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到達揚州的交通方式主要有飛機、火車和汽車。新建的揚泰機場已開通了全國幾個城市的航線。直達揚州或者停靠揚州的火車有很多,火車方式也非常方便。揚州有三個汽車客運站,省內或鄰省的汽車開往揚州的班次也很多。
坐飛機去揚州到達的是揚泰機場,距離揚州市區約30公里,目前已開通飛往廣州、昆明、臺灣、哈爾濱、深圳、成都等多地的航班,其他地區航班也將陸續開通。
揚泰機場的機場巴士專線起點為市區友好會館,到達機場公交樞紐站,具體路線是途經北門外街、梅嶺西路、友誼路、揚溧高速(槐泗出口)、啟揚高速、機場路至終點站揚州泰州機場公交樞紐站。全程40公里,時長約45分鐘,中途不停靠任何站點,票價為25元左右,出發時間為8點、10點、11點。回程則中途停靠動物之窗、友誼廣場兩個站點。
揚州火車站位于揚州市邗江區,公交22、26路可達。揚州目前有到北京、南昌、西安、成都的直達列車,每天還有18條途徑揚州的火車。從南京到揚州的列車班次較多,每天有8條線路在運營,時間約1小時20分鐘。
【揚州汽車西站】位于江陽中路邗江路口,有多部公交車始發,到市中心可乘66路、12路、33路,到文昌閣約30分鐘;到汽車東站可乘12路、19路,到火車站可乘22路。
【揚州汽車東站】經重修已正式啟用,主要擔任長途公交、運輸任務,有12路、19路、25路、26路、44路、101路、205路、210路、212路等多條公交線路。
【揚州汽車北站】經重修已正式啟用,主要運營經揚子江北路以北的省際、市際、縣際班線,有5路、7路、13路、25路、31路、40路、50路、107路、216路等多條公交。
揚州瓜州渡口與鎮江之間有汽渡往返。揚州市里可乘16路汽車去渡口,汽渡24小時不間斷,白天間隔10多分鐘一班,晚上間隔較長。票價為3元。
揚州當地交通
公交
揚州多為無人售票車,票價1-2元不等。市中心的文昌閣是公交線路最密集的地帶,基本上可通達全市各處。此外,揚州特設旅游專線公交61路,途徑揚州市內主要景點。
揚州公交車末班車很早,大多在18:30左右就收車了,選擇公交出行的朋友要把握好時間。但是也有晚班車,最晚到22點,只是間隔時間長,路線和白天相比也有變化,乘坐之前務必看好站牌。
出租車
起步價3公里7元,超過3公里每公里單價1.6元,5公里以上是2.4元每公里;夜間(11時到6時)起步價為3公里8元,單價不變。每車次加收1元燃油附加費。揚州城市面積不大,在市區內打的一般在10元之內都可到達。
三輪車
揚州分為東區和西區兩大片,東區以老街建筑為主,羊腸小道只允許公交車通過,特別是國慶路一帶。所幸有勤勤懇懇地三輪車師傅,起價4元,每公里1元。因為沒法計算公里數所以都是大家看著來的。所以要提前和師傅商量好價錢再坐車。
淮揚菜自古與川、魯、粵菜并稱為四大菜系,注重本味、講究火工、擅長燉燜,口味清淡鮮美、甜咸適中。所以揚州可稱得上吃貨們的天堂了。
美食推薦 三丁包子 揚州炒飯 蟹粉獅子頭 扒燒整豬頭 拆燴鰱魚頭
三丁包子是揚州的名點,以面粉發酵和餡心精細取勝。發酵所用面粉“潔白如雪”,軟而帶韌,食不粘牙。所謂 “三丁”,即以雞丁、肉丁、筍丁制成,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筍丁根據季節選用鮮筍。
揚州炒飯,相傳源自隋朝越國公楊素愛吃的碎金飯,即蛋炒飯,是具有淮陽風味最著名的主食。揚州炒飯品種豐富,有“金裹銀”、“什錦蛋炒飯”及“青菜炒飯”等。什錦蛋炒飯,是最典型的品種,常用的配料有雞蛋、海參、火腿、青豆、香菇、筍、蔥花等等。
蟹粉獅子頭是久負盛名的揚州地區傳統名菜。據傳,此菜始于隋朝。獅子頭有多種烹調方法,即可紅燒,亦可清蒸。因清燉嫩而肥鮮,比紅燒出名。如“蟹粉獅子頭”,成菜后蟹粉鮮香,入口而化,深受人們歡迎。
揚州的扒燒整豬頭源于北方農家的做法。這端上桌的豬頭實際上叫豬臉更合適些,畢竟所有的骨頭都已在烹調過程中剝離了。這道菜要預訂的原因就在于它做起來特別復雜,沒有半天功夫根本無法上桌。本菜肉質爛熟,肥而不膩,香氣撲鼻,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
揚州有諺:“鰱子吃頭,青魚吃尾,鴨子吃大腿。”揚州大花鰱,膠汁多,肉肥茸,無土腥氣。此菜將5公斤以上的大花鰱頭拆骨后與豆腐同入鍋,再輔雞肫、雞腿肉、火腿等,加水后文武火兼燉約3小時即可。此菜魚頭無骨,口感肥嫩,湯白汁稠,營養價值極高。
美食聚集地
廣陵街
廣陵區是揚州市的中心城區,許多老牌餐飲名店都集中在這個區域,而且集中在國慶路,文昌中路、廣陵路這一帶,比如富春茶社、冶春茶社、福滿樓大酒店、菜根香飯店、共和春餃面店等。
地址: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廣陵路
交通:乘坐1路、2路、8路、26路公交車均可到達
四望亭路美食街
離瘦西湖不遠,是一條集住宿、美食、娛樂休閑的傳統名街。西式自助、傳統中國餐等各色餐廳都有,是揚州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非常推崇的一條美食街。
地址:揚州市廣陵區四望亭路
