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西藏一個神圣到極致的地方,所以去西藏旅游你一樣可以乘坐飛機、火車或者汽車踏上西藏這塊心靈勝地。
青藏鐵路已于2006年7月全線通車。從北京、成都、重慶、西寧、蘭州、上海、廣州出發都可到達拉薩。青藏鐵路基本與青藏公路基本相伴而行,沿途經過眾多的旅游景點及站點。拉薩火車站位于拉薩市西南的堆龍德慶縣柳梧鄉境內,海拔3600多米,距離布達拉宮近20公里,從市區可乘坐86、91路公交車前往。打車需要40元左右。
西藏以拉薩為中心,有比較完備的公路運輸網絡。主要的公路有:
【青藏公路】從青海省省會西寧市,經茶卡、都蘭、格爾木到拉薩,全長1214公里,全線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中包括海拔4837米的唐古拉山口。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柏油公路,全年暢通,是我國四條進藏公路中唯一有客運班車營運的線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路程最短、路況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
【新藏公路】從新疆葉城到拉薩的新藏公路全長2841公里,大部分公路處于無人區內,無加油站,當地的司機都要多備幾桶油,而且交通和通訊也十分不便。路途所需時間至少在半個月以上。
【川藏公路】川藏公路始于四川成都,經雅安、康定,在新都橋分為南北兩線,南北兩線間有昌都到邦達的公路(169公里)相連。川藏公路是入藏風景最好的路線,但 川藏公路路況差,再加上泥石流、塌方頻繁,危險性大,沿這條線路進藏者,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初次進藏者不要走這條線。
【滇藏公路】從云南省下關市出發,經香格里拉,北至西藏芒康縣,全長800公里。
【中尼公路】從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出發,經樟木友誼橋,進入中國西藏自治區的聶拉木縣,過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市,到達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全長2415公里。
西藏主要的機場有:
【拉薩貢嘎機場】它與成都、重慶、西安、北京、上海、廣州、昌都、加德滿都之間都有直接航班。機場位于拉薩東南的60多公里的貢嘎縣境內。機場有民航班車到拉薩市內,全程約須50分鐘,費用為35-40元每人,終點是市中心娘熱路的民航售票處。另外,在貢嘎機場的出口有很多出租車停在那里攬客。包車去拉薩,一部車的費用大約在100左右,可以坐4個人(不包括司機)。
【林芝米林高原機場】位于林芝地區米林縣,機場有大巴直達八一鎮,票價16元。該機場目前的航線只有一條,即成都-林芝航線(國內只有3架飛機和6名飛行員能夠飛此航線),每周五往返執行一班,航班號為CA4431/2。去程為成都雙流機場7點50分起飛,9點20分到達;返程為林芝機場10點05分起飛,11點35分抵達。航線單程公布票價為1380元。
【昌都邦達機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航機場,海拔4334米,機場距昌都縣城130公里,目前只開通至拉薩、成都的航線。成都至昌都和成都經昌都至拉薩的往返航班機型均為空中客車A319。從昌都縣城可乘坐出租車到達,費用約250-300元,建議拼車前往。
近年來,“騎車去西藏”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尤其是最為艱險的川藏線。騎行川藏線,全程大約需要1個月時間。每年7-8月暑假期間,都有許多大學生買輛自行車就上路,挑戰這條匯集了所有妖嬈、圣潔、艱難與危險的318國道,因為這必然會是一件值得驕傲并銘記終身的事情。
西藏當地交通
客車
乘坐當地的長途班車,價格相對比較便宜。西藏區內長途班車的價錢基本上是0.4元/公里。
租車
租車的費用雖然比較貴,但是機動方便,時間也有保障。租車最好4~5人結伴,更經濟劃算。
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為主。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習慣,若到一些牧民或農區家中,你會看到掛到屋內或帳篷內的風干的牛羊肉,你若去這些人家作客,主人會拿出風干的牛羊肉叫你品嘗,這種風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嘗得到。
