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位于四川省南部歷史文化名城自貢市境內,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之美譽。地質公園由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跡園區、榮縣青龍山恐龍化石群遺跡園區和自貢鹽業科技園區組成,是一個以恐龍化石遺跡、井鹽開采與生產遺址、桫欏孓遺植物群落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世界級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于200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準為首批國家地質公園,2008年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建立世界地質公園。
公園分為三個園區,即恐龍園區、鹽業園區和桫欏谷園區。公園以典型、稀有、珍貴的恐龍化石、井鹽開采和生產遺跡景觀為主體,并融合了天然的地貌、水體景觀,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突出自然科學情趣與山野風韻,是集科考、科普、旅游觀光和休閑度假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世界地質公園。
恐龍園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是我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產地之一。在已發掘的3000多平方米范圍內就獲得了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200多個個體、上萬件化石標本,從中已鑒定出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似哺乳爬行類等23個屬27個種,其中有很多世界級的珍品,如:世界上最原始、最完整的劍龍——太白華陽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的蜥腳類恐龍——李氏蜀龍,世界上最完整的小型鳥腳類恐龍——勞氏靈龍,世界上首次發現的蜥腳類恐龍尾錘——蜀龍和峨眉龍尾錘,以及20余個完整而特別珍貴的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頭骨等化石。這些珍貴的化石標本對研究恐龍及其相關古動物的系統演化、生理特征、生活環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價值。
公園內保存有眾多絢麗多彩的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古建筑類型眾多,保存完好,多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展現800年彩燈歷史的自貢彩燈博物館薈萃了中國燈文化的精髓。
自貢地質公園是一個集科學研究、科學普及、觀光游覽和休閑度假于一體,科學內涵豐富、地方特色濃郁、文化氣息濃厚、極具觀賞價值的地質公園。
龍山景觀
在恐龍繁殖的季節,成群結隊的恐龍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這個地勢向陽、泉水奔涌、溪流潺潺的山坡地筑巢、產卵……伴著一群群小恐龍破殼而出,它們又開始返回原來生活的地方。
恐龍生態園
這是利用現代高仿真技術,復原展示的恐龍生活場景。這些仿真恐龍能叫會動,形象逼真,它們被放置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儼然組成了一幅幅史前恐龍生活的瑰麗畫卷。
千年鹽都——自貢
近兩千年的井鹽生產歷史鑄就了輝煌的鹽業文化。這里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的誕生地,是鑿井、制鹽10項世界領先技術的發明地。“自貢井鹽深鉆汲制技藝”入選2006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完整地展現了井鹽生產、發展的歷史畫卷。
公園的井鹽遺跡和鹽業科技及文化風靡海內外。早在東漢章帝時期(公元76-88年),自貢一帶就開始了采鹵制鹽,這里有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海井,成為世界古代鉆井技術的象征,形成的井鹽鉆井技術,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和“近代石油鉆井之父”;有全國重點文物、全國7大專業博物館之一的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西秦會館),以及遍布全市的古鹽井遺址、遺物,都是人類文明史的輝煌杰作。
自貢具有一批獨具特色的工藝品和土特產品。竹絲扇是種特種工藝產品,在清代末年由龔氏父子研制而成,因而俗名“龔扇”。竹絲扇是竹編中的精品,刮削的竹絲,薄如蟬翼,編織出的山水、人物、翎毛栩栩如生。其工藝美術價值名列一流,已成為“國寶”。與剪紙、扎染三項工藝美術產品,被贊譽為“鹽都小三絕”;中國美術的魂寶,自貢剪紙,刀法細膩,構思奇巧,畫面內容雋永清新;自貢扎染,拔染織揚,工藝精細、圖案古樸,有著濃郁的民族民間特色。
鹽幫菜的代表性菜品:火邊子牛肉、水煮牛肉、菊花牛肉、趙化粉蒸魚、芙蓉烏魚片、王井烏魚仔、冬筍碎肉、酥鍋魁油茶、巴人治灶串串香等等。
昔時鹽幫菜,于川菜系獨樹一幟,在小河幫堪稱翹楚。倍受顯貴稱奇、賢達稱道;食者傾心、聞者傾慕。由鹽都而成都,由蓉城而京城,歷久彌新,口碑相傳,業已成為在餐飲界頗具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著名品牌。
自貢公路交通比較方便,與成都、重慶、宜賓等周圍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連。
從自貢出發可以到達成都、重慶、綿陽.南充、瀘州、宜賓、德陽、廣安、達州、武漢、南京、蘇州、溫州、杭州、寧波、嘉興、臺州、福州、廈門、廣州、深圳等省內外大中城市。
自貢鐵路——內昆鐵路,設自貢站、自貢南站、俞沖站、大山鋪站,自貢火車站位于自流井區 ,從自貢乘坐火車可以抵達成都、廣州、貴陽、昆明、宜賓、重慶、昭通、內江等城市。
在市區直接乘坐35路,3路公交車可直達恐龍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