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寺全稱“色拉大乘寺”,坐落在拉薩北郊山下,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三大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建于明永樂十七年(1419)。色拉寺藏語為“野玫園寺”。色拉寺建有一個大殿、三個扎倉(僧院)、二十九個康村。僧人最多時有5500多人。寺內(nèi)保存著上萬個金剛佛像,大多為西藏本地制作。還有許多是從內(nèi)地或印度帶來的銅佛像。大殿和各扎倉經(jīng)堂四壁保存著大量彩色壁畫原作。
馬頭明王金剛像
最著名的塑像則是馬頭明王金剛像。在四層吉札倉的護法神殿里面,進大殿直走,過一排小殿,最里面就是。當(dāng)?shù)厝藭杨^伸進一個小神龕里面,用頭觸那個雕像的基座。
甘珠爾
色拉寺內(nèi)藏有極為豐富珍貴的文物,其中以永樂皇帝賜予釋迦也失、1410年用朱砂刊印的108函北京版藏文《甘珠爾》(現(xiàn)有105函)最為珍貴,它不僅制作精美,而且是第一部用雕版印刷術(shù)印制的藏文大藏經(jīng)。
曬佛臺
在色拉寺東北方的曬佛臺,可以要看鳥瞰整個色拉寺。每年雪頓節(jié),都在這里舉行曬佛儀式。
辨經(jīng)
辯經(jīng),是一種佛學(xué)知識的討論,也可以說是喇嘛們的一種學(xué)習(xí)方式。色拉寺的僧人們每天有一次辨經(jīng)活動。這是一種富于挑戰(zhàn)性的辯論,雙方唇槍舌劍,言詞激烈,辯論者往往借助于各種手勢來增強辯論的力度,他們或擊掌催促對方盡快回答問題,或拉動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來戰(zhàn)勝對方。辯論場上的熱烈氣氛使游人也深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