公交:乘坐1路、11路、20路、39路公交車均可到達
揚州剪紙、揚州漆器和揚州玉器是非常受廣大游客青睞的購物紀念品。
揚州剪紙的源遠流長。隋煬帝三下揚州,廣筑離宮別館,恣意游樂。每到冬天,園苑中花樹凋零,池水結冰,煬帝游興不減,令宮女們仿照民間剪紙,用彩錦剪為花葉,點綴枝條,掛于樹上,同時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塊,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艷麗景色,以賞心悅目。唐代,揚州已有剪紙迎春的風俗。立春之日,民間剪紙為花,又剪為春蝶、春錢、春勝,“或懸于佳人之首,或綴于花下”,相觀以為樂。
揚州漆器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已有相當的工藝水平。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明清時代達到全盛時期。清代后期,揚州漆器出口外貿已較興盛,遠銷歐美等國,年銷量2萬多件,“歲入三萬兩”。
揚州是我國玉器重要產地之一。古籍《書經·禹貢》中便有“揚州貢瑤琨”的記述。早在漢代,揚州琢玉技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至唐代已聞名全國。明、清兩代,名匠輩出。現藏在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內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圖》就是清代乾隆年間揚州玉雅藝人的傳世珍品。
購物天堂
文昌商業中心
揚州最繁華的商業街在文昌路,汶河路和文昌路交匯于文昌閣,周圍很熱鬧。金鷹國際、百盛商業大廈、大潤發超市都坐落在這條街上。
地址:揚州市文昌中路與汶河北路交會處汶河路廣場
交通:乘坐17路、23路、27路、29路、30路、32路、33路、37路、4路、5路、6路、62路公交車文昌閣站下車即可到達。
千年的歷史停留在這安逸而寧靜的城市,柳條飄飄于水面,輕舟泛泛于湖面,漾起心中溫暖又清新的感覺。
最佳旅游時間
3-4月最佳。所謂“煙花三月下揚州”,此時的揚州煙雨朦朦,稀有的瓊花正當盛開,花香撲鼻,是旅游的黃金季節。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冶春園——瘦西湖——大明寺——何園;D2.個園——文昌閣——茱萸灣。
注意事項
1、10點以后早茶基本就結束了,國營茶社中午1點以后也不怎么營業了,所以要吃揚州著名的早茶得趕早。當然午飯、晚飯也有點菜可吃,但一些名點可能就沒了。
2、從上海乘坐火車的朋友要注意了,從上海到揚州乘火車需費時很久,可考慮在鎮江轉乘汽車。
3、揚州的特色服務業“三把刀”(廚刀、修腳刀、理發刀)很有名。來到揚州。“陸琴腳藝”和“蘇揚足部護理”是揚州的兩個著名品牌,開了很多連鎖店,傳業者均為全國女勞模,修腳的手藝十分精湛。
風土人情
氣候環境
揚州市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主要特點是: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的變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居多。夏季多為從海洋吹來的濕熱的東南到東風,以東南風居多。春季多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冬季偏長,4個多月;夏季次之,約3個月;春秋季較短,各為2個多月。揚州處于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風環影響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自然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4.8℃。
藝術
【傳統建筑】
揚州園林自古就聞名遠播,《揚州畫舫錄》中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之句,因此早在乾隆嘉慶年間,甲天下的是揚州園林,并不是蘇州園林。在當時,由于揚州的鹽商富甲天下,使他們有大量的財富來建造園林,非常奢華,僅揚州城內私家園林最盛時就達200多處。但是經過鹽制改革、鴉片戰爭、天平天國戰爭后,大量的揚州園林或荒廢,或焚毀,或拆賣,便開始由盛轉衰。揚州園林不但具有皇家園林得金碧輝煌與高大壯麗,且具有大量江南園林中的建筑小品,風格自成一派。揚州園林中目前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是坐落在揚州古城北隅的“個園”,現在是揚州著名的旅游景點。
【傳統戲曲】
