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靈巖寺遺址位于高橋左側,距報國寺西南5公里,傳為中印度僧人寶掌結茅處。隋唐間創建。曾改名護國光林寺、會福寺。明洪武永樂年間重建,仍名靈巖。
明代是靈巖寺的鼎盛時期。譚鐘岳的《峨眉圖志》載:寺宇四十八重,僧眾千計,由山門至后殿有十余華里。其規模之宏大,僧侶之眾多,香火之旺盛,在峨眉山寺宇中首屈一指,故有“九處過堂(吃齋飯),十處燒香,燒香要騎馬”的說法。
殿宇重疊,密林掩映,丹巖凝翠,呈現出靈巖層層疊疊的雄峙壯觀,“靈巖疊翠”便成為峨眉十景之勝。劉澤君在民國36年(1947年),出版的《峨眉伽藍記》中,雖說“寺宇四十八重,僧眾千計,未免侈信”,但仍不能不承認:“峨高峰俯臨殿闕,疊疊青翠,秀麗莊嚴,丘陵擁衛,山溪龍蟠,喬木千章,森森環列,我選勝地首數靈巖也。”
靈巖寺旅游資源
古剎歷經兵燹和國祿之苦,到20世紀60年代已全部毀坍。而“靈巖疊翠”的自然景色卻依然如故,去靈為巖,看疊翠,仍有“仿翠摹青情不盡”的感受。
靈巖地處峨眉金頂三峰的后山麓。在靈巖寺遺址上向北眺望,迎面便是一幅萬山重疊的天然圖畫。近處,青峰綿延起伏,茂林修竹,點綴其間;遠處,萬佛頂、千佛頂、金頂宛似三座巨型翠屏橫亙天際,氣象雄偉,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輪廓線十分清晰。重重疊疊的波峰,由低至高,由近至遠,青青的山色由翠綠到黛青到灰藍,到灰白,層層深遠開去,一直延伸到與藍天的分界線,層次極為豐富,正如潭鐘岳在另一首詩中寫的“靈巖翠秀聳高臺,遙望天門跌蕩開。”
金頂三峰的景色多彩多變。初春時,山麓盛開一片黃燦燦的油菜花,春意蕩漾;山腰密葉枝繁,如正當盛夏;半山上片片泛黃的樹葉,似帶秋色;山頂卻堆砌殘雪,又象尚處在嚴冬的寒涼里。
從山下觀望峨眉三峰,有幾處絕好的地方;在山東麓的連香壩,在低山的會燈寺,在中山的白龍洞古德林;但皆不如靈巖遺址那樣逼近開闊,可從更深的層次上靜觀峨眉山另一美妙奇幻的側影,欣賞“疊翠”剛與柔、壯與秀相依互存的美,使人神思飄蕩。明人章寓之的《游靈巖寺》道出了這種心態。
峨眉山最佳旅游時間
春秋兩季為峨眉山最佳旅游季節,氣候適中,景致迷人。
峨眉山最佳觀賞時間:
日出:夏:5:45 冬:6:50
云海:早上:9:00-10:00 下午:3:00-4:00
佛光:早上:9:00-10:00 下午:3:00-4:00
賞杜鵑:4月底至5月。
萬佛頂賞杜鵑在5月至6月。
賞紅葉:10月。
消暑戲猴:6月---9月。
玩雪滑雪:11月至次年3月。
峨眉山門票旺季150元/人,淡季90元/人(淡季時間:每年12月15日——次年1月14日),優惠票80元/人次。
峨眉茶葉早在晉代就很有名。峨眉山清觀和尚利用龍洞名茶鮮葉,采用杭州制茶工藝制作綠茶,制造出緊結纖繡,全毫如眉,葉綠湯清,香濃味醇的“峨蕊”,名聞遐邇。萬年寺覺空和尚創造了另一新品種——竹葉青。
峨眉山寺院多精于烹調素齋。其素齋簡樸而味美,游客萬勿錯過。
【雪蘑芋】蘑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葉柄成蛇紋色,復葉成掌狀,小葉羽狀分裂,地下莖是球狀,塊莖似芋,煮熟后成黑色,俗名黑豆腐。雪魔芋是峨眉僧人的傳統食品,魔芋經掩埋于冰雪之中凍結后,內部形成許多小孔,烹調時更易入味,具有質地松軟,入口味鮮,香而不膩,風味獨特等特點,成為峨眉山有名食品。
【葉兒粑】用糯米細粉做皮,內用白糖、花生、核桃、芝麻等合制成心子;用粑葉包好蒸后即可食用,味道鮮美,令人回味無窮。
【三合泥】峨眉小吃中有名的一道甜品。主要用黑糯米、黃豆、芝麻、花生等材料精致而成。吃起來皮面干脆而心里柔軟。
【涼粉】峨眉山涼粉的花樣很多,按顏色分有黃、白兩大類;按原料分有米涼粉、蕎麥涼粉、豌豆涼粉等。這些涼粉可根據需要切成片、絲、方顆等,或拌或煮。還有別具一格的“打手攤子”,它不用碗,而是將涼粉切成巴掌大一塊,托在手心,上澆調料,食客邊走邊吃,別有一番情趣。
【銀絲面】峨眉山手工銀絲面是峨眉一道傳統小吃,用雞蛋清和面,細如銀絲,輔以峨眉特有豬肉紹子,其味道獨特,令人難忘。
峨眉還有許多的名小吃,像【豆腐腦】、【燕崗汪記抄手】、【串串香】等。
游客前往樂山峨眉山旅游,交通非常方便,現已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互相連接的交通網絡。
航空:到峨眉山游覽可以先乘坐飛機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再換乘旅游汽車。
公路:樂雅高速公路:樂雅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的G93成渝環線高速公路在四川境內的一段。
水運:乘船沿長江而上到樂山市再進入峨眉山。
峨眉山上山觀光車:
報國寺客運中心-五顯崗車場:上山20元/人,下山20元/人。
報國寺客運中心-萬年寺車場:上山20元/人,下山20元/人。
報國寺客運中心-雷洞坪車場:上下都是50元/人,上下山套票90,中間可間歇游玩。
自駕車:夏季凡22座以下的非經營性的自駕車均可上雷洞坪,夏季周末較為擁擠,有可能臨時限制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