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攀枝花保安營機場建成于2003年底,位于市區東南部,現已開通了至成都等地的航班,其中至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航班辦理聯程轉運手續,可至全國大部分省會城市。
攀枝花火車站是攀枝花市對外交流的重要口岸和門戶。攀枝花位于成昆線上,可直達成都、重慶、昆明、北京等地。
攀枝花的公路交通主要依靠省道進行,僅有一條國道——G108由攀枝花仁和區南部穿過,在攀枝花市的公路交通中影響不大,涉及范圍也很小。
攀枝花當地交通
出租車
攀枝花市區,出租車起步價白天5元/2公里,超出后每公里1.8元。單程超過15公里,按行駛里程車公里租價的30%計算加收。夜間(23:00-次日凌晨6:00)每公里2.4元。
米易縣白天起步價2元/1.5公里,超出后每公里1.4元。單程超過8公里,按行駛里程車公里租價的30%計算加收。
攀枝花市是一座因礦產資源而設立的新興城市,相比較一些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來說,攀枝花的飲食可謂捉襟見肘,因為這里的美味大餐多來自于全國各地。
爬沙蟲,產于安寧河畔,俗稱“安寧土人參”,學名中華大嶺蛾。爬沙蟲生于干熱河谷,借卵石罅隙溫水之地產卵孵化,其長約6—9厘米,色墨綠,多腳,扁平嘴。含高蛋白、多種氨基酸及多種藥用成份。十冬臘月為捕捉旺季,每逢晨霧更是良機。爬沙蟲性溫味甘,補氣補腎,尤具滋補強壯、仰虛縮尿固本之功,堪稱藥膳佳品?;蛘ɑ蛘簦晕睹乐r。
雞棕,是攀西地區山野鮮菌中最受青睞者。攀枝花也多產雞棕菌。每年仲、孟之夏,本地區頭幾場雨一下來,山里的雞棕便源源不斷地出現在市里的各個農貿市場上。雞棕卷粉,以米卷粉為主料,鮮雞棕菌及云腿輔之,配以姜、蒜、椒、鹽等多種調味品。此食做工精細,味道鮮美,卷粉粑糯,湯汁香味可口,頗具攀西地方風味。
每到秋末冬初,正是美餐江魚的時候。雅江魚為細鱗魚,屬魚綱鯉形目鯉科裂腹亞科,本地常見的有齊口裂腹魚等四種,又以細鱗裂腹魚為最多,與名聞遐邇的雅安沙鍋雅魚同屬一類而又微有差別。攀枝花地區的雅江魚生活在江水中下層,以巖生藻類為食,性喜冷水,難于人工飼養。本地區江河縱橫,岸陡壁峭,水流湍急,水溫偏冷,又尤以雅礱江為甚,是此魚棲息繁衍的理想之地。入冬,攀枝花境內雅礱江的江水逐漸清澈,藻類生長茂盛,故此時的江魚最肥,每尾均在一公斤左右。雅江魚頭小身大,肉質細嫩,富含磷、鈣、鐵等微量元素,營養十分豐富。
攀枝花市購物都集中在商業街“炳草崗”,炳草崗是攀枝花市的經濟,文化,商業中心。哪里可以購買到攀枝花的所以特產。
攀枝花市海拔1400米以下屬南亞熱帶氣候,年均溫19.5-21℃,發展中晚熟和晚熟芒果,成熟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由于本區冬春氣溫高,熱量充足,有利于花期傳粉座果;而果實發育又與降雨期同步,病蟲害少,果實著色好。
果中珍品,被譽為"水晶珠玉",是果中珍品。攀西大田石榴產自攀枝花市仁和區大田鎮,其青皮軟籽石榴果形端正,色澤絢麗,果大皮薄,籽粒似珍珠紅玉,晶瑩剔透,味甜,爽口。果汁富含多種氨基酸、磷、鋅、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C、維生素B、粗蛋白等營養成分。有美容、保健、強體之功效。且耐貯藏,運輸方便。1993年在北京榮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金江錦檢果呈橢圓,形似鵝蛋,因而本地人亦稱其為“鵝蛋柑”。錦橙四處皆產,但唯有攀枝花鏡橙除有皮薄、質優、汁多、果肉細嫩化渣且具芳香等特色外,還有其獨特的微酸風味,這使它名揚四方。金江錦橙曾經盛產柑桔的重慶市商品檢驗局作專門鑒定,結論是攀枝花錦但確為橙類佳品。一位深諳果類品嘗的人士,評價金江錦橙:桔要甜、授宜酸、所謂酸,是指甜中微酸,品之有味,嚼之無痕,隱略子唇齒之間,方可回味無窮,而唯有金江錦橙才獨具這一品嘗佳境。
攀枝花,一個既有壯麗山河奇景,又有亞熱帶旖旎風光;既有現代人創造的偉業,又有遺存古樸風貌的理想的旅游勝地。
最佳旅游時間
攀枝花市以宜人的氣候成為冬季避寒的勝地。當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千里冰封時,“太陽城”攀枝花卻是艷陽高照、到處姹紫嫣紅的景象。其冬季94%以上的時間都是碧空無云,月平均氣溫在攝氏13—20攝氏度之間,比成都、重慶、昆明等臨近城市高出7—13攝氏度,是冬季度假旅游的好去處。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龍潭溶洞——二灘國家森林公園;D2.攀鋼——蘇鐵林——長江國際漂流基地。
注意事項
1、攀枝花的氣候是南亞熱帶為基帶的"島狀"立體氣候,陽光充足,同時紫外線較強,所以到此旅游要多帶些薄衣物,外出時要帶上傘具和防曬等用品,還要多準備飲用水。
2、這里氣候溫暖,森林密布,所以旅游者每到一地都應特別注意防火并要愛護文物古跡和景區的花草樹木,做好生態環保,不跋涉危險地區,并尊重當地民族風俗習慣。
3、旅行藥品:抗病毒藥;呼吸系統常用藥;防暈車、暈船藥;防過敏藥;防暑藥;傷科藥等。
4、應急物品:太陽傘、遮陽帽、防曬用品。
攀枝花是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市,位于中國西南川滇交界部,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屬浸蝕、剝蝕中山丘陵、山原峽谷地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山脈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
