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關關樓寬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結構,氣勢恢宏。歷代官府多次在劍門關關隘修建關樓,均毀于戰火,明時又重新建造,清時幾經修復使關樓更加雄壯美觀,不過1935年修川陜公路時歷時數百年的建筑卻被全部拆毀。1966年,郭沫若、于立群來劍門,郭老即興題詩一首:“劍門天失險,如砥坦途通。秦道棧無跡,漢磚土欲融。群山齒盡黑,萬礫色皆紅。主席思潮壯,人民天下雄。”于立群也揮筆寫了“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條幅。1992年重修的關樓位于現在大家看到的新關樓對面,2008年“5.12”特大地震使關樓嚴重受損,2009年,劍閣縣決定在清代關樓的原址上重建關樓,現在大家看到的關樓就是仿照明代關樓重新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