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南陽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區(qū)西南部的臥龍崗上,是三國時期*ming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
中國目前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南陽武侯祠僅次于成都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有眾多國家領導人前來南陽武侯祠參訪。
歷史上*ming的“三顧茅廬”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武侯祠初建于魏晉,盛于唐宋。劉禹錫《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可見唐代臥龍崗已成為*ming的人文景觀。不少文人墨客曾來此游覽祭祀。元代地方官多次整修武侯祠。元仁宗時,南陽臥龍崗古建筑命名為武侯祠。明清時武侯祠屢有修葺,規(guī)模恢宏。今日武侯祠基本上保持元明的布局風格,其木結構建筑多為明清重建或增建。
南陽武侯祠歷史介紹:
南陽武侯祠占地12萬平方米,叢竹颯颯,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總體格局婉轉盤桓,結構幽雅精致,氛圍古色古香,意境如詩如畫,既不失名士祠的嚴謹肅穆氣氛,也保留了故居園林的活潑清新景象。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與誘人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融合了園林建筑、祠廟建筑和當?shù)孛窬拥娘L格,展現(xiàn)了高水平的建筑藝術,其平面形成豐富,空間組合多變,群體布局和諧。祠內(nèi)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
南陽武侯祠保存著漢以來歷代碑刻近三百余通,在全國諸多武侯祠中當居*位,被譽為“臥龍碑林”。其內(nèi)容紛繁豐富,記人記事歌詠題記,其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具。其中漢《張景造土牛碑》、漢《李孟初碑》、漢《趙到碑》為****的珍品,在書法藝術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較高水平。“大文出師表,勝地臥龍崗”(武侯祠大門于右任題聯(lián))。武侯祠的“出師表”草書碑刻,筆法龍飛蛇騰,蒼勁峭拔,堪稱龍崗一景。
據(jù)碑跋稱,宋紹興八年(1138年),岳飛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萬千,揮淚手書“出師表”,以抒胸臆。其字鐵劃銀勾,體勢瀟灑。丞相撰詞,名將手書。游人駐足觀摩,既能見武侯之胸懷志略,又可賞岳飛之翰墨神工。
南陽武侯祠景點介紹:
●草廬:位于祠院后部正中,是后人在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茅亭。前額“諸葛草廬”,為1973年郭沫若手書;內(nèi)額“諸葛廬”是1940年國民政府監(jiān)察院院長于右任所書。后額“南陽諸葛廬”為清光緒二十年(1894)南陽知府傅鳳颶所書。
●小虹橋: 草廬之前,有一青磚*券小橋,精巧玲瓏,酷似彩虹,故名。傳為諸葛亮來往必經(jīng)之地。
●古柏亭: 位于草廬左側東部。此處有古柏一株,傳為諸葛亮所植。后人因此建亭,并以“古柏”命名。亭為青瓦挑角,石砌圍墻,門窗為木欞組飾的方格。門楣橫額“古柏亭”為清咸豐四年(1854)秋月,南陽知縣鈕雷所書。
●梁父巖: 小虹橋西,寧遠樓之前,疊石成峰,謂之“梁父巖”。
●抱膝石: 梁父巖之西,位于寧遠樓前左側,依古柏置石凳,為“抱膝石”。
●伴月臺: 在草廬右廊西部。為一磚砌正方形平臺,上置石幾石登,旁有臺階22道,四周圍以磚墻。傳為諸葛亮夜觀星象之處。
●老龍洞: 老龍洞和伴月臺為一聯(lián)體建筑。伴月臺下有一磚券小門,內(nèi)有一道彎曲的長洞、傳說此洞常有巨龍出現(xiàn)而得名。
●野云庵: 在草廬右側東部。正面壁飾“松鶴延年”、“六合同春”圖案,其樹木、花卉、鳥獸皆為磚雕。門額“野云庵”及兩側楹聯(lián)亦系青磚雕成。
●諸葛井: 入口右側臥龍?zhí)杜杂芯谎郏恢T葛井。井口為青石鑿成,傳為諸葛亮“躬耕”時汲水之處。
● 躬耕亭: 入口左側,清康熙中知府羅景重修祠宇時建于寧遠樓之北。[3]為一紀念性處所,后湮。光緒二十七年(1901),知府傅鳳踴又在其前立“漢武侯躬耕處”石刻一通,作為留念。
如果你對三國文化充滿興趣,那你可以每一個武侯祠都去走一遍,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不一樣的歷史!
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金牛分社提供九寨溝旅游.成都青年旅行社多年致力于成都周邊旅游,峨眉山旅游,稻城亞丁旅游,國內(nèi)旅游等服務.四川青旅官網(wǎng)專業(yè)旅游租車,酒店預訂,定制旅游等.四川青年旅行社推出旅游小包團,定制旅行,四川自駕游等高端純玩旅游團為主,榮獲廣大游客好評率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