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包公祠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南門外包河中的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園的主體古建筑群,與逍遙津、明教寺合稱為合肥三大名勝古跡。
包公祠正門的門樓并不顯赫,青磚黑瓦,飛檐翹角,就像宋代一戶普通人家,平淡而樸實,只是門前凸起的石鼓,門楣上“包孝肅公祠”五個金字,彰顯著包公曾經的地位。
這“孝肅”二字,是宋仁宗賜給他的謚號,是對他身前美德的嘉獎。他是一個孝子,父母身體欠安,他便在前端水送藥,極盡孝道,一度棄官不做。
據《廬州府志》記載:“香花墩,在城東南門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讀書處,本為公祠,蒲葦數重,魚鳧上下,長橋徑渡,竹樹陰翳。”另據碑文記載: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廟,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廬州知府宋鑒(字克明)見小洲環境風景幽雅,遂將小廟拆除,改建為“包公書院”,并改洲名為“香花墩”。1539年,御史楊瞻把“包公書院”易名為“包 公祠”。
公交
可乘坐4路; 6路; 14路; 17路至【大鐘樓】站下然后步行約400米即可。
出租車
距合肥火車站約5公里,12分鐘的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