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祈谷壇
祈谷壇為三層,高5.6米,下層直徑91米,中層直徑80米,上層68米;殿為圓形,高38米,直徑32.7米,三重藍琉璃瓦,圓形屋檐,攢尖*,寶*鎏金。
祈谷壇是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廚、宰牲亭、長廊,附屬建筑有內外壝墻、具服臺、丹陛橋,內壇墻上東南西北各設天門,西外壇墻設祈谷壇門,內壇東部有七星石。
祈年殿
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柱子環轉排列,中間4根“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檐,在朱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致的圖案;外圍12根檐柱支撐第三層屋檐;相應設置三層天花,中間設置龍鳳藻井;殿內梁枋施龍鳳和璽彩畫。
祈年殿中間4根“龍井柱”,象征著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根大柱比龍井柱略細,名為金柱,象征一年的十二個月;外層十二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中外兩層柱子共二十四根,象征二十四節氣。
皇乾殿
皇乾殿,坐落在祈年殿以北,祈年墻環繞的矩形院落里,由三座琉璃門與祭壇相通。這是一座廡殿式大殿,覆蓋藍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漢白玉石欄桿的臺基座。它是專為平時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神版均供奉在形狀象屋宇的神龕里,每逢農歷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時派官員掃塵、上香。
祈年殿東邊在內 墻東門外,有72間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屬建筑。為連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磚南面安設大窗門,俗名稱為“七十二連房”。
丹陛橋
是連接祈谷壇南磚門及其南天門(成貞門)的甬道,也是連接祈壇和圜丘壇的軸線,長360米,寬30米。丹陛橋上有三條石道,中為神道,東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臨天庭。
齋宮
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前進行齋戒的場所,位于祈谷壇內壇西南隅。宮內建有無梁殿、寢殿、鐘樓、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禮儀、居住、服務、警衛專用建筑,均采用綠色琉璃瓦,以兩重宮墻、兩道御溝圍護。齋宮布局嚴謹,環境典雅,是中國古代祭祀齋戒建筑的代表作。
南神廚院
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位于圜丘東,座北朝南,院門南開,主要建筑有神庫、神廚、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制作圜丘壇各種祭品的場所。院門外有走牲道與圜丘東欞星門相連,祭時臨時搭設走牲棚以運送祭品。建筑規整莊重,是我國祭祀建筑中僅存的幾座神廚之一。
神樂署
是天壇建筑之一,位于天壇西外壇,為明清時期演習祭祀禮樂的場所,被譽為明清兩朝更高的禮樂學府。神樂署始見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稱神樂觀,觀中殿宇眾多,環境優美,開有茶肆、藥鋪,又稱天壇道觀。天壇神樂署的正殿,原為明清兩朝演習祭祀禮樂的殿宇,為歇山*單檐古建筑,坐西向東,六楹五開間,東西向設穿堂門,殿內面積達600平方米。
以上就是北京天壇公園景點介紹的全部內容,更多天壇公園概況、或者門票信息請查看北京天壇公園簡介。
四川青年旅行社全稱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提供九寨溝旅游.成都青年旅行社多年致力于成都周邊旅游,峨眉山旅游,稻城亞丁旅游,國內旅游等服務.四川青旅官網專業旅游租車,酒店預訂等.四川青年旅行社推出旅游小包團,定制旅行,四川自駕游等高端純玩旅游團為主,榮獲廣大游客好評率為98%,杜絕零負團費,盡展中國青年旅行社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