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獨龍河上游的人有“打茶”的習慣,可能是受到鄰近藏族習俗的影響。獨龍族不種茶,多購買磚茶,煮沸后就飯食而飲。打茶常用來招待客人。打茶的工具,是一個長約70公分,口徑約10公分的竹筒,內置一個上下活動長約90公分的帶竹柄木塞。筒中放進少許鹽和熟的動植物油脂,如豬油、肥肉丁、雞油、核桃油或酥油等,以及加放上一些有香味的蘇麻籽,也有加入調好的雞蛋,再將煮好的茶水倒入,然后手握竹柄木塞,上下反復打茶,再倒出飲用。其色淺褐,味咸香,能提神解乏,是一種滋補飲料。
又名“嫩汁”,主要用玉米、高梁、大麥或小米為原料。制作方法是:先把糧食煮熟,冷卻后拌入酒曲,裝進洗凈的大甕中,封口發酵十天左右,待透出很濃的酒香味時,取出一些酒糟,兌進溫水,再用木瓢擠壓出汁液,過濾后,便是食用的杵酒了。這種酒只有17到18度左右,味淡且略回甜,富有營養。喝后既解渴又爽口,有提神解乏之作用,還能增進食欲,是當地傈僳族群眾不可缺少的飲料。近年來,人們風趣地將杵酒稱為“峽谷啤酒”。
俠辣,怒語,即肉酒之意。一般用雞肉和上好燒酒作原料。做俠辣時,先將肉剁成小塊,然后放在鍋里用漆油或酥油煎炒,炒至脆黃時,稍退火再倒入燒酒,蓋上鍋蓋燜片刻。經過這種特殊烹調方法加工出來的肉酒,味道鮮美,香氣撲鼻,甜中帶辣,特別可口,是滋補身體,強壯筋骨和治療風濕病、婦科病的營養上品和良藥,也是怒族待客的上好食品。
最佳旅游時間
九月最佳,雨季剛過,方便出行。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怒江大峽谷;D2.獨龍江
注意事項
a、當地飲食多為少數民族的特色餐飲,隊員們剛開始會有個別人不適應,可以自備些零食及水果。預防水土不服,請攜帶一些常用藥品,如:白加黑,創可帖,氟派酸等。
b、可以帶些小物品,比如文具,糖果等帶給當地孩子。
c、消毒濕紙巾會讓出行更方便。
d、進入山寨后沒有自動提款機,備些現金放在身上。
e、如果參加者飲食方面有忌口請自備零食。
風土人情
氣候環境
怒江州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具有立體氣候的特點,境內的“三江”峽谷地帶,從峽谷底到梁峰頂,分布著各種不同類型的自然景觀,溫度適宜,夏天是旅游的最好季節。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境內多高山峽谷,由于受到印度洋西南季風氣候的影響,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垂直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1度左右,雨量充沛,空氣濕度高,冬暖夏涼。
民族
怒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但怒族、傈僳族和獨龍族是州內最主要的3個民族。傈僳族是怒江州內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與怒族混居于怒江兩岸。他們的性格像山一樣粗獷質樸,傈僳族有3個支系,分別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白傈僳和黑傈僳主要生活在怒江。酒是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禮節,進入傈僳族居住的千腳竹樓中,進門三杯酒,出門也有三杯酒,吃飯過程中還有同心酒和交杯酒,酒擺在面前,傈僳族姑娘就要唱勸酒歌。
歷史文化
怒江因怒族居住怒江兩岸而得名。傈僳語稱怒江為“怒民刮”,即怒族人在的地方。怒族是怒江峽谷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從歷史記載來看,怒江一直在中央集權的管轄之內,但始終只是人口稀少的邊遠山區。就是在這片環抱于崇山峻嶺之間的土地上,曾發生過一場聲勢浩大的保衛戰,“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碑”就是為了紀念這次戰役的勝利而建造的。當時間翻到1949年的那一頁,這里還并存著原始公社、封建領主和地主經濟3個不同階段的社會形態,被稱為是一部活的社會發展史。情況到今天已大有改變,中國最后一條鄉級公路終于在20世紀的最后一年通到了獨龍江邊,那個有著紋面傳統的民族也開始了與外界頻繁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