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漳州沒有機場,但是漳州距離廈門較近,約70公里左右,可以坐飛機到廈門再轉汽車,比較方便。距離漳州最近的是廈門高崎機場。
漳州火車東站是當前漳州的唯一鐵路客運站。漳州火車東站,位于距離漳州市區10公里的郭坑鎮,距離市區約10公里。
漳州地區的公路交通比較發達,有漳龍高速公路和福廈高速公路(延伸段),此外,319國道和324國道也經過漳州地區。漳州長途汽車站位于漳州市新華南路,有發往福州、廣州、莆田、泉州、饒平、汕頭、深圳、石獅、廈門等地的班車。發往廈門:70公里,06:30-19:00,每二十分鐘1班,19:15、19:30、20:00、21:00各一班。
漳州公路交通比較發達,有漳龍高速公路和福廈高速公路(延伸段)經過。此外,319國道和324國道也經過漳州地區。
漳州當地交通
公交
漳州共有23條公交線路,其中三條夜班線運營時間為18:35-21:40,其余車輛幾乎在18點左右就是末班了,出游的話要注意時間安排。
漳州的鹵面,據說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而且久負盛名,用肉絲、筍絲、蛋絲、香菇、魷魚、蝦干、黃花菜等做配料制成鹵料。進餐時,在面條上放些韭菜、豆芽、澆上鹵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魚絲、香菜等佐料。味道豐富,建議趁熱享用。
鹵味主要有鹵豬頭肉、鹵豬舌頭、鹵鴨、鹵雞,都做得香噴噴的,吃起來很入味。
海味包括對蝦、紅蟹、鰻魚、海蟶等等,清蒸是最佳的烹調方法,這樣可以保持原味,鮮嫩爽口,十分美味。其中最推薦蠔仔煎,是漳州人非常喜歡的海味。道地的海蠣煎要用未在水中浸泡的“珠蠔”做原料,入雞蛋、肉絲、淀粉、蒜白等做配料,兩面煎透,放入醬料和香菜一起食用,鮮香無比。
漳州特產沙茶粉制成,香辣可口。
漳州八寶印泥是中外書畫家酷愛的珍品。它是用珍珠、瑪瑙、珊瑚等八種珍貴材料精制而成,八寶印泥相傳為福建漳州首創,與水仙花、片仔癀并稱漳州三寶。好東西當然要進獻皇帝的,八寶印泥在清朝就是貢品了。文人雅士自然也近水樓臺先得月,于是便口口相傳開來。八寶印泥與一般印泥相比,有如下特點:色澤鮮艷、純正,印跡清晰,不糊印章,不洇油,不怕日曬,不怕火烤,久放不干,永保原色。
片仔癀以一片即可退癀(消炎化痛)而得名。它原是明朝太醫的秘方,后太醫出家,到薌城附近的璞山寺當和尚,這秘方也因得以傳到薌城,成為該寺的“傳家之寶 “。后來主持和尚還俗,在漳州開設“馨苑茶莊”,兼生產“僧帽牌”片仔癀。1956年納入漳州制藥廠,商標也改為“荔枝牌”。片仔癀是用麝香、牛黃、蛇 膽、田七等名貴中藥精制而成的。對急性、慢性肝炎,刀、槍、骨折和燒、燙等多種創傷,膿腫、無名腫毒及一切炎癥引起的疼痛、發熱等,有顯著療效。
漳浦剪紙以構圖豐滿勻稱、對稱平衡、線條連貫簡練、連接自然、細膩雅致著稱,在表現手法上,以 陽剪為主、陰剪為輔,陽剪和陰剪互為補充,密切配合,使整個畫面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富有層次感。在色彩上以單色為主,在對比色中求協調,具有強烈的工藝 裝飾效果。
水仙牌風油精系漳州香料廠主要產品之一。風油精主要由薄荷腦、桉葉油、丁香粉、樟腦、香油精等組成,是夏季居家旅游必備藥品。具有提神醒腦、驅蚊止癢用途。
在東山島上看海,在土樓里看建筑,看完瀑布去漂流,登完山后品歷史。
最佳旅游時間
春秋最佳。初夏也不錯,冬季較溫暖,每年8月前后,是臺風多發季節,要多關注氣候情況。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塔下村——田螺坑土樓群;D2.云水謠古鎮——懷遠樓。
注意事項
1.住、最好住規模較大的酒店。游玩一天,保證休息很重要;大酒店的服務更規范。
2.吃、吃飯最好找那些具有當地特色的小店、老字號,只有那里才能品嘗到地道的當地風味。逛一逛當地的農貿市場,在那里不僅可以買到實惠東西,而且會加深你對當地風土人情、民情民貌的了解。
3.衣、衣服沒必要帶很多,但必須要齊全,各有特點——春夏秋冬的衣物都要有那么兩件,一來是為及時適應季節,二來是便于拍照。
4.行、建議適當多走國道。現在的國道已經建設得很不錯了,而且走國道會遇到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鄉鎮,那里的風土人情是久居大都市的人無法感受到的,路邊還有各種特色商品。
風土人情
氣候地理
漳州市是福建省東南部的地級市,全市總面積1.2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481萬。漳州地理位置優越,東瀕臺灣海峽與臺灣省隔海相望,東北與泉州和廈門接壤并一同被稱為“閩南金三角”,南部與廣東的汕頭、潮州毗鄰。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素有“海濱鄒魯”美譽的漳州也是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居地,其中臺灣人口中有1/3祖籍在漳州。
歷史文化
漳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早于一萬年前就有先民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屬閩地。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列入秦中央版圖。686年(唐垂拱二年)建州,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歷史。轄二區一市八縣,下設121個鄉、鎮、街道,247個社區、居委會,1667個村民委員會。漳州是著名的僑鄉和臺灣祖居地,旅居海外的華僑、港澳同胞有70萬人,臺胞三分之一明朝后期清朝時祖籍漳州,于明清之際東渡臺灣,因而漳州是僑、臺胞尋根謁祖的地方之一。
漳州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建州開始迄2012年已有1326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俗風情多姿,歷代名人輩出:明代《東西洋考》作者陸燮、清初“閩海才子”黃道周,近現代文化名人、大師許地山、楊騷、林語堂等飲譽海內外。有譽滿海內外,多次出國獻藝的布袋木偶戲、薌劇、潮劇。民間文藝豐富多彩,有錦歌、竹馬戲、大車鼓舞蹈和精致的剪紙藝術。有被譽為中國女排獲取世界冠軍的搖籃──漳州體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