風土人情
氣候環境
攀枝花市屬南亞熱帶—北溫帶的多種氣候類型,被稱為“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具有夏季長,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晝夜溫差大,氣侯干燥,降雨量集中,日照長(全年2300小時一2700小時),太陽輻射強(578千焦,平方厘米~628千焦,平方厘米),蒸發量大,小氣候復雜多樣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9.7℃一20.5℃,是四川省年平均氣溫總熱量最高的地區。一般最熱月出現在5月,最冷月出現在12月或1月。一般6月上旬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為旱季,無霜期達300天以上。
藝術
【移民文化】
作為中國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攀枝花市的本地人主要集中在仁和區、鹽邊縣以及米易縣。早在三國時期,當時的蜀國丞相諸葛亮在揮師南下七擒孟獲之后,望見攀枝花地區懸崖峭壁,草木不生,曾仰天嘆曰:“此地糧草無補,屯兵險矣!”于是便急忙從此撤兵而返。當時攀枝花市開始建設的時候,本地人只有7戶,這個城市多達80%以上的居民都是當時攀枝花三線的建設者及其子孫后代們,第二代人基本上是在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回來,或者是被包分配后來到其父母所在的單位。攀枝花這座有著幾百萬人口的城市里,無論在這里講任何一種方言,攀枝花人都不能因此而判斷出來是當地人還是外來人。而作為一個現代的移民城市,來到攀枝花的外鄉人的思想觀念以及文化素質對這里的發展方向起到了深遠的引領或是主導作用。
【漁村文化】
漁門鎮坐落在四川省攀枝花“百里生態走廊”上,同時又作為“格薩拉”陽光生態旅游圈內的一個重要的驛站,有著十分豐富的旅游資源,并有著集歷史文化與現代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特色。這里不但可以觀賞到新石器時代氐羌人的石棺墓葬群,又流傳著“五牛困塘”、“垂釣金龜”以及“犀牛望月”等民間傳說。自從二灘庫區形成以后,其鎮境內25平方千米廣闊的水域面積中,秀麗的島嶼和湖泊都成為度假與休閑的完美之地。漁門鎮作為一個以養魚為業的鄉鎮,在古時候就是一個魚村,如今已經成為一顆正在發出璀璨光芒的明珠。在這里,不但可以看到純樸的笑容與真實的民族風情,更能欣賞到秀美的風光,體會到當地的漁民們遠離城市喧囂的日子,過著與事無爭的悠閑生活。
【藝術文化】
迤沙拉村位于四川與云南的交界之處,地處金沙江的西岸,是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所屬一個彝族村寨。全村基本上都是彝族人,是一個遠近聞名且十分少見的大型村寨,因此被譽為“天下彝家第一寨”,而且其在2005年11月還被正式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里所散發出的人文與社會科學氣息,更是令包括人類學、社會學以及民族學等領域的廣大學者所關注。迤沙拉的俚濮彝人在舊時就有演奏“談經古樂”的傳統,相傳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迤沙拉村最初建立的明朝洪武年間,在歷經晚明、清代與民國各代社會變革以后,到20世紀7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已經很難聽到了。后來在80年代以后,經過幾位曾經參與過“談經古樂”的老人以及當年絲竹樂隊成員的口傳心授,這種“談經古樂”的演奏活動才得以恢復。
【傳統戲劇】
川劇作為一種地方戲,一直以來就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歷史久遠,傳承至今仍保留了不少優秀精彩的傳統劇目,以及豐富飽滿的樂曲與技藝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川劇就被冠與“蜀戲冠天下”的美名。川劇的劇目繁多,早就有“唐三千,宋八百,數不完的三列國”得說法。其中耳熟能詳的名戲有《白蛇傳》、《彩樓記》、《玉簪記》、《柳蔭記》等。川劇中展現的絕技豐富多彩,如變臉、托舉、開慧眼、藏刀、噴火等,很多傳統的技藝至今都令人嘆為觀止。
歷史文化
考古發現證明,攀枝花是人類活動較早的地區;除鄰近地區已發現的“元謀人”、“蝴蝶人”遺跡外,近年來,在攀枝花市內發現了距今約1.8萬年~1.2萬年前的回龍洞寺古人類遺址。攀枝花地區的行政建制在歷史上曾多次變動。
攀西裂谷一帶地方是人類最早活動的一個區域,也是原始人群南北遷徙、東西交往的走廊。這里的人類活動,最早見于文字的有:《山海經·海內經》關于黃帝長子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礱江下游及其與金沙江匯合后的一段河道),并生帝顓頊的神話;《尚書·周書·牧誓》關于居住在這一帶地方的髳、微、濮人參加武王伐紂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