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目前往返中山旅游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客車,火車只有新修的廣珠城際經過中山,如果乘火車去往中山一般會在廣州或者深圳轉車到中山。
中山市公路交通是最主要的陸路手段。目前已建成使用的中山市汽車總站、中山城南汽車客運站、中山坦洲汽車客運站。廣州各大客運站都有豪華大巴前往中山市,票價20元,車程約1小時。
中山市汽車總站是中山最主要的客運站,目前已開通省內至廣州、深圳、龍崗、澳門、東莞、樟木頭、韶關等15個縣市的班線,省外則可達四川、湖南、江西、湖南、重慶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山有兩個火車站,分別是中山站和中山北站。目前只有廣珠城際經過中山,都是從廣州南站往返珠海北站的動車。大約半小時(高峰期間隔縮短)。
中山港位于中山市東郊,客輪主要發往香港。每天7:30—20:00之間大約兩小時一班發往中港城碼頭,9:00有一班發往港澳碼頭。
中山當地交通
公交
中山市市內無人售票的公共汽車2元/人,有人售票的公共汽車3站內收1元/人,超過三站后,則每站加收0.5元。
石岐乳鴿是中山傳統優良地方品種,以體形大、胸肉厚、肌肉飽滿、肉質嫩滑爽口而飲譽省港澳。乳鴿作為中山的名菜,色、香、味俱全,紅燒、吊燒、生炸、鹵水等等不同風味,均令人齒頰留香,且本地酒家多以特價菜許客,實在是食家價廉物美的首選。
杏仁餅是中山食品的代表作,為“易味廬”餅家始創,以綠豆粉為主要原料、用無筋肥肉片作夾心餡料的餅食,咀嚼而帶杏仁清香,所以名之。杏仁餅經烘烤后,其色金黃帶綠,餅質細膩、酥化可口、甘香濃郁、冰肉爽而不膩。一個世紀以來,飲譽海內外,現以“咀香園”為正宗。
提起煎堆,很自然就想起“煎堆碌碌,金銀滿屋。”這句富含吉祥意義的話。而中山石岐煎堆在珠三角中名聲頗響,與九江煎堆、空心煎堆等品種齊名。以往,要到春節才能吃到的煎堆,現今在一些酒樓飯館已經將其當作飯后的小食。在以吃農家菜出名的“魚米之鄉”,為吸引顧客把煎堆做得如籃球般大,色澤金黃,而味道不變,令人稱奇。
禾蟲因為它經常出沒在鄉間禾田里,以禾根為食物,每年又恰逢廣東早晚兩造水稻孕穗揚花時破土而出,故得“禾蟲”之名。禾蟲雖然其貌不揚,卻富含了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維生素B等營養物質,且有補脾、暖胃、祛濕等滋補食療效果,烹飪后的禾蟲,風味獨特,清香鮮美,用禾蟲烹制而成的“煲仔焗蟲”、“生炒禾蟲”、“禾蟲煎蛋”,更是被譽為廣東經典特色名菜。
中山神灣鎮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山地肥沃,特別適宜菠蘿生長。神灣菠蘿,個頭小,但皮薄肉厚,更難得是芯細爽脆無渣,甜蜜清香而無酸味,果香濃郁,齒頰留香。用這種菠蘿制成的菠蘿包外層香脆甜美,而包身則是軟身,很是美味。
美食聚集地
孫文路步行街
中山的步行街實為孫文西路,總長不過529米,卻有上百年的歷史。中山的傳統食品還有杏仁餅、白蓮蓉月餅、瀨粉、荼薇酒、菊花肉、荼薇蛋卷、石岐乳鴿、三稔包、龍頭環豆豉等。在步行街上不妨一試。
交通:乘坐1路,2路,10路,11路,12路,25路,28路,29路, 035路,047路, 050路,201路,210路, k11路,欖運a,欖運a線。
三月紅荔枝是中山市歷史名牌產品,又是荔枝家族中的"迎春使者"。它的特點是:果殼色澤鮮紅,果體肥大,果肉厚而雪白多汁,味道似酸非酸,似甜非甜,別有風味,食之使人醒脾開胃,是嶺南有名佳果。
中山粉果,歷史悠久,其中以金吒為代表,它是以豬腮肉(肉質不膩)配以南乳、花椒、八角等調料。金吒的吃法可要講究:從尖端食起,到肉餡時,先吮一口油香,然后咬肉食。不然,冒失一口咬下去,那油沫便四濺。
小欖地區盛產菊花。充分利用菊花作食品便應運而生,其中最負盛名是菊花肉。菊花肉是選用豬的背部肥肉、切成透明狀薄片用糖腌制, 外面拌一層半鮮半干的糖漬菊花瓣而成。這種菊花肉看來雖肥,但吃起來爽脆不膩、清香可口,特別是菊瓣液香凝喉,芬芳撲鼻,是中山的傳統送禮佳品。
中山舊稱香山,這里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是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故鄉,同時也是著名的僑鄉,這里處處都是孫中山的印記。
最佳旅游時間
春季和秋季最佳。中山旅游以春季(3月至5月中旬)與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上旬)為宜。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孫文公園——孫中山故居——中山步行街;D2.中山詹園——孫中山紀念堂。
風土人情
地理環境
中山市地處低緯度區,全境均在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太陽輻射能量豐富。瀕臨南海,夏季風帶來大量水汽,成為降水的主要來源,年平均降水量為1791.3毫米。影響全市的災害性天氣有臺風、暴雨、低溫、霜凍、低溫陰雨、干旱和雷暴。
藝術
香山文化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代的同步發展過程中,為嶺南文化添彩增色。香山文化的演變與發展過程經歷了漢唐宋元萌芽期、明清積累期、近現代成熟期和當代發展期四個階段。特別是在近現代和當代改革開放兩階段最為繁榮。香山文化的精髓主要概括為崇文尚武、順應自然與重視商業這三個價值取向。香山文化雖然是以多元文化并存為其開放包容的表現,但是,香山文化在本質上并沒有因不斷地吸納外來異質文化而喪失自己的本土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特征。相反的,香山文化在海納百川的包容中堅守自己的文化傳統,不斷地實現了自身的提升。
歷史文化
這座城市是由孫中山先生更名為中山的,他被很多人稱作是“現代中國之父”。孫先生出生在翠亨村(現在是南蓢鎮的一部分),就在中山市的郊區。在更名之前,這里被稱為香山縣(香山),屬于粵海道。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山被日本皇軍占領,駐扎了8604部隊,也成為那美部隊,是一個秘密的軍事醫療機構,與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相聯系,用于研究生化戰爭,以及通過人體實驗進行其他的項目研究。其總部就設在中山醫科大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