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票面價(jià):¥0
青城后山位于青城山后,泰安鄉(xiāng)境內(nèi),距成都70公里,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西北與臥龍自然保護(hù)區(qū)為鄰,東北與趙公山相連,東越天倉山、乾元山可到天師洞、福建宮,西南與六頂山、天國山接壤,與青城山一脈相承,深藏不露,極具神秘色彩。
乘車從青城山大門左側(cè)公路西行,跨青溪橋,穿后山門,經(jīng)飛仙亭、飛仙觀、響水洞、白石碾、金鞭亭、八卦臺、貢茶亭、迎仙亭、三龍亭等眾多景點(diǎn),方到青城后山景區(qū)的起點(diǎn)站--泰安寺。
泰安寺始建于唐,寺旁有一座舍利塔、三通古碑和數(shù)十株十分粗壯的古銀杏、楨楠和紅豆樹,寺前有古驛道,是灌縣通往金川的必經(jīng)之路。相傳明末泰安寺僧有了空與蜀王殘部勾結(jié),與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張獻(xiàn)忠的部屬為敵。張的部屬請到土人帶路,偷襲泰安寺,大獲全勝。寺焚僧逃,了空觸巖而亡。對此《青城山記》中有記載。1986年該寺重建,隨后香火不斷。泰安寺一帶五溪合流,五峰環(huán)聚,風(fēng)光幽美。傳說古蜀王杜宇在此將土人所獻(xiàn)米酒傾于味江中,與將士共飲。
青城后山著名旅游景點(diǎn)
青城后山神仙洞
神仙洞仙氣濃郁、林深幽暗。洞口的浴仙巖處,一字排開48個石潭,光滑元苔,水清宜人,傳說青城神仙常的此沐浴。天臺寺遺址周圍,散布著幾十座宋代、明代的古墓。
青城后山飛泉溝
黃鶴橋外有飛泉溝,全長10公里,源出鎣華山南天門,流入味江。溯溝而上,景致迷人,"幽谷飛泉"、"百丈長橋"、"雙泉水簾"三景尤絕。"幽谷飛泉"由觀音巖瀑布、閉月潭、落雁潭組成;"百丈長橋"為懸崖上的棧道,滿掛古樹蒼藤;"雙泉水簾"則似花果山水簾洞,亭上有一副對聯(lián):"五岳歸來不看山,青城歸來不看岳。"
青城后山龍隱峽棧道
金娃娃沱上行便到龍隱 峽,兩山對峙,相距咫尺,下面澗深水急。深澗上是龍隱峽棧道,斗折蛇行。棧道以溝底巨石為立柱。橫梁以滾木相連,上鋪木板。棧道有的地方也以水泥塑成原木模樣,已長滿青苔,真假不辨了。
青城后山雙泉水簾
“雙泉水簾”,位于青城后山飛泉溝,是一組神奇的自然景觀,包括天橋、梳妝池及瀑布、水簾洞等風(fēng)韻天成的小景組成,雙泉為兩道飛泉在合流處形成的前后雙瀑。前瀑來自梳妝池水,在巖洞頂散開,如一幅珍珠串綴起來的銀簾,掛在巖前,遮住洞口;后瀑為飛泉溝正流,似一條凌空飛嘯的銀龍,飛下數(shù)十米深的巖洞中。洞內(nèi)雪浪翻涌,鐘乳遍布,奇絕瑰麗。洞巖上有古廊橋和木拱橋,通稱天橋,俯瞰溝底,煙雨溟蒙,山樹飄搖,聽驚濤響于幽壑,恍如置身云天,就像《西游記》中的水簾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