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行走的魚
一個人,總要學會成長,更要習慣沒有人陪,沒有人依靠的日子里,需要自己一個人去承擔,去遠走,看看外邊的世界,西藏,我帶著畏懼,帶著向往,一路沉默的內心,卻早已波瀾四起,我在心底呼喚過那個地方,我終于來了。
一個人旅行,要學會好好愛自己,要學會適應和自己相處,因為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什么是你想要的。在陌生的城市,邂逅陌生的人,然后一起旅行,一起泡吧、一起游蕩,最后成為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可以相互想念的朋友,是我熱愛的旅行方式。
早晨照例8點起床,即使沒有鬧鐘,我都會每天按時醒來,人體生物鐘真是個奇妙的東西。9點多去舊平措的留言墻貼結伴去林芝和然烏的帖子,在平措大廳碰到了同火車來的六個人,兩女四男,大家都是獨自旅行,在火車上碰到了一起,他們正好也要去預定明天進布達拉宮的門票,于是與他們一同步行前往布宮。布宮需要提前一天攜帶身份證到指定的地點訂票,從白塔旁的小街向右拐,能看到布宮那個側門,進去后左手邊就是訂票窗口,第二天需要按照票上的指定時間進布宮參觀,早到和遲到都不能夠進入布宮。
Tipe:
布達拉宮門票淡季:100元/人,旺季:200元/人,一般旺季為5月1日--10月31日,但也會有調整,我是五月中旬去的,還是淡季價格。
訂好票后一起去大昭寺和八廓街。路上我們去了當地人喝茶的甜茶館。
6毛錢一杯的甜茶,味道有點像立頓奶茶。甜茶是先用紅茶熬汁,再加入白糖、牛奶,營養豐富,香甜可口
光明港瓊甜茶館
大昭寺門票:85元/人,同行的小強用軍官證打了折,建議有相關的證件的可以帶上。
在西藏不管是參觀大殿還是轉山轉寺,一定要順時針!
大昭寺,是松贊干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后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筑群。有說法稱,“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薩城。”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建造的目的據傳說是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該佛像是當時的吐蕃王松贊干布迎娶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現在大昭寺內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而8歲等身像于八世紀被轉供奉在小昭寺內。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瑪次仁曾這樣說,“去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沒去過拉薩”。大昭寺也是西藏現存最古老的土木結構建筑,它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筑風格,是藏式宗教建筑的典范。
大昭寺廣場前轉經的人群,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每天都會有從四面八方來的信徒,他們用幾個月或更長的時間,磕著長頭,用身體丈量著大地來此朝拜,大昭寺之所以在他們的心中至高無上,是因為大昭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
釋迦牟尼佛12歲的等身像是釋迦牟尼在世時,按照本人12歲時的形象塑造的。像塑好后,他的弟子請釋迦牟尼給自己的佛像開光加持。藏族人認為它珍貴,不僅是因為它的歷史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認為見到這個佛和見到1048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并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分別為佛陀8歲、12歲和25歲的等身像。其中,8歲等身像在文革時被鋸為兩段,而25歲等身像則在印度戰亂時渡海沉入海中,僅存的這尊12歲等身像,則顯得彌足珍貴,經由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
在大昭寺門口看著那些捻著佛珠計算數目,一邊磕著長頭風塵仆仆的藏民,作為一個世俗中人,我無法理解,卻為之震撼。
