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海口市內交通發展比較完善,公交每站間距都比較短,各個公交線路基本可以到達各個景點。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東南20公里處,是一座現代化的4E級民用機場,配備世界先進的二類助航燈光系統,通訊導航設備和其他服務設施也達國際先進水平,可滿足波音747-400等大型飛機全重起降要求。
海口有新港、海口秀英港兩個港口,每天開往大陸沿海及香港等地區客輪達40多艘。
海口當地交通
公交
一般首末時間6:30--22:00,海口市區公交車票價一般是1元,多數是無人售票。 “公汽冷巴”價格也是1元。
出租車
海口的出租車主要有馬自達、捷達、夏利等車型,起步價3公里10元,“夏利”、“捷達”、“馬自達”1.8元/公里,新款“捷達”車、“桑塔那”2元/公里。
摩的
海口市區已經禁止“摩的”帶人,不過晚上還能見到“摩的”穿行,一般起價3元,為了安全,建議不要乘坐。
海口菜的技法與粵菜差不多,但卻以椰味見長,比如椰奶雞、椰奶燕窩盅等。海南四大名菜,以及石山扣羊肉、曲口海鮮、四寶瓊山豆腐、齋菜煲這些在海口都能吃到。
通常肉鍋是放在店鋪最前面位置的,兩口大鍋一個煮著牛腩,一個燒著豬腳。火在鍋下溫溫吞吞地燒著,把一陣陣撩人的香氣潑灑在空中。店家阿姨或小妹總是端著一個很淺的扇口碗,用小勺從碩大的鍋內盛出飯,再走到呼呼嚕嚕滾著的肉鍋前。要豬腳飯的話,在淺口碗上裝好飯,弄一勺豬腳連湯帶肉地澆上去,就端到了你面前。
石山壅羊,產于海口市西南馬鞍嶺死火山地區,當地居民以“圈養”的方法飼養出優質山羊,毛色烏黑光亮,皮嫩而滑,肉質厚實,不膩不膻。最佳的壅羊是出生15~20天的羊羔或是圈養兩個月左右、重約15公斤的中羊。壅羊的使用方法有湯涮、白切、紅燜扣羊和藥燉,以羊肉火鍋最為有名。
海口最有名的粥莫過于鴿粥和蟹粥了。食材一定是鮮活的,也沒有其他過多的配料,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鴿粥的香和蟹粥的清甜。當粥帶著熱騰騰的氣息被端上桌后,再放些蔥和香菜末,灑些胡椒粉,或來點兒油條段兒,一碗下去余香裊裊,清甜鮮美彌散在唇齒之間,絕對令人印象深刻!
魚煲是海口的一大特色,主要集中在白坡里和大英村兩處。但是味道各有不同,前者以新鮮原味為主,后者先用油炸后再煲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清淡或香辣,價格實惠,一般中份魚煲價格在20元左右。
在海南的民間食品中,椰子飯是一種極為獨特的食品,是由海南優質糯米、天然椰肉和椰汁一同蒸熟而成,是海南傳統農家小吃。
美食聚集地
新埠島
在這里你可以在船上品嘗新鮮海產,或是購買剛剛打撈上來的海鮮,這個代加工的海鮮店加工成自己喜歡的口味~這里是海鮮大排檔的聚集地。
在海口不妨逛逛當地的土特產商店,在那兒買些興隆咖啡、胡椒粉、椰糖之類的東西帶回去,無論是自己吃還是送人都是很不錯的,尤其是海南的胡椒粉,非常香,很值得買。
海南是我國咖啡的主產地,好多國外品牌的咖啡原料都取自興隆咖啡。興隆咖啡保留了咖啡的原香原味,香濃滑口、風味獨特。
在海南購胡椒,有白胡椒、黑胡椒和野胡椒之分。野胡椒比人們種植的胡椒粒要小,呈淺褐色。一般人認為野胡椒純屬天然,其香味更為濃烈。
海口的黃燈籠辣椒醬很有名,喜歡吃辣的人不要錯過,有普通和特辣兩種,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一般普通的超市里都有賣。
在海口幾乎滿大街上都能看到用椰子殼做的工藝品,是留作紀念和饋贈的好禮品,價格也很便宜。根據大小一般10元左右就可以買到了。
購物天堂
海秀大道
海秀大道是海口最繁華的一條商業街,海口賓館附近地段,云集了許多旅游紀念品商店。其中,裝潢考究的一般都是珠寶店,主要售賣海南特產的南珠、水晶、玳瑁,買這些東西時要狠狠還價,最好有懂行的人陪同買,否則難免上當。
迷人的碧海藍天,旖旎的海底世界,茂密的熱帶叢林,傳奇的少數民族風情,奇特的火山地質遺跡,海口、休閑度假首選之地。
最佳旅游時間
