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去吐魯番旅游,既可以航空從烏魯木齊中轉到達,也可以搭乘火車再乘汽車到達。而吐魯番市內交通則有幾條市內公交線路,也有很有特色的毛驢的士。從吐魯番市到周圍各景點有公路和班車,能比較方便地往返。
吐魯番機場位于吐魯番市西北郊,距吐魯番市區約10公里,處于市區與大河沿鎮及七泉湖鎮之間,距烏魯木齊市180公里左右。但一般沒有直達到吐魯番機場的航線。烏魯木齊機場距吐魯番市約230千米,高速公路車程兩個多小時即可到達吐魯番市區。
吐魯番火車站位于大河沿鎮,距離吐魯番市區約50千米。蘭新線、南疆線各次列車均在吐魯番站停靠,乘火車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大約需要2個半小時,游客可乘中巴車或出租車往返于吐魯番市區與火車站之間,中巴車單程票價5元/人。
312國道蘭新公路和314國道南疆公路在這里相交,吐魯番境內各鄉也均通公路,各旅游點開辟有旅游專線車。游客可在吐魯番客運站和大河沿客運站乘坐發往烏魯木齊、喀什、和田、奇臺、鄯善、托克遜、庫爾勒、輪臺、庫車、阿克蘇、沙井子、三叉井、巴楚、阿圖什、阿拉爾、莎車、葉城、澤普等地的班車。
吐魯番當地交通
出租車
吐魯番有出租車,若不出城均為5元。出城的費用需與司機事先談妥。
公交
吐魯番市內主要有8條公交線路,票價統一為1元。其中經過蘇公塔的公交車有1、6、102路公交車;經過葡萄溝的公交車為5路公交車;經過坎兒井民俗園的公交車有1、101、102路公交車。
租車
包車的話,一天的費用大致在300-400元之間。
吐魯番美食很豐富,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維吾爾風味小吃和伊斯蘭清真食品都薈萃于此。川菜、粵菜等佳肴隨處可見。
原料:面粉、肥羊肉丁等;特點:帕爾木丁色澤金黃悅目、皮酥肉嫩油多,吃時包子皮猶如溶化在嫩肉油香中一般;吃法:可單獨食用,亦可與抓飯一起食用,被稱為抓飯包子,是維吾爾族人的上等飯食。
原料:鮮葡萄;木賽來斯雖含有微量的酒精,但卻不是葡萄酒,它呈淡咖啡色、味道酸甜、氣味芳香、營養豐富,是備受維吾爾群眾喜歡的一種飲料。
維吾爾語稱“波勞”。抓飯的花樣很多,人們除了用羊肉做抓飯外,還用牛、馬、雞、鵝、雪雞、野雞等肉來做抓飯。除此而外,還用葡萄干、杏干、桃皮子等干果做抓飯,稱這為甜抓飯或素抓飯。無論哪種抓飯都要放胡蘿卜、洋蔥。
與抓飯相同,同用手抓著吃。如果抓飯尚可用筷子或小勺的話,手抓肉卻必須用手抓,否則你將無法食用。
到吐魯番旅游,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吐魯番的葡萄。尤以無核白葡萄最為名貴。此外,吐魯番的掛毯、花帽、帕拉孜等特產都頗具民族特色,可適當挑選一些留作紀念。
吐魯番的光熱資源豐富,積溫高,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糖份的制造和積累,所以吐魯番的瓜果特別香甜可口。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葡萄和哈密瓜。
吐魯番的掛毯不僅國內馳名,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它毯面光澤平滑,毯板結實柔和亮麗,更具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地方色彩的掛毯圖案,在國際掛毯業中獨樹一幟,被譽為獨具一格的“東方式”掛毯。
吐魯番因地墊低洼、降水少、氣溫高,其所種無核白絕無病蟲害。其制造葡萄干的方法也不同于別國,一不利用陽光曝曬,二不利用人工加溫,而在放入晾房中自然風干。既保存了葡萄干中的葉綠素,又使其色彩呈純正綠銀,為世界葡萄干之佳品。