在西藏隨時隨地可以見到酥油。在拉薩的八角街,牧民拿著一塊塊、一包包的酥油,擺在地上,拿在手上,到處兜售;不論城鄉,每個糧油店里,一定斷不了酥油的供應;走進每個家庭,柜子里擺的東西可以缺這少那,但不會沒有酥油。總之,酥油是每個藏族人時刻不可缺少的食品。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牧民煉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離器還沒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區,人們提煉酥油仍然是用土辦法。
糌粑是藏族的一種重要食品,制作很簡單,將青稞(屬大麥類,有白色和紫黑色兩種) 曬干炒熟,磨成細面,這便成了待食的糌粑了。糌粑的食用很簡單,俗稱斪ヴ佤螖。食用時,將糌粑放入碗中,再放少許的酥油茶,用大母指扣住碗沿,其余四指不停地轉動,待酥油與糌粑拌勻便捏成小團而食。
干酪有兩種:一種是用酪漿燒煮,晾干后結成絲狀或粒狀。有甜酪干、青酪干、白酪干、酸酪干等;還有一種是乳汁提取酥油后剩下的物質,經燒煮,水分蒸發后凝結成塊,然后將它壓成餅狀或切成條塊狀晾干食用。
藏面是是典型的藏式早餐,這是一種傳統的西藏小吃,用牦牛肉湯煮的,特別香,面條用青稞面做的,吃起來有點外軟里硬,配上幾勺辣椒醬,外加兩張肉餅。最后來一杯甜茶,滿足!
在拉薩的北京東路一些主要的街拐角和八廓街胡同里一些不起眼的小賣店都能看到這種以罐頭瓶為單位的酸奶賣。拌上白糖拿勺子舀著吃,夠算夠甜夠濃厚,才叫地道。價格3元/瓶。
去西藏可買的東西很多。教用品如小轉經筒、念珠等等;很多女性對藏族服飾、天珠飾品、紅松石、綠松石也愛不釋手;還有就是藏藥及補品,冬蟲夏草、藏紅花、松茸、雪蓮花等等。
冬蟲夏草是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的復合體,產于西藏那曲、昌都等地。為補養藥。
西藏地毯主要是仿古毯,藏毯與波斯地毯、土爾其地毯并稱為世界三大名毯。西藏地毯織法獨特,色澤鮮艷、和諧,毯面柔軟、細膩,洗滌不褪色、不掉毛,經久耐用,加之濃厚民族色彩的圖案花紋,使其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堪稱工藝精湛,美觀大方。西藏地毯以江孜地毯最負盛名。
藏香的香類繁多,是藏族人朝佛、驅邪、舉行宗教活動時的必備品。藏香不僅令衣物飄香,而且還有防蛀的功效。其中,“果樂聶阿香”是藏香中最為名貴的一種。
藏紅花是一味很名貴的藏藥,深受廣大女性朋友喜愛,可用于女士的美容保健,對于老年人的預防保健也有很大功效。藏紅花還有其它藥用效果,比如抗腫瘤、對肝膽、腎臟的保健治療作用。由于藏紅花藥源緊缺,價格昂貴,一些不法藥商常常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市場上偽品甚多。
美麗的藏飾天生擁有那片土地賦予的神奇魔力。天然石頭、珊瑚、動物骨頭、白銀是制作藏飾的主要原料,就是這些平實的材料,粗糙的外表卻有精致的內涵。細小的花紋、鏤刻、鑲嵌,都巧妙地形式藏飾的設計風格,并散發出濃烈的古樸味道。所有藏飾均是手工完成,好多藏飾是喇嘛在廟里打造出來的,每一件都是與眾不同。但現在純手工的藏飾已經很少見了,很多都是義烏產的仿制品,產自尼泊爾的質量會比較可靠。
西藏,世界屋脊、雪域天堂,高到極致、美到極致、神圣到極致。
最佳旅游時間
每年7月至9月是西藏戶外旅游的最佳時間。但每年10至2月間前往拉薩旅游也是不錯的選擇,那時游客較少,因高原日照時間長,白天并不是很冷,夜間較冷,早晚溫差大。
建議旅游天數 7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大昭寺——布達拉宮——藥王山;D2.羅布林卡——西藏博物館;D3.哲蚌寺——色拉寺 ——扎基寺——怕幫卡;D4.納木措——羊八井;D5.扎什倫布寺——班禪新宮;D6.珠穆郎瑪峰——絨布寺;D7絨布寺——拉薩。
注意事項
1、建議旅客準備大小兩個的小型藥盒,大的放在背囊里,小的隨身帶。基本的藥物包括:必理痛,阿司匹林,感冒靈,傷風,牛黃解毒片,止咳水,喉炎丸,維他命C丸,白花油,紗布,胃藥,眼藥水及消炎藥,治感冒頭疼的(推薦:加合百服寧),腸胃藥;西洋參含片和金施而康對你的身體很有幫助。
2、高原強烈的陽光和紫外線會傷害你的眼睛,尤其在喜馬拉雅山區,墨鏡和太陽帽是必備的。
3、防曬霜、潤膚露和潤唇膏也是必須的,高原的空氣是干燥的,陽光是強烈的,以至于在貢嘎機場大家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游客帶著灼傷的面頰和鼻子離開拉薩。
4、關于隱形眼鏡:西藏塵土特別大,加上衛生條件欠佳,其實不宜帶隱形眼鏡,要戴的話,不妨考慮使用用完即棄型的鏡片。拉薩也有出售進口隱形眼鏡,價格和內地差不多。
5、西藏牧區的狗往往非常兇悍,會對人,尤其是陌生人瘋狂地追咬,不要招惹它們,因為西藏很多鄉村的醫療部門只具備最簡單的醫療條件,通常沒有狂犬疫苗。
【高原反應注意事項】
