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信陽盛產南灣魚,信陽烤魚自然成為信陽的著名小吃。這道美食既保留了烤魚特有的炭火香味和魚肉的外焦里嫩,又避免了烤魚常有的腥味和作料不容易入味的通病,而且把燒烤與火鍋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武漢熱干面傳入信陽之后,經改造,工藝、配料和武漢熱干面已有很大的差異,獨特的味道成為信陽早餐主要食品。
炎炎夏日,消暑解渴的石涼粉成為街頭的不二小吃。這種涼,沁人心脾,透入心底。一勺石涼粉吃下去,會覺得從口到心都是舒坦的,暑熱立馬就可以消去大半兒。老少皆宜,而且價廉物美。
地鍋饃用柴火烤制,外焦里筋,口感極佳,尤其是再配上農家自制的豆瓣醬,咸香!底是焦黃的,吃起來甜甜的。找一家農家小院,一眼看到菜地里綠油油的菜苗,吃著地鍋饃,真是城市中亨受不到的愜意。
這是一道最能體現信陽傳統文化的菜。選擇不吃飼料的土豬肉,五花肉部分用火煽炒出油,油冷卻后裝入瓦罐中,密封埋入地下,最少三個月,最多可埋一年以上,時間越久味道越香,吃的時候把油化開,和萵筍,千張等一起微火燉煮即可嘗用。
這座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譽的城市,自古以來人杰地靈、英雄輩出。
最佳旅游時間
春夏最佳,氣候宜人,是個避暑的旅游之地。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雞公山——南灣湖;D2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湯泉池。
風土人情
氣候環境
信陽位于亞熱帶的北部邊緣(秦嶺-淮河)上,屬北亞熱帶,為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屬典型的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與溫帶季風氣候交匯,自然景觀山清水秀。信陽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1-15.3℃,無霜期長,平均220-2 30天;降雨豐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氣濕潤,相對濕度年均77%。信陽四季分明,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溫高濕氣候明顯,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現,秋季涼爽,天氣多晴,降水頓減,冬季氣候干冷,降水量少,冬季在四季中歷時長(130天左右),但寒冷期短,日平均氣溫低于0℃的日數年平均30天左右。
歷史文化
信陽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華眾多姓氏均源于此。早在八千多年前,境內淮河兩岸就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保存著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20多處。信陽大地哺育了眾多歷史名人:一代名相孫叔敖、開漳圣王陳元光、治閩功臣王審知、大史學家司馬光、中原碩儒馬祖常、文壇領袖何景明、植物學家吳其浚等都誕生在信陽。
同時,信陽還是孔子周游列國的終點。子路問津處、司馬光砸缸,亡羊補牢的故事也發生在信陽。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播出的《東方紅》樂曲就是從信陽長臺關出土的戰國編鐘演奏的。信陽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在革命戰爭年代,這里培育出了紅一軍、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是全國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和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這里還是劉鄧大軍挺進中原的主戰場,至今還保存有鄂豫皖分局舊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