帕拉孜是維吾爾族傳統工藝品,用彩色羊毛紡織編織而成。圖案多為各種幾何形的組合體,其編織方法與地毯大體相同。有多種用途,可作地毯、床毯,裝飾品,也可作為馬、駱駝等乘騎工具的披毯。
維吾爾族男女老少都喜歡戴花帽,維語叫“多帕”。它是維吾爾族人日常生活必需品。新疆不同地區的花帽,形制、花紋、色彩不盡相同。吐魯番的花帽的特點是花大底空小,顏色火紅鮮艷,老年人尤其喜歡戴這種艷麗奪目的花帽,這在其他地區是十分罕見的。
購物天堂
商業購物中心
魯番百貨大樓位于市區繁華地段——高昌路與老城路十字路口,這里交通便利,商場、文化、飲食、娛樂等場所林立,是吐魯番著名的商業購物中心。
吐魯番像一個寶盆,裝滿了甜蜜的葡萄和美景。
最佳旅游時間 8月~11月,氣候宜人
建議旅游天數 3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交河故城——蘇公塔——火焰山;D2.葡萄溝;D3.吐魯番——坎兒井。
注意事項
【風俗禁忌】
吐魯番的少數民族同胞多信仰伊斯蘭教,不吃豬肉、豬油和一切用豬肉、豬油做的食品。不吃未經念經宰殺的牲,不吃病死的牲畜和家禽,不吃任何動物的血和貓、狗、驢、騾等動物的肉。
【必備物品】
吐魯番地區平均氣溫較內地低,晝夜溫差大。因此,旅游者仍需帶外套或羊毛衫等生活物品。夏季最高溫度可達40度以上,紫外線照射強烈,所以您應帶足有效的防曬用品。同時應配備防暑、清熱的藥物或沖劑如十滴水、夏桑菊沖劑等。
風土人情
環境氣候
吐魯番屬獨特的暖溫帶大陸性干旱荒漠氣候。因地處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環抱,增熱迅速、散熱慢,形成了日照長、氣溫高、晝夜溫差大、降水少、風力強五大特點,素有"火州"、"風庫"之稱。全年平均氣溫為14℃,夏季平均氣溫在30℃左右,全年氣溫高于35℃的炎熱天氣,平均為99天;高于40℃的酷熱天氣,平均為28天。
四季氣候變化的特點是:春季短暫,平均為61天,開春早,升溫快;夏季漫長,平均152天,高溫酷熱;秋季更短,平均57天,降溫急促;冬季較短,平均95天,風小雪稀,天氣晴好,寒冷期短。一年中,以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熱。
歷史文化
“吐魯番”之稱,最早見于明人陳誠所著《西域番國志》一書。吐魯番,維吾爾語意為富庶豐饒的地方。據《西域同文志》:系回語“蓄水”之意。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通名大辭典》釋為維吾爾語,意為“都會”。曾炳煌所撰《吐魯番廳鄉土志》釋:“吐魯番”系“吐蕃”的諧音。
古稱“姑師”(《史記·大宛傳》),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西漢時期是東師前王庭地。《漢書·西域傳》稱:車師前國王治交河。西漢元帝元年(公元前48 年)設置戊已二校尉屯田。東漢和帝三年(公元前91年)戊已校尉駐地由交河城遷駐高昌。晉置高昌郡,北魏屬“蠕蠕”(亦稱“芮芮”或“茹茹”),稱高昌國。唐設安西都護府治,稱西州。唐末沒入吐蕃。宋號稱輝和爾,即畏吾兒。元設畏吾爾都護。元末明初分設柳城(今鄯善縣的魯克沁)、火州、吐魯番三部,皆設萬戶府“達魯花赤”(即長官)。清朝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設吐魯番領隊大臣,始筑廣安城(今老城)。光緒12年(1886年)置吐魯番直隸廳,隸屬迪化府,轄今吐魯番、鄯善、托克遜三縣范圍,治所在吐魯番。民國2年(1913年)直隸廳改為吐魯番縣。1984年12月撤縣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