1.去高原旅行都會面臨有高原病癥狀的風險,一般1200至1800米就會有輕度高原癥狀發生,而嚴重癥狀的發生都不低于2700至3000米。
2.自己過去的身體狀況是否能夠接受環境的挑戰,這也許需要請教自己的醫生說明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重要的器官功能不全;避免出發前的感冒、發燒之類呼吸道常見病;保存充沛的體力。
3.飛抵拉薩的旅游者中據統計有1%的人會罹患高原病,因此乘坐飛機進藏的必須隨身攜帶一些藥品。
4.預防方面包括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藥,如西洋參、紅景天等,西藥目前認為比較好的是心痛定,但是有個別人會產生頭痛等副作用,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5.在高原上,解決一些常見癥狀可以使用:芬必得治頭痛,維生素 B6治惡心、嘔吐,如果仍感覺不適就應該上醫院治療。
西藏自治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聞名。她地域遼闊,地貌壯觀、資源豐富。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
風土人情
氣候環境
西藏高原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獨特的高原氣候。除呈現西北嚴寒干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總趨向外,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和明顯的垂直氣候帶。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諺語,即反映了這些特點。
與中國大部分地區相比,西藏的空氣稀薄,日照充足,氣溫較低,降水較少。大部分地區的最暖月均溫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氣溫都比同緯度東部平原低15-20℃。
民族
西藏是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其他還有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等。未識別民族有夏爾巴人和僜人,其人數較少,只有2000余人。
藏族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早在秦漢以前,藏族先民就已經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兩岸生活了。藏族居民的生產主要以牧業為主。藏族人一般以青稞豌豆等炒熟磨成的糌粑(炒面)為主食,喝酥油茶和奶茶,節慶喜宴中喝青稞酒。他們愛吃酥油(黃油)、奶酪等奶制品和牛羊肉,但不食奇蹄類獸肉。藏族群眾普遍信仰藏傳佛教。藏傳佛教信徒家家供有佛龕,胸前掛金屬佛盒,手搖轉經筒,進入寺廟朝拜。尤其是藏歷新年、雪頓節、望果節等盛大的傳統節日,各大寺廟的朝拜者絡繹不絕。藏族盛行天葬和水葬,但是出于對死者的尊重,藏族人不喜歡外人參觀其過程。
門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的東南部,大多數聚居在錯那縣以南的門隅地區,其余居住在墨脫、林芝等地。有人口5萬余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擅長編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琬。“門巴”,意為“住在門隅的人”,原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新中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為門巴族。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沒有文字,他們多通曉藏語,通用藏文,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在一些地方也信仰原始巫教。門巴族人穿紅色氆氌長袍,頭戴褐色小帽或黑色氈帽。男女均嗜好喝酒和吸鼻煙。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瑜地區,以米林、墨脫、察隅、隆子、朗縣等地最為集中。珞巴族自稱“博嗄爾”、“朗那普巴”,“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珞巴族內部部落眾多,主要有“博嘎爾”、“寧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新中國成立后,根據實際情況和本民族在意愿正式定名為珞巴族。珞巴族有自己的語言,珞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多使用藏文。珞巴族主要從事農業,擅長竹編。男子一般穿羊毛及腹坎肩,戴圓形盔帽;女子穿圓領窄袖短衫和略過膝部的筒裙,小腿扎裹腿。
