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海心山俗稱湖心島。古時稱仙山,或龍駒島,蒙名為“奎遜托羅亥”,位于青海湖心偏南,距南岸約30多公里,是青海湖的一大游覽勝地。全島東西長2.3公里,南北寬0.8公里,面積為1.14平方公里,形如螺殼。山頂高出湖面約70米,海拔約3266米。山體系花崗巖和片麻巖構(gòu)成,略呈乳白色。天晴日麗,憑高遠(yuǎn)眺,海心山猶如雪浪飄浮,蔚為壯觀。海心山環(huán)境幽雅,綠草如菌,輕區(qū)薄云,淡水清泉,景色宜人。山上古剎白塔隱存其間。猶如步入仙境一般。攀上海心山的頂端遠(yuǎn)眺青海湖的全貌,那海闊天空,天水相連,鷗翔魚躍的壯麗景色,可以使游人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景觀,陶冶情操,抒展胸懷。山體系花崗巖和片麻巖構(gòu)成,略呈乳白色。天晴日麗時,憑高遠(yuǎn)眺,只見海心山猶如雪浪飄浮,蔚為壯觀。古人曾有詩贊道:“一片綠波浮白雪,無人知是海心山”。
海心山
海心山地勢較為平坦,島上怪石嶙峋,沙洲點點,雜草叢生,野花紛披。其有一種花,名叫佛花,色嫣紅,形如罌粟花,葉似薔薇,每年農(nóng)歷四月開花,香氣襲人。此外,島上還生長大量的野蔥、鶴冠草、薲(Pin)草等優(yōu)良牧草,每到夏季,島上水草茂盛,景色旖旎,是理想的天然牧場。
海心山是突兀在青海湖中的花崗巖體,受湖水的侵襲,島緣多為懸崖峭壁。山上依山傍水建有廟宇,建筑物與湖光山色混為一體。島上有一股清泉,夏季綠茵一片,山花爛漫,宜于養(yǎng)馬,據(jù)傳隋煬帝時曾在此設(shè)牧馬官。
南部邊緣巖石裸露形成陡崖,東、西、北為平緩灘地。島上大部分為沙土覆蓋,生長著冰草、芨芨草、鐮形棘豆、嵩草、披針葉黃花、西伯利亞黃精等,植被覆蓋度在50%以上,鳥禽集中在島崖邊及碎石灘地棲息。海心山四周環(huán)水,遠(yuǎn)離塵世,境地幽絕,天然仙境,令人神往。
海心山景點
海心山山上,依山傍水建有廟宇,建筑物與湖光山色混為一體。早在漢代,海心山就建立寺廟。山上古剎白塔隱存其間,山南石崖有山洞,洞里有經(jīng)堂—所,僧房兩間,洞外修造了6間廟宇,兩間僧舍。廟里廟外的法器、壁畫、白塔、俄博都很可觀。走進廟宇,可以欣賞佛家留下的多座彩色佛像和生動的故事壁畫,猶如步入仙境一般。
海心山寺
海心山寺廟,舊志載:在察罕拖羅亥城(即海心山)建有海神廟,稱“靈顯青海神廟”,始建于道光三年。
海心山從漢代起,島上就修有寺院。藏傳佛教名僧夏嘎巴活佛尊五世達賴?yán)镛D(zhuǎn)青海湖念經(jīng),夜宿沙陀,次晨行法事求海神祈福之圣舉,創(chuàng)修沙陀寺期間,在海心山苦修,終成為一代高僧。從此以后,沙陀寺僧眾效夏嘎巴活佛修行之道,歷年都有人到海心山上修練道行,沿襲至今,成為沙陀寺傳統(tǒng)。清宣統(tǒng)元年(公元1909年),比利時人林阿德以皮船渡登海心山,時海心山上有寺院1座,僧尼10余名。
蓮花庵
海心山,矗立在青海湖湖心,美麗、安靜、荒涼。除了水浪拍岸,飛鳥鳴啾,島上再無聲音。蓮花庵只有幾間簡陋的小屋,孤伶伶地立在孤懸青海湖湖心的海山心上。但晨鐘暮鼓,依然是一派法相尊嚴(yán)。
1、景區(qū)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2、兒童票:身高1.2~1.4米之間兒童購兒童票50元,1.2米以下免票。
3、60歲以上老人持身份證,老年證購老人票50元、軍官證70元。
4、青海湖151景區(qū)門票價格:100元/人。
青海湖鳥島門票:115元/人。
青海湖沙島門票:70元/人。
注:青海湖票可在購票期間3天內(nèi)有效,購買青海湖票可任意游玩二郎劍,鳥島,沙島三個景區(qū),其余景點只能當(dāng)天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