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狀元洞位于四川省閬中市大像山上,所屬東山園林。
出大佛寺沿虎溪而上,層巒處即見一天然巖穴,長34米,深約20米,穴口高4米許,有山泉從上巖流瀉而下,匯為巖穴前面的瑞蓮池。有一個天然生成的巖洞,此洞就叫狀元洞。
狀元洞背依松竹,面臨蓮池,飛泉給洞口掛上晶珠水簾,碧水倒映出曲橋亭榭。此處還有“捧硯亭”“教子堂”“書巖”“紫微亭”“出兄弟狀元宰相處”等帝王與名人的題字及碑碣數十處。
狀元洞來歷
狀元洞又叫讀書巖、臺星巖、將相堂、三陳書院。北宋左諫議大夫、閬中人陳省華為避城市喧囂,將其長子陳堯叟、次子陳堯佐、三子陳堯咨安置在此讀書,故名讀書巖。后來堯叟、堯咨高中狀元,故名狀元洞;又因堯叟、堯佐官至宰相,堯咨善騎射,文武雙全,官至節度使,成為將軍,故又名將相堂。傳說三人在此讀書時,常有紫薇星出現,所以又有臺星巖之稱。
時人傍巖建亭,宋真宗為其題額:紫薇亭,其字至今尚存。洞口上方還刻有“出兄弟狀元宰相處”八個大字,仍耀眼入目。北宋、南宋期間,在狀元洞一側石巖側建有捧硯亭和教子堂。司馬池(司馬光之父)、蘇軾先后在此書有”南巖“;和”將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