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瓊中小黃牛,又稱為“鹿肉”、“野黃牛”。常年放養于牧草豐富茂盛的原始森林,以吃樹葉為生,每隔一段時間再喂以鹽巴。完全野放的飼養方式使得小黃牛肉質更加結實、纖維細嫩、水分低、柔軟爽脆。吃時也不需要太多調料和加工,肉味自然鮮美,多吃不膩。
“五腳豬”,亦名香豬,是五指山地區未經改良的小種豬。這種豬特點是腳短體小重量輕,嘴尖且長,平時用嘴拱土覓食,嘴不離土,黎家人就認為它的嘴也是一只腳,故稱“五腳豬”。其皮厚油少,肉質結實,鮮嫩爽口,味道芳香,多吃不膩。不管是白切、燒烤或火鍋都味道具佳,風味獨特。
黎苗螞蟻雞是海南五指山地區的黎苗群眾放養的本地小種雞,因此雞形體小,本地人形容小得象螞蟻,故稱螞蟻雞。黎苗人將雞放養在五指山上,雞會自己尋覓螞蟻、野蟲、野菜等作為食物。此雞骨硬肉軟,肉感類似鳥肉,香而甜,而且營養十分豐富。
三沙特產
有“閩南糊,雞卷,三沙果仔,油炸薄餅卷,三沙海蠣煎,三沙鍋邊糊,三沙牛肉丸”等。
最佳旅游時間
11月至翌年4月。5-10月是雨季,出行注意攜帶雨具。
建議旅游天數 1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海口——三沙
風土人情
氣候環境
三沙市氣候特點是地處熱帶無酷暑。南沙群島在赤道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在副赤道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1-4月為干旱季,全年最熱月份是5月,南沙群島平均氣溫在28.8度左右,年平均溫度相差無幾。三沙市年降水量為1800毫米以上,南沙群島則達2800多毫米。
歷史文化
早在1911年和1930年代中國已經將南海四沙先后置于廣東和海南省管轄,“西南中沙工作委員會、西南中沙辦事處”。1959年即由中央政府批準成立。1969年3月,該辦事處改稱為“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革命委員會”。
1973年9月,當時的南越政府宣布將南沙群島的南威、太平等十多個島嶼劃入其版圖,并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和警告,派兵占領西沙永樂群島。
1974年1月,解放軍南海艦隊對西沙群島的南越軍隊進行反擊作戰,擊沉1艘及擊傷4艘南越軍艦,并奪回西沙的珊瑚、甘泉、金銀三島。這就是著名的“西沙之戰”。
1981年10月委員會又恢復為“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縣級)”。海南建省后,該辦事處劃歸海南省管轄。2007年11月,辦事處被正式建制為三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