揚州清曲作為中國江蘇歷史悠久并具有影響力的曲藝之一,其早在清代康、乾年間就曾鼎盛一時,并流傳于全國的很多地區。揚州清曲大部分音樂是由本地小調發展而來,且其音樂具有民間性和地域特性,曲詞題材的選擇極其廣泛,曲目非常豐富。演唱者分為“闊口”以及“窄口”,都是“以字行腔”,注重腔韻和發聲。每個曲目的演唱由一人到數人參加,現今仍保持著傳統的坐唱形式,除演唱者本人以外,其他人均操一件樂器,同時還有人員不等的小型樂隊伴奏,樂器以絲竹管弦和打擊樂為主。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飲食文化】
淮揚菜肴聞名海內外,與魯菜、川菜、粵菜被并稱為中國的“四大菜系”。淮揚菜既揚州本地菜,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淮揚菜非常講究刀工,刀功向以精細著名,尤以瓜雕享譽四方。揚州菜的菜品形態精致,滋味醇和,并在烹飪上善用火候,講究火功。非常有名的菜品有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干絲、三套鴨、水晶肴肉、松鼠厥魚、梁溪脆鱔等。揚州滿漢全席是在康乾滿漢席的基礎上推出的,堪稱中華第一滿漢全席,其具有南北兼容的飲食文化底蘊。淮揚菜的發展經歷了悠久的歷史,具有深厚的飲食文化,因此很早以前就確立了中華第一大風味菜系的地位。
【傳統工藝】
雕版印刷的印刷形式最早出現在中國。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館的公元868年的《金剛經》,但是早在大約2000年以前雕版印刷就很可能已經出現了。在印刷史上,雕版印刷被稱作為“活化石”,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在揚州,并成為中國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這種工藝也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將原稿反轉過來攤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并固定好。最后在刻好的木板上刷上墨,在印刷機中加壓形成原稿的復制品。
【傳統藝術】
揚州作為中國剪紙流傳最早的地區之一,早在唐宋時代就有“剪紙報春”的傳統。揚州人會在立春之日制作剪紙,剪成春蝶、春線、春勝等樣式,“或懸于佳人之首,或綴于花下”,十分美觀。此外也會剪制紙錢、紙馬等,專門作為祭奠之用。發展到清朝時期,隨著揚州商業的興盛,剪紙藝人的數量大增,嘉、道年間的著名剪紙藝人以包鈞為代表,其技藝超群,有“神剪”的美譽。揚州剪紙的線條清秀流暢,構圖精巧雅致,形象夸張簡潔,技法變中求新,形成了現在所特有的藝術魅力,是中國南方民間剪紙藝術的代表之一。
歷史文化
揚州擁有2500多年歷史,始于春秋時期,當時稱之為廣陵。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稱為邗城。公元590年,稱該城為揚州,這也是后來中國整個東南部的統稱。
隋煬帝時期(公元604-617),這里是中國南方的首府,在京杭大運河建成之后,這里被稱為江東,直到這個朝代沒落。唐朝時期,這里成為了經濟、文化中心以及對外貿易交換地。在這里居住了很多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但是他們在公元760年的安史之亂中被屠殺。五代十國時期,這里作為吳國的都城被稱為廣陵。
在1282-1287年馬可波羅曾到過這里,當時是蒙古成吉思汗統治時期。盡管根據馬可波羅的回憶記載,當時他曾任揚州的地方官,但是更為可能的是他曾任過此地的商鹽官員。根據考古發現的建于1342年的Katarina Vilioni(意大利商人家屬)的陵墓記載,在14世紀時,這里卻是活躍著一個意大利商業團體。
直到19世紀,揚州成為了食鹽、大米以及絲綢的貿易交換中心(該行業由官方調控)。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建城,其長達九千米的城墻一直沿用至今。1868年,揚州教案,成為清朝末期中英關系的轉折點,幾乎成為了戰爭的導火索。整個事件是由于當地的鄉紳反對當地外國傳教士引起的。暴亂發生時,有八千至一萬人包圍了大英內地會,并且搶奪財物、放火燒屋,追打傳教士戴德生及其他傳道士。雖無生命威脅,但有多名傳道士在逃離過程中受傷。英國駐上海領事麥華陀得知揚州發生教案,隨即率領70多艘皇家軍艦備戰,怒火中燒般地排列在南京段的長江之上,向當局施加壓力,最終,總督曾國藩發表公告道歉并答應賠償受傷的傳教士的損失。
從太平天國時期(公元1853年)至新中國成立(1949年),由于戰爭和鐵道運輸所導致京杭大運河的沒落,揚州也開始衰落,不幸的是,最初連接揚州的鐵路計劃并不認為是很重要的,結果卻導致中國當時的經濟中心迅速衰落為一個普通城市。隨著大運河的部分航段恢復運營,揚州又再一次成為了重要的貿易中心。這里也有一些出口工業,尤其是棉花和紡織品。2004年第一次開通了揚州至南京段的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