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屯溪老街俗稱老街,位于黃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區中心,北依四季蔥蘢的華山,南伴終年如藍的新安江,被譽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全長832米,寬5~8米,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時代建筑風格的步行商業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6月10日,經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屯溪老街和北京市國子監街、蘇州平江路等共同當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西起明建橫江石拱大橋--鎮海橋,東止牌坊碑記,全長1273米,寬4.8--7米。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風格聞名。保存完好,店鋪鱗次櫛比,房屋檐口挑出80--100厘米,可避雨遮陽。這里全是馬頭墻、小青瓦、白粉墻;磚木結構的鋪面,精巧玲瓏的樓閣、鏤刻精美的花紋圖案,加上小門、大堂、天井、屋與屋之間的深窄小巷,錯落別致,熱鬧繁華,顯示了徽派建筑格局的古樸典雅,別有情趣。為了適應旅游事業的發展,還在專辟的一段 “古代街”上設有茶樓、酒肆、書場、墨莊,古趣盎然,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前來觀光、購物。 屯溪老街作為唯一的“國家歷史保護街區”,每年吸引了近600萬的國內外游客,老街的建筑群不僅延襲了宋代風格,同時也繼承了徽州民居的傳統建筑風格,規劃布局,具有鮮明的徽派建筑特色:白粉墻,小青瓦,鱗次櫛比的馬頭墻,淡雅古樸;建筑內雕梁畫棟,徽派建筑磚、石、木三雕特色展現得淋灘盡致。街面建筑大都為前店后坊,前店后倉,前店后住的格局,呈現出江南城鎮古老的風姿。
屯溪老街歷史
屯溪老街歷史悠久,屯溪是由新安江、橫江、率水三江匯流之地的一個水埠碼頭發展起來的。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橋在橋頭緊連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棧,就是老街的發祥地,也是屯溪的發祥地。
如今步入老街,依然宛如到了宋明朝代。街道狹窄幽深,街上的路面是清一色的褐紅色麻石板;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店鋪疊致有序,全為磚木結構,粉墻黛瓦;窗欞門楣有磚雕木刻,技藝精湛;屋與屋之間是高高的馬頭墻,構成了徽派建筑群體美。整條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測,是中國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老街境內寬窄不一的巷弄,縱橫交錯,構成魚骨架狀,交通十分方便。老街的店鋪多為幾進,狹窄幽深,但是內有天井采光。整個建筑體現了典型宋明徽派的民居風格與特征,所以老街又被稱為“宋街”。
屯溪老街建筑風格
屯溪老街起于宋代,明清時期發展成為徽州物資集散中心。老街店鋪,密集緊湊,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體,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鋪后戶”的經營格局和特色。建筑高僅兩三層,多為木穿榫式結構,石礎、磚砌、馬頭墻、小青瓦、徽派木雕、金字招牌、朱閣重檐、古樸典雅、華麗高潔。
屯溪老街景點
屯溪博物館
屯溪博物館有三大專題展——《徽州磚雕藝術展》《徽州人物容像展》《明清家具展》主要向觀眾展示徽州的磚雕藝術、繪畫藝術、古代家具藝術,以及從中延伸出的古徽州風土人情、綱常禮教,具有典型的古徽州藝術風韻。
萬粹樓
萬粹樓是中國首家古建筑形工兵私人博物館。面積2000多平方米,糅合了徽派民居、園林、府第、商鋪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