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萬寧市交通比較發達交通便利。東線高速公路和海榆東線公路斜貫全境,是萬寧市陸上交通運輸的命脈。全市境內國道2條共160公里,市(縣)道14條共179公里,鄉道239條共861公里,行政村通達率達100%。地方公路通達各鄉鎮和旅游區。
三亞火車站到萬寧站,全程44分鐘,二等軟座 34,一等軟座 41。三亞火車站地址:三亞市田獨鎮下抱坡村
三亞汽車站發往萬寧的客車,發車時間7:15—17:30,30分鐘一班,票價20-25元,全程125公里,50分鐘左右。
萬寧當地交通
三腳貓
“三腳貓”就是客貨兩用的三輪摩托車,它主要來往與各個村鎮之間,票價按路程的長短計算,大約在0.5-3元之間;
風采車
“風采車”也叫“蹦蹦車”,一般在萬寧城區之內營運,票價大約在1-3元,稍遠的也就十幾元左右;
摩的
“摩的”就是常見的兩輪摩托車,它跑的路途稍微遠一些,票價一般在2-4元間,路途遙遠時可以和司機議價;
中巴
萬寧當地也有許多私人營運的中巴車,乘坐方便,招手就停,票價隨路程的長短不同。
東山羊產于萬寧東山嶺,毛色烏黑,肉肥湯濃、鮮而不膻。其美味據傳是因羊食東山嶺特產鷓鴣茶等稀有草木所致,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東山羊的食法多欄,各具特色,蘸以獨特的佐料,皆是難得的美味。有詩道“徒彼東山嶺,調羹獨愛羊。天橋攀不上,巖洞步難揚。法座留仙。
萬寧和樂蟹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螃蟹營養豐富,它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甲殼素、鐵、鋁、磷等成分。它是秋令美食。螃蟹味美肉鮮,特別是蟹黃更是獨具風味。它可生烹,可酒浸 ,可糟收,可鹽腌。最常見的吃河蟹方法是:洗凈螃蟹,置鍋中,加清水、料酒、生姜同煮熟,取出,蘸用醋、細鹽、醬油、香油、生姜絲配成的調味汁吃。它既是名菜,藥用也不可忽略。
萬寧燕窩之所以名貴,一則是它有良好的滋補作用??燕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無機鹽及其他營養物質,中醫認為,燕窩有“潤燥澤枯,生津益血,補肺養陰”的功效,對病后虛弱大有補益。二則是取之不易??萬寧燕窩大多筑在陡峭的巖洞里,有些巖洞深入水中,要采集燕窩必須從水中潛入巖洞里,再攀援巖洞去尋找掏取,實為不易。
菠蘿為海南特產這一,在海南萬寧產地較之有名。它鳳監禁科鳳梨屬多年生常綠植物鳳梨的果實,又名鳳梨、黃梨、草菠蘿、番菠蘿、露兜子。
檳榔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在萬寧、陵水、三亞一帶,吃檳榔已成了重要的習俗。檳榔切片以后沾上佐料細咀慢嚼,吐完綠水,又生丹津,吃后臉紅耳赤,正如蘇東坡即興寫的:兩頰紅潮曾嫵媚,誰知儂是醉棕榔”的詩句。逢年過節以及求婚、定親和辦喜事,檳榔更是不可缺少。
最佳旅游時間 11月至翌年4月。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興隆亞洲風景園;D2.日月灣。
注意事項
1、海南島紫外線輻射很強烈,游客要帶好墨鏡、高指數的防曬霜和遮陽傘;要注意選擇一些透氣的衣服穿,多喝水及適量含鹽的汽水;如果出現中暑癥狀,應及時脫離悶熱環境,到涼快的地方休息,服用一些十滴水之類的藥物。
2、買東西包括很便宜的水果,都要還價,可還到五到六折,并要求小販用攤位底下一個比較準的秤過磅。
3、到了下榻處,進客房后首先要清點好房內設施及晾衣架、毛巾及煙灰缸等物,避免退房時因為東西不全而被索賠。
4、不要讓陌生人進房,聽到敲門聲后通過“貓眼”看清來訪者的面目。
5、在海南不要稱女孩子為“小姐”,尤其是在娛樂場所,“小姐”在當地專指“三陪小姐”,游客應稱服務員和營業員為“小妹”,如果是年長的婦女也可以叫“阿姨”。
6、導游帶至水晶、珍珠、玳瑁等土特產購物市場中心,最好堅持不買,萬一檔不住誘惑,也要狠狠地“殺價”至一到兩成。
風土人情
氣候條件
萬寧市屬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特征表現為:一是氣候溫和、溫差小、積溫高。年平均氣溫24℃,最冷月平均氣溫18.7℃,最熱月平均28.5℃;全年無霜凍,氣候宜人;二是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400毫米左右;三是日照長,年日照時數平均在1800小時以上。
歷史文化
萬寧市位于海南省的東南偏東部,它東瀕南海,西與瓊中縣交界,東南與陵水縣毗鄰,北與瓊海市接壤。萬寧,在漢代屬珠 崖郡紫貝縣地。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以平昌縣拆置“萬安縣”,隸屬瓊州;龍朔二年(662年)增設萬安州;天寶元年( 742年)改州為郡;至德二年(757年)改萬安為“萬全郡”。迨至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始設“萬寧縣”。紹興十三年(1143年)復置萬安軍。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稱萬州。直到民國三年(1914年)復改為萬寧縣,縣名沿用至今。萬寧縣城萬城鎮,處于萬寧縣域的東部,已有136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海南有數的幾座著名古城之一。自唐代貞觀五年(631年),萬寧設縣,到清代宣統三年(1911年),1280年悠悠歲月中,古萬城歷經反反復復的郡、州、縣、軍等行政區劃的改制更迭,直至民國三年(1914年), 最后一次撤州并縣,才穩定至今。在唐代,縣城原地在今日萬寧縣大茂鎮舊州村一帶,距今萬城鎮東北面約9公里處。到了宋朝,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需要,才從 舊州遷徙來今日的萬城。
1974年,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當時的 萬寧縣委,又將原坐落在舊城區正街南端的縣機關,搬遷到萬寧縣武裝部東北的開闊地上。接著對整個城區重新進行了全面規劃:東起東山嶺頭,西至長安鎮的嘉流芳田,寬約7公里;北起大茂鎮的坡頂,南至萬城小學南端,長約5公里,形成一座總面積達30多平方公里的新城。擴建后的萬城鎮, 由原來的五條狹窄舊街道,增加到目前的12條街道。其中路面寬闊的主要街道就增加了7條。到今天,萬城鎮比1974年前的規模擴大了8倍左右。今日 的萬城鎮,一條條寬闊大街縱橫交錯,車水馬龍,一排排豪華高樓整齊聳立,鱗次櫛比;街道兩旁,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的廣告牌、招貼畫爭奇斗艷;一字兒排列在主車道兩側的街心花池,不時給路人送來陣陣沁人心脾的幽香;人行道上,郁郁蔥蔥的綠化帶濃蔭如蓋,讓行人深切感受到一陣陣愜意的涼爽。萬城,這座 繁華、具有現代文明色彩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古城,今天已是寶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