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北方酷寒襲來的時候,海口卻是暖風和煦,這期間,海口風平浪靜,氣候宜人,并且這期間有海口著名的“椰子節”和“軍坡節”,適合旅行。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紅樹林——海口火山群——海口騎樓老街;D2.熱帶野生動植物園——假日海灘。
注意事項
1、背囊盡量選取透氣性好的。衣服要帶吸汗、透氣、易干的,且不要帶太多,晚上可以洗衣服,第二天一定干。如果是冬天,盡管天氣暖和,最好也帶件外套。
2、海南島紫外線輻射很強烈,要帶好墨鏡、高指數的防曬霜和遮陽傘,最好還準備些預防中暑、腸胃疾病的藥品和防蚊蟲叮咬的藥水等。
3、游泳用具泳衣、泳帽、水鏡一定別忘了帶。
海口市地處熱帶濱海,熱帶資源呈現多樣性,富于海濱自然特色風光景觀。
風土人情
氣候環境
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于熱帶海洋氣候,春季溫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多臺風暴雨,冬季冷氣流侵襲時有陣寒。全年日照時間長,輻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以上,太陽輻射量可達到11到12萬卡;年平均氣溫23.8℃,最高平均氣溫28℃左右,最低平均氣溫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發量1834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5%。常年以東北風和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4米/秒。
媽祖文化
海上航行自古以來都非常兇險,吉兇未卜。至今約1000多年以前,在福建湄洲有一位善良的女子,被企盼平安的人們演化成能逢兇化吉的海上保護神,這就成為了媽祖。從宋朝開始,對媽祖的稱謂改變過很多次,如林姑娘、靈惠夫人、天妃、天后等。后來,形成于我國東南沿海的媽祖文化經過近千年的傳播,被來自不同地方的闖海人帶向世界各地。由于海南島四面環海,在島上生活的人們或渡海而來,或以海為生,就這樣,媽祖文化在這里得以生根發芽。據歷史記載,到元代的時候,這里已建成了多座媽祖廟,再到明清兩代,媽祖文化更是盛行,并延續至今。
傳統民間藝術
黎錦是勤勞的黎族人采自木棉花蒴果內的棉,純手工織出的一種特色花布,最早稱為“吉貝”布,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遠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非常有名了。黎錦的品類大致包括筒裙、頭巾、花帶、包帶、床單、被子等,其中以古稱“崖州被”的被子最為有名。黎錦的工藝主要有紡、織、染、繡等四大類,一般是紅、黃、黑、白等幾種顏色,其圖案以奇花異草、飛禽走獸和人物等最為常見。黎錦精細、輕軟、潔白、耐用,難怪古人對黎族織錦工藝發出過“黎錦光輝艷若云”的由衷贊美。
傳統戲劇
瓊劇是中國海南省的民間傳統戲曲藝術,又稱為瓊州劇或海南戲。瓊劇是南方戲劇其中的一個支系,以海南話為主要的戲曲語言,使得其具有流行的地域性,僅限于海南島以及兩廣之間。瓊劇是海南的本土傳統文化象征,至今已有一段很長的歷史,但具體的起源時期卻難以考證。瓊劇的音樂唱腔在前期為“曲牌體”,并具有幫唱,如《琵琶記》、《槐蔭記》、《蟠桃宴》、《八仙賀壽》等一些傳統劇目,唱詞中均有牌子,還有些采用一些大字牌子和小曲。而后期則演化為了“板腔體”。
歷史文化
海口的歷史起源于漢朝。在公元前110年(西漢元年),伏波將軍路博德征服了百越,設珠崖、儋耳兩郡和海南的16個縣。而海口則下屬于珠崖郡玳瑁縣。在唐代,海口成為瓊州的一個港口,它也是通向內地的交通樞紐。在宋代,為了鞏固邊防,設立了海口浦,因此而得名。1858(咸豐八年)年,海口開放通商口岸,改名為瓊州口。此后,各國先后在這里設立了領事館。中華民國初年,再次改名為海口。
海口于1950年4月23日解放,人民政府于同年6月1日成立。解放后,海口市屬廣東省政府管轄,但是海南行政區的首府。1983年3月,海口實行對外開放。1988年,海口成為海南省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