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中衛(wèi)城北,有一座重樓疊閣、殿宇緊密、檐牙相啄、廊宇曲連的寺廟,以其設計奇巧、造工精細而聞名于中外。這座寺廟在明代永樂至萬歷年間(公元1403年—1619年)已粗具雛形,后經不斷修葺和增建,形成規(guī)模。這就是中衛(wèi)高廟。高廟坐北朝南,在南北中軸線上,從南向北的主要建筑有保安寺的山門,山門之上是魁星樓,內塑魁星造像。進山門迎面是一座雙層的磚雕牌坊,婷婷玉立,結構獨特。由于上塑天宮彌勒佛,故稱“彌勒閣”。由此上踏15級臺階,至大雄寶殿,內塑釋迦牟尼坐像。大雄寶殿的東側為地藏宮,西側為三霄宮。
高廟以高取勝。在僅4000余平方米的高臺上,筑有260多間重樓疊閣。整個建筑群分兩部分,前低后高,層層疊起,形如鳳凰展翅。前院為保安寺及其山門,上為南天門大雄寶殿、中樓,最上層是五岳廟、玉皇閣、圣母宮,有木梯與中樓通。主體兩翼分別是鐘鼓樓、文樓、武樓等陪殿。南北向中軸線上,建筑物層層緊扣,步步增高,左右對稱,上下呼應,亭廊相連,迂回曲折,檐牙相啄,翼角高翹,加上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造型別致的屋頂,構成一座氣勢雄偉、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在高廟的磚雕牌樓上有一幅著名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梢姰斈赀@里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場所。
高廟建筑的特點是:集中、緊湊、回曲、高聳,在占地僅4100多平方米的面積上,建造了260多間建筑物,最高建筑高出中衛(wèi)街面近30米。站在中衛(wèi)街頭,遠遠望去,高廟氣勢磅礴,雄偉壯麗,重樓疊閣,錯落有致。深入其間,又見殿宇玲瓏,清幽文雅,廊橋高懸,構思奇異。中衛(wèi)高廟集中國南北古建筑特點于一體,充分顯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精湛技藝。高廟以其獨特的群體古建筑和包羅萬象的合體宗教信仰,吸引著八方來客,使廟內香火不斷,興盛不竭。中衛(wèi)高廟也因此而馳名,被列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中衛(wèi)汽車站可以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