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五指山的交通還算方便,客車、公交車都有,此外當地的摩的很多,雖然方便,但是安全系數很低。
【三亞出發】
從三亞市到五指山市目前只有普通客車,票價13元。每天7:00-15:30,每隔20分鐘一班,行駛2個小時左右。分別在三亞市汽車總站乘車和五指山通什汽車站(海榆北路50號)乘車。
【海口出發】
從海口出發約4個小時,票價50元,在五指山腳下的水滿鄉下車,水滿鄉距五指山約3公里,可以與摩托車約好出門時間或提早出門徒步至五指山山腳。
【五指山市出發】
從五指山市到五指山腳下(水滿鄉)的班車最早的一班是早上9:30,在汽車總站坐車,車費10元。兩地之間的距離約40公里,但車開得比較慢,一般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到水滿鄉(為保證有充足的時間登山,一定要趕上這班車,或者提前一天到水滿鄉住下,第二天登山)。然后再轉坐當地的“摩的”到五指山腳下(如果人多的話,也可以叫中巴車直接送到山腳下),車費約5元。另外,每天12:40、16:00還有兩班車開往水滿鄉。
三亞往東路的高速公路走,約80公里處,可看到“五指山市”的路標,下高速,順著路標行駛即可,從亞龍灣到五指山2小時左右。
五指山當地交通
出租車
五指山市區有少量出租車,起步價三元,到市區景點大概5元都可到達。注意事項:帶好隨身物品,過路過橋費自己承擔。
公交
五指山市區有部分公交,一般在市區行駛。市區也已開通到五指山的公交,每隔一小時發車。市區距五指山約20公里。
水滿茶是五指山野茶,長年生于云霧之中,得天地之精華,醇郁甘甜,且有防感冒,止腹瀉,健胃醒神之效。
山蘭酒是黎族采用所居山區一種旱糯稻 ---山蘭稻釀制而得名。并采用了當地山中特有的植物,運用傳統自然發酵的辦法制成。可以說山蘭酒是真正的綠色酒類。
竹筒飯又名香竹飯,用新鮮竹筒裝著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飯食,米飯被竹膜所包,香軟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飯之芬芳。
椰絲糯米粑是海南常見的風味小吃,主料是用糯米粉做皮,填以新鮮椰肉絲、芝麻、碾碎的炒花生、白糖等配成的餡,以椰子樹葉包成5厘米左右大小的圓粑,蒸熟趁熱吃。此粑糍而不膩,清甜可口。風味獨具特色。
斗笠、背簍、鐮刀,一個都不能少,這里雖再找不到猴哥的身影,卻可以感受黎族的淳樸民風。
最佳旅游時間
每年的11月至翌年4月。此時是海南旅游的黃金時間,熱帶原始叢林這時更是層層疊疊,逶迤不盡,非常適合登山探險。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五指山——五指山熱帶雨林;D2.海南民族博物館——五指山熱帶雨林;
注意事項
⑴ 行前預先規劃旅游路線,充分了解交通路況,進入山區應注意塌方落石與路肩塌陷。
⑵ 登山前特別要注意服裝和鞋子,盡量要輕裝上山,少帶雜物,以減輕負荷;鞋子要選用球鞋、布鞋和旅游鞋等平底鞋,勿穿高跟鞋,以免造成登山不便和有礙安全;借助拐杖要注意選擇長短、輕重合適與結實。
⑶ 行前應注意氣象預報,適時增減衣服。遇雨時在山上不可用雨傘而要用雨披,這是為避雷電,并防止山上風大連人帶傘給兜跑。
⑷ 要做到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照相時要特別注意安全,要選擇能保障安全的地點和角度,尤其更要注意巖石有無風化。
⑸ 注意自身旅游安全,勿擅自到未開放的旅游山區和危險山區游玩;盡量避免在無人管理的山地游玩;不在無救生人員管理的深潭、溪流水域游泳及戲水。
⑹ 要注意林區防火,觀光沿途不能吸煙。愛護自然環境,不破壞景觀資源;維護風景區環境整潔,不任意丟棄垃圾。
風土人情
藝術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省的中南部腹地,是海南省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因海南島的第一高山五指山的主峰在其境內而得名,也使它成為了海南省內海拔最高的山城。五指山市群山環抱,森林密布,猶如一塊翡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使其境內各種自然資源豐富,有著天然動植物園的稱號,海南的很多江河也是從此地發源,山,林,河,城等各種景色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風光瑰麗,山水交相輝映,美不勝收,且五指山市氣候四季如春,冬暖夏涼,是一座綠色生態城市,也是優秀的旅游城市。五指山市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海南島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是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居民以黎族和苗族為主,民風質樸淳厚,民族文化濃郁。
節日
【三月三】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當地黎族聚居區,這是是當地黎族人民隆重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載歌載舞,一派熱鬧場景,到處是一片歡樂的景象。黎族人民舉行隆重集會,會預祝"山蘭"(山地早稻)、狩獵豐收等等,活動豐富多彩,值得屆時參加。
歷史文化
1949年3月瓊崖區黨委根據黨中央關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批示頃白沙縣毛棧鄉(今五指山市毛陽鎮)成立了“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管轄白沙、保亭、樂東3個縣,陳克文任主任,王國興(黎族)任副主任。
1951年1月,海南軍政委員會決定進行新區域劃分,同時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年4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的規定,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籌備委員會,選舉王國興等35人為籌委人委員,通過了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工作草案。同年6月25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樂東縣抱由鎮舉行,會議討論通過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條例》,選舉王國興等21人為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成員,王國興(黎族)當選為主席,7月1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自治區成立初期,直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東方5個縣。
1953年7月自治區首府從抱由鎮遷到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1954年1月將原屬海南行政區的崖縣、陵水兩縣劃歸自治區管轄,范圍擴大到7個縣。1955年10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通什鎮召開,會議根據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
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宣布將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并將自治區人民政府改為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會議選舉王國興(黎族)為州長,林岳川(黎族)為副州長。1958年11月,根據中共廣東省委的決定,撤銷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人民委員會遷到海口與海南行政公署合署辦公。1961年1月,經中共廣東省委批準,恢復自治州原辦事機構,并于1962年3月遷回到通什鎮辦公(今五指山市)。1961年新成立的昌江縣劃歸自治州管轄,這一時期,自治州下轄8個縣。1966年下半年,自治州開展“文化大革命”。1984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崖縣撤縣成立三亞市(縣級),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通什市成立(縣級),至此,自治州共管轄7縣2市,繼續享受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優惠待遇。1987年12月,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決定,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同時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