進入大昭寺內,燈光很暗,柱子上是精美的雕刻,整個大殿高四層,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著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殿內二層供奉著松贊干布和兩位公主的塑像。虔誠的藏民幾乎每個殿堂的房間都要去奉上酥油祈禱和膜拜,上午的朝圣者較多,如果不趕時間,建議最好下午去大昭寺,可省去排隊的時間。
中午在雪域餐廳吃飯,雪域餐廳是拉薩很有名一家藏式餐廳,每個人點了一種特色菜,相互品嘗。我要了土豆燉牛肉配米飯和酸奶,味道相當不錯。
第二天:拉薩是個遍地陽光的地方,沒有一點雜質,有重量的陽光打在身上,身體有一種要飄起來的錯覺。早餐后沐浴著肆無忌憚的陽光跟隨著轉經的人群向布達拉宮走去。
布達拉宮位于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是海拔最高,最雄偉的宮殿,是雪域高原的象征。在信仰藏傳佛教的人心中,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布達拉”是梵語音譯,譯作“普陀羅”或“普陀”,所以,布達拉又被稱為第二個普陀山。從松贊干布到十四世達賴的1300多年間,先后有9個藏王和10個達賴喇嘛在這里施政布教。宮殿建于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時期,整個布宮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由寢宮、佛殿、靈塔殿、僧舍等1000間組成。主體建筑分為紅宮和白宮,紅宮居中,白宮在兩側,從外觀上就可以很明顯地區分出來。
進入第二道門,沿著樓梯向上,一步步的接近布宮,樓梯好多,不得不放慢腳步,想當年文成公主也要登這么多臺階嗎,謝天謝地她沒高原反應。過了第三道門(售票處),就是布達拉宮的白宮,前面有個小廣場。
白宮高七層,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所在地。四層大殿是達賴喇嘛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的場所,也是布達拉宮白宮最大的殿堂,五六兩層是達賴喇嘛的辦公和生活用房,最高處是兩套達賴喇嘛冬季的起居宮,由于這里終日陽光普照,故稱東、西日光殿。布達拉宮的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大都繪有色彩絢爛的壁畫。宮內有近千座佛塔、上萬幅唐卡和各種珍貴的經文。進入布宮要根據箭頭的批示和圍繩圈定的范圍參觀指定宮殿,開放的殿堂經常會有變化,不過最重要的幾個宮殿基本上每天都開放,白宮的佛殿很多,紅宮主要為各世達賴喇嘛靈塔,其中五世達賴和十三世達賴的靈塔最為引人注目。
十三世達賴靈塔殿:是整個布宮最晚的建筑,塔高12.97米,用優質黃金包裹的靈塔面上鑲嵌有珠寶上萬顆,十三世達賴坐像前陳設一座由20萬顆珍珠串成的珍珠塔,三樓的四壁均為十三世達賴一生的傳記壁畫。
五世達賴靈塔殿:殿堂高三層,內有16根柱。殿中供奉的五世達賴靈塔高12.6米,塔身用黃金3721公斤,塔面鑲嵌各種珠寶上萬顆。
個人感覺還是從外面看布達拉宮比較震撼,引人無限遐想,進去后只能按順時針對各個宮殿進行參觀且不允許拍照。
下午去色拉寺聽辯經
色拉寺位于拉薩布達拉宮北面3公里的色拉烏孜山腳下,明代永樂十七年興建,“色拉”在藏語里是野玫瑰的意思,傳說山下修寺時這里長滿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措欽是集會殿,是寺院的正殿,也是整個寺院的活動中心。措欽大殿內有4個拉康,即佛殿,是供奉佛像,經書和僧侶集會的場所。措欽以下的組織叫扎倉,即僧院,是僧侶學習佛經的場所,再下便是康村,是寺院最基層的組織,僧侶食宿和起居作息之處。與甘丹寺、哲蚌寺合稱“拉薩三大寺”。
拉薩的天葬臺就在色拉寺背后的山上,一大早可能有機會看到天葬,不過上天葬臺的路非常艱辛。而且為了尊重當地人的風俗,西藏政府是不允許旅行者看天葬的,當地人認為死者被拍了照片,靈魂就不能順利的升天了。因此有可能費了很大的力氣爬到那里卻受到阻止,甚至會出一些意外,所以一定要慎重考慮。
從市區打車到色拉寺,大約10-15元,可以跟司機講價,如果你是從哲蚌寺去色拉寺,可以在哲蚌寺坐直達的公交車。
色拉寺門票50大洋,真是越來越貴了,而且想混進去幾率越來越低。
晚上我們與藏族司機定好了明天去林芝和然烏湖的行程和出發時間,并談妥了價格,我們共八個人,包下兩輛豐田4500越野車,每車4300元,行程往返共四天。一切準備就緒,大家在一起吃了告別晚餐,德吉路上的湘君府湘菜,并喝了當地的拉薩啤酒,明天其中兩個人要繼續他們下面的行程了,而我們四個人將出發前往林芝。
林芝游記,敬請期待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