夏爾巴人主要居住在中尼邊境樟木口岸的主新鄉和定結縣的陳塘鄉。夏爾巴人聚居地靠近喜馬拉雅山區,海拔近5000米,長期的高山生活塑造了夏爾巴人與生俱來的登山天賦,有“喜馬拉雅山上的挑夫”之稱。 除農業活動和牧牛外,夏爾巴人也做羊毛加工。夏爾巴人與居住在尼泊爾境內的舍爾巴人在語言文化、衣著服飾、生活習俗方面比較相近,來往也很密切。夏爾巴人能歌善舞,歌唱曲調悠揚婉轉,其舞蹈與尼泊爾、巴基斯坦有些民間舞蹈很相似。男子一般穿白色鑲黑邊的短袖外套;女子穿色彩艷麗的長袖衫和花筒裙,外罩一件手工制作的羊毛坎肩。
歷史文化
按照目前考古學上的證據,在距今14000年和8000年之間的中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開始在西藏居住。1978年,考古學家在昌都發現了屬于新石器時代的骸骨和陶器,在進行研究以后,認定這些物件距今大約有7000年之久。
在公元6世紀以前,整個西藏高原都分布著很多說藏語的小國家和部族。這些部落后來合并為12個小邦,其中以位于山南地區雅隆河谷的吐蕃最為強大,不但統一了諸邦,而且后來還建立了吐蕃王朝。821年及次年,吐蕃和唐朝雙方分別在長安、邏娑(即拉薩) 5會盟,達成“唐蕃甥舅和盟”。由于這次會盟是發生在唐長慶元年和二年,中國的史書稱之為“長慶會盟”。 877年,吐蕃王朝覆滅,西藏進入分裂割據的時代。
13世紀元朝統一藏族地區后,扶植薩迦派建立地方政權,同時元朝在青藏高原設立了一系列的軍政機構。元朝在河州設立吐蕃宣慰司,作為管理整個藏族地區的行政機構。
明朝對藏族地區基本上承襲元朝舊制,先后設置烏思藏、朵甘兩個 “衛指揮使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分別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區的軍政事務。
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監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與四川、云南、青海的區界,就是于此時派員正式勘定的。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倫制度;1750年,再次調整管理西藏的行政體制,廢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廈”),規定了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務的體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駐藏大臣的職權、達賴與班禪及其他大活佛轉世、邊界軍事防務、對外交涉、財政稅收、貨幣鑄造與管理,以及寺院的供養和管理等,頒 布了著名的《欽定藏內善后章程》,共二十九條。此后一百余年,二十九條章程確定的基本原則一直是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的規范。
民國時期,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實行對西藏地方的治理。1912年中央政府設蒙藏事務局(1914年改稱蒙藏院),主管西藏地方事務 ,并任命了中央駐藏辦事長官。南京國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1929年設立蒙藏委員會,主管藏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地區行政事宜。1940年,國民政府在拉薩設立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作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常設機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據西藏的歷史和現實情況,決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針。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問題達成協議,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西藏得到和平解放。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