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崇州文廟是四川省境內保存最完好的四座文廟之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西部孔子文化中心。位于成都罨畫池附近。
崇州文廟背靠罨畫池,始建于明洪武初,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大修,初具規模,后毀于戰火。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光緒年間重建。文廟南起南米市街南口,北至罨畫池南畔,中軸線約一里長。近五百米的中軸線上,依次分布“萬世師表”等三座牌坊、“宮墻萬仞”照壁、欞星門、鼓樂亭、泮池、戟門、大成殿、鐘鼓樓、啟圣殿、尊經閣等主要構、建筑物,氣勢恢宏,蔚為壯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政府撥款維修文廟,在大成殿、啟圣殿及東西廡為孔子及其父母、弟子塑像六十余尊,在欞星門前后兩側刻孔子語錄一百多條,宣揚孔子思想,歌頌孔門風范,描述儒學發展。一九九九年起,每年九月孔子誕辰之日前后,有關方面在此舉辦國際孔子文化節。
崇州文廟大成殿
崇州老祖殿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揚地,崇州老祖殿是道教的核心起源地。現今四川省大邑縣鶴鳴山道教和都江堰青城山道教都屬于崇州老祖殿的起源。
老子殿
老子殿在今崇州市(漢代蜀川,唐朝蜀州),是天下思想的發揚地。始建于唐,重建于明萬歷年間。是歷代祭祀老子的宮觀,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宮”。內有老子道德經石刻,并陳列有關老子的文獻資料。宮前有問禮巷,傳說是當年孔子向老子問禮之地。明朝時期封建思想統治崇拜儒家思想,明洪武初將老子殿“貍貓換太祖”更名為"孔子文廟",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大修,初具規模,后毀于戰火。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光緒年間重建,隨后清朝滅亡,封建思想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