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未來十年,成都人的生活會是怎樣
放眼見綠,抬頭天藍。呼吸的是達標優質的空氣,飲用的是清潔健康的水。市民選擇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盡可能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城市的水資源在高效循環地使用,人們已經習慣于垃圾分類,廢舊的物品不再一扔了之,而是通過舊物交換平臺重復利用。不僅僅是政府在為生態買單,市民也將通過購買生態彩票,貢獻自己的公益力量。
2月18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了《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2025 規劃》。未來十年,成都將投入5619億元,重點打造238個生態重大項目。這份超過 4 萬字的《規劃》,也勾勒出成都人值得期待的生態圖景。
綠地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人
去年年底,成都環城生態區的升級版——青龍湖一期建成開放,成為市民“洗肺”新去處。未來,成都環城生態區水庫水面將達12平方公里,比兩個西湖還大。
以后市民走出家門,視野范圍之內,都有成都綠。成都市林業園林局總工程師劉可佳介紹,《規劃》要求加大綠化景觀改造提升力度,構建形成以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為骨干的城市公園體系,增加公園綠地總量,加強立體空間綠化建設,保持立體空間綠化在全國的領先水平。
同時,立足兩山兩環兩網六片的生態保護格局,保護提升龍門山、龍泉山兩山環抱生態屏障;打造環城綠廊,保護利用第二繞城綠帶;強化生態隔離區建設,發展城市走廊間組團式綠地,建設九大主題線組成的Ⅰ級健康綠道,推進區(市)縣支線健康綠道建設,形成Ⅱ級健康綠道,實現綠道系統全域覆蓋。
到2025年,林地保有量不低于34.96萬公頃,濕地保有量不低于2.13萬公頃,城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人。
濕地新增13個市域公園16個近郊濕地湖泊
哪些市域公園將在未來與市民見面?據了解,市域公園將增加東村綠軸公園、青龍海濱公園、臨溪河沿岸景觀濕地公園、摸底河城市綠化公園、三江公園、健康綠道、東升城市公園三支渠沿線公園、公興公園、天府新區中央公園、溫江區園林魚鳧花鄉(園林生態公園)、新津縣西河(濕地)公園、新津白鶴灘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邛崍市生態河堤公園。
除了市域公園,近郊濕地湖泊也值得市民期待。包括大邑生態濕地建設項目、斜江河王灘濕地工程、塞納湖、洛帶濕地、西河沙渠鎮濕地、長灘湖濕地、漁家扁鳥島水生棲息地示范區、邛崍市河湖濕地。
雙流區公興街道湖泊濕地、白河濕地工程、雙流區怡心湖、興隆湖生態景觀綜合打造工程、江安河沿線濕地、新都區湖泊濕地、團結島組團濕地、魚鳧國家濕地公園——魯家灘生態濕地保護與修復項目都將緊鑼密鼓地鋪開建設。
水生態第二水源地李家巖水庫啟動建設
川川見水,將是成都水生態環境整治的目標。作為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成都享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滋潤,同時也尚存缺水的短板,飲用水安全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難題。如何破題? 成都第二水源地李家巖水庫, 將于上半年啟動建設,預計2020年建成。屆時,將讓成都市民飲水之患得到顯著改善。
近年來已多次出現影響中心城區供水保障安全事件,加之天府新區建設快速推進和城市需水量剛性增加等因素影響,成都急需建設第二水源,增強中心城區及周邊地區供水保障能力。
成都市水務局副局長陳科介紹,李家巖水庫壩址位于崇州市懷遠鎮境內,該工程將以城鄉供水為主,為成都市供水提供應急備用水源,兼顧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目前,可研報告正待通過水利部審查、國家發改委的審批。
此外,成都市將建立完善飲用水水源環境管理技術、方法體系以及飲用水源環境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飲用水源綜合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到2025年,城鎮集中式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93%,環城生態區內湖泊河道水系面積比例達21%。
四川青年旅行社是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提供九寨溝旅游.成都青年旅行社多年致力于成都周邊旅游,峨眉山旅游,稻城亞丁旅游,國內旅游等服務.中青旅官網專業旅游租車,酒店預訂,*立成團等.四川青年旅行社推出旅游小包團,定制旅行,四川自駕游等高端純玩旅游團為主,榮獲廣大游客好評率為98%。