將慕尼黑交給弗賴辛主教。奧托主教的繼承人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統治巴伐利亞直到1218年。1240年,慕尼黑市被交給巴伐利亞公爵奧托二世。1255年,巴伐利亞公國分裂為兩部分,慕尼黑成為上巴伐利亞公國都城,從此開始了該市的建都史。
1328年,上巴伐利亞公爵路易四世加冕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他給予該市食鹽專營權,獲得穩定收入來源,這樣該市地位提高,勝過了弗賴辛。慕尼黑是從薩爾茨堡到奧格斯堡道路上主要的渡口。薩爾茨堡附近是食鹽產地,而當時奧格斯堡是遠比慕尼黑重要的城市。他在位期間,以慕尼黑為帝都,擴建城垣,奠定了老城的規模。
1327年,城市的大部分被一場火災燒毀,隨后得到重建,幾年后擴建了新的要塞。奧卡姆的威廉等一批哲學家支持路易四世與教皇對抗,在他的皇宮受到了保護。由于市民舉行了幾次反抗公爵的起義,從1395年起在要塞附近新建了一座城堡。1397年發生了一場行會起義,1403年被鎮壓下去。
1429年,慕尼黑的一部分再次被大火燒毀。市民考慮到面臨胡斯派的威脅,擴建了要塞。15世紀后期慕尼黑經歷了哥特式的復興 - 擴建了老市政廳,在20年內建成了新的主教座堂- 慕尼黑圣母教堂(始建于1468年),主教座堂的2座綠色穹頂的磚砌鐘樓成為該市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