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于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9公里。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座專門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
自貢恐龍博物館占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5-1.3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被美國《全球地理雜志》評價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構造
自貢恐龍博物館建筑設計新穎,造型別致,由若干座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功能有別的石砌體建筑構成,好似一塊塊大砂巖狀體錯落有致的散布在一片亞熱帶植物群之中。其中一座中空的橢圓球形石砌體,坐落在一片綠色環狀草坪之中,遠看像一個碩大的恐龍頭,又好似一個巨大恐龍蛋,這就是大型石雕:"史前魂"。博物館主館建筑粗獷樸實,簡練渾厚,氣勢雄偉,其造型呈巖窟狀,遠望如一堆黃色巨石,與周圍中生代殘存植物相映生輝,給人一種遠古洪荒的印象。
從"龍宮"大門進去,一步跨過時間千萬載,進入遠石恐龍時代,眼前呈現的是一個蔚為壯觀的史前景象:中央大廳地下室和化石埋藏廳,好似一個龐大的"恐龍公墓",眾多的動物遺骸,酷似慘遭殺戮后被"活埋"的"萬龍坑"。這種神奇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癫貜d是自貢恐龍博物館的精華,面積約1000平方米?,F已剝露出重疊交錯堆積的多種恐龍化石和共生動物化石約40個個體材料。所有化石都保持其原始埋藏狀況。
知識廳里陳列著50多件各類古生物化石標本和28件輔助展品,是一個藝術化了的信息庫,是一把打開"龍宮"奧秘的"鑰匙"。標本陳列廳內,陳列著從這個化石址出土的近20種動物化石標本。形態各異的恐龍及其共生動物如魚類、龜類、兩棲類、蛇頸龍類、翼龍類、似普乳列例齒獸類的化石標本,向游人展示了一個古生動物群棗大山鋪中侏羅世紀恐龍動物群的生態面貌與組合特征。進入這個大廳,猶如來到了遠古的"龍世界"。博物館的二樓,是運用現代科技制作的"仿生恐龍大世界",進入這里,宛如進入了驚險恐怖的"恐龍世界",到的是另一番天地。
自貢恐龍博物館的三大主題
自貢恐龍博物館占地6.6萬平方米,陳列面積3600平方米,分為三層。陳列以大山鋪恐龍化石埋藏現場及出土的恐龍化石為主。展覽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分著重介紹與恐龍相關的基礎知識、如生物進化、化石、地質年代、恐龍的演化與分類等等。
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大山鋪的各類恐龍化石。它們陳列在高大寬敞的裝架廳里,這里有幾副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龍"是該廳最引人注目的龐然大物。它的頭被細長的頸支的老高,離地面約10米,全身長約20米,軀體粗大,尾巴很長,四腳著地,昂首挺立。大廳里除了"天府峨嵋龍"之外,還是一具兇猛的能食"天府峨嵋龍"的"建設氣龍"的骨架,但它全身長僅四五米。其他還有進步性與原始性相兼地蜥腳類恐龍-李氏蜀龍,身軀細小,兩足行走的鳥腳類恐龍-多齒鹽都龍,早期的比較原始的劍龍-太白華陽龍,空中飛翔的龍和遨游水中的兇猛肉食性蛇頸龍等等。
第三部分:恐龍埋葬遺址。這里向人們展現了大面積的發掘現場。
自貢具有一批獨具特色的工藝品和土特產品。竹絲扇是種特種工藝產品,在清代末年由龔氏父子研制而成,因而俗名“龔扇”。竹絲扇是竹編中的精品,刮削的竹絲,薄如蟬翼,編織出的山水、人物、翎毛栩栩如生。其工藝美術價值名列一流,已成為“國寶”。與剪紙、扎染三項工藝美術產品,被贊譽為“鹽都小三絕”;中國美術的魂寶,自貢剪紙,刀法細膩,構思奇巧,畫面內容雋永清新;自貢扎染,拔染織揚,工藝精細、圖案古樸,有著濃郁的民族民間特色。
鹽幫菜的代表性菜品:火邊子牛肉、水煮牛肉、菊花牛肉、趙化粉蒸魚、芙蓉烏魚片、王井烏魚仔、冬筍碎肉、酥鍋魁油茶、巴人治灶串串香等等。
昔時鹽幫菜,于川菜系獨樹一幟,在小河幫堪稱翹楚。倍受顯貴稱奇、賢達稱道;食者傾心、聞者傾慕。由鹽都而成都,由蓉城而京城,歷久彌新,口碑相傳,業已成為在餐飲界頗具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著名品牌。
自貢公路交通比較方便,與成都、重慶、宜賓等周圍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連。
從自貢出發可以到達成都、重慶、綿陽.南充、瀘州、宜賓、德陽、廣安、達州、武漢、南京、蘇州、溫州、杭州、寧波、嘉興、臺州、福州、廈門、廣州、深圳等省內外大中城市。
自貢鐵路——內昆鐵路,設自貢站、自貢南站、俞沖站、大山鋪站,自貢火車站位于自流井區 ,從自貢乘坐火車可以抵達成都、廣州、貴陽、昆明、宜賓、重慶、昭通、內江等城市。
在市區直接乘坐35路,3路公交車可直達恐龍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