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昆明——河口的L933次列車經過紅河,不過這條鐵路是窄軌火車,停靠站很多,整個路程大概需要17小時,同樣走這段路公路只要10個小時,所以乘火車太耽誤時間,不太可取。還有一列小龍潭——寶秀的8983次列車,坐這兩趟火車都可以順便去看看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火車站之一——碧色寨車站。
小貼士:云南十八怪中“火車沒有汽車快,不通國內通國外”指的就是昆明到河口的米軌鐵路,云南的地形復雜,山路較多,所以這條鐵路行車時間長,而且車廂也比普通火車窄,坐著不太舒服,如果趕時間的話,最好還是坐汽車。
到達往紅河方向的客車主要集中在云南旅游汽車客運站,另外昆明汽車客運中心站、黃土坡客運站也有班車可以到。
離開從個舊到昆明可以在個舊客運站乘車。這里還有通往昆明至個舊及紅河州的各市縣都有長途大客車往來,另外,通往省內和州內的客車也很多。
紅河當地交通
出租車
出租車都是桑塔納,起步價5元,超過3公里后1.2元/公里。
其他
對于自助游的人來說,在紅河州旅游最好是租車,不過當地租車也不太容易,除了建水、河口地區的旅游服務設施相對完善,其它地方基本沒有租車業務,如果不覺得麻煩的話可以通過當地政府或林業局來尋求幫助。還可以在路上碰碰運氣搭便車,當地人很淳樸,一般都會行方便的,價錢可以商量著給,不會很貴,但女孩子最好不要單獨搭車。
紅河州地區飲食的最大特點是大多都是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特色菜有哈尼族名菜竹筒燒肉和正宗的蒙自過橋米線等,另外紅河州的豆腐也很有特色,吃法相當多,值得一嘗。
美食推薦 蒙自過橋米線
蒙自過橋米線
蒙自是云南名吃過橋米線的老家了,“菊花過橋米線”是小吃中的精品,顏色鮮艷、香氣撲鼻,看著就令人饞涎欲滴。過橋米線的傳說:傳說清朝時,有位秀才常到蒙自縣城外德同湖小島上讀書,賢妻每天給丈夫送飯。秀才常常苦讀忘了吃飯,涼了才隨便吃點。偶然一次妻子受到雞湯浮油能保溫的啟示,常變化著花樣把熱米線送給丈夫吃。第二年,秀才考上了狀元。賢妻的故事在當地逐漸傳為美談,因為妻子到島上要過一座橋,而把這種米線取名“過橋米線”。
建水地區的民間傳統工藝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經過書畫、雕刻、填括、燒煉、磨光等工序,方可完工。品種繁多,有煮器、文具、茶具、花盆及案頭陳列裝飾用品等。其中建水紫陶汽鍋為拳頭產品,該產品采用當地特有紫陶土配制成坯,經過繪畫、鐫刻,高溫燒結,用硅石打磨拋光而成。外形光亮細潤,古色古香,具有耐酸堿、透氣性、無鉛無毒的性能,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具。使用建水汽鍋蒸煮食物,保存時間長,味道鮮美,尤其以云南 “三七”為配料蒸煮子雞的“汽鍋雞”著名,為云南名菜。
個舊錫制工藝品采用高純度精錫,經過熔、壓片、裁料、造型、刮光、裝接、雕刻等工序制作而成。由于錫的化學物理性能,具有耐酸、耐堿、無毒、無味、不上銹、防腐蝕等特點。錫制工藝品有酒具、茶具、燈具、化妝品盒、浮雕錫畫、花卉草木、鳥獸魚蟲等近百種。
遠甜藠頭是傳統的土特產品,人們十分喜愛的地方風味咸菜。開遠甜藠頭具有色澤金黃透亮,味頗甜微辣清香,質地軟嫩脆糯之特點而久負盛名。食之能調和口味,解除油膩,健脾開胃,增進食欲。此外它既能當名菜獨用,又能做配料,調制各種美味佳看。豐盛的宴席上以此作點綴,可以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當地群眾中流傳著這樣兩句諺語:“久食佳看不知味,饞涎只為甜葛頭”,“胃口不開不用愁,只要食顆甜葛頭”。
最佳旅游時間 四季如春,皆可出行。
建議游覽天數 1天
建議游覽順序
建水——元陽梯田——河口
注意事項
尊老敬老是哈尼族的傳統禮儀,走路不能從老人面前走過,要動老人身后饒過;殺雞時,雞頭雞肝要敬給老人,這時客人要雙手接過雞頭,然后敬給在座的老人或者長者。
氣候環境
建水、蒙自、河口逐漸升高,去旅游至少要帶上兩季的衣服,還應該帶一件輕便的雨披,既可以在下雨的時候檔擋雨,也可以在走累了的時候鋪在地下歇歇腳。
民族
在紅河州的世居民族中,哈尼族和彝族最具代表性。傳說,哈尼族先民曾游牧于遙遠的北方一個名叫“努瑪阿美”的地方,哈尼族稱作“哈尼糾的努瑪阿美”,意即“哈尼人種誕生在努瑪阿美”、或“努瑪阿美是哈尼人種誕生的地方”。據史書記載,唐代,“昆明”部族中出現的“和蠻”及“和泥”分支,便是歷史上最早的哈尼族稱謂。后來,哈尼族又有哈尼、豪尼、糯美、卡多、葉車等20多種自稱。“哈尼”一詞是由代表飛禽走獸的詞和代表女性的詞組合而來的。“哈”在哈尼語中有強悍、勇猛的意思,“尼”在哈尼語中不僅具有“人”的意思,而且有女性的含義,表示女性是人類的母親。
藝術
紅河州是滇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積淀悠久深厚,民族文化五彩斑斕,民族風情多姿多彩,中原文化和邊地文化相匯交融、近代東西方文化碰撞?激,孕育了奇特絢麗的人文景觀,享有"滇南商埠"、"滇南鄒魯"、"文獻名邦"的美譽,是袁嘉谷、熊慶來、李喬、張沖等近現代名人的故鄉。
歷史文化
紅河州歷史悠久,素有“滇南商埠”、“滇南鄒魯”、“文獻名邦”的美譽。舊石器時代,紅河州即有人類繁衍生息。漢代,紅河州境分屬牂牁郡和益州郡。三國時為興古郡。兩晉南北朝時分屬梁水、建寧兩郡。唐初,紅河州一帶屬南寧州都督。南詔時屬通海都督。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國,今紅河州之大部隸屬秀山郡(府治在今通海縣),瀘西、彌勒屬石城郡(今曲靖)。元至元十三年,現紅河北岸大部分地區分屬臨安路和廣西府管轄。臨安路治在通海,下轄建水、石屏、寧州(今華寧)三州和舍資千戶(蒙自老寨);彌勒、瀘西屬廣西府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