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廣義的吳哥窟是指吳哥古跡群,位于暹粒市區(qū)北部約6公里處,曾是古高棉王國的首都,《古墓麗影》、《花樣年華》等電影曾拍攝于此,被譽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跡之一。
吳哥古跡現(xiàn)存600多處,大吳哥和小吳哥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浮雕,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佛塔刻有各種形態(tài)的雕像,有的高達數(shù)米。
吳哥寺中的五座蓮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聳入云,是高棉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精湛建筑。除大吳哥、小吳哥及三個王都中心外,女王宮和空中宮殿也是吳哥古跡中著名的景點。
吳哥窟結(jié)合了高棉寺廟建筑學的兩個基本的布局:祭壇和回廊。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回廊環(huán)繞須彌臺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征印度神話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在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征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寺廟外圍環(huán)繞一道護城河,象征環(huán)繞須彌山的咸海。
吳哥窟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在吳哥王朝期間,高棉人大興土木,興建了大量的宮殿和寺廟,吳哥逐漸成為整個王國的社會與精神中心。后來泰國人入侵,高棉人北坡遺棄吳哥遷都金邊,從此吳哥的輝煌逐漸被叢林掩蓋。
直到19世紀60年代法國人重新“發(fā)現(xiàn)”吳哥,這一偉大的歷史古跡才聞名世界。此后,吳哥窟的清理、修復便一直在進行,雖經(jīng)歷了叢林侵蝕、坍塌、盜取文物以及紅色高棉時期的中段,但保護工作始終沒